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提升梧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江月 热度: 16285
何华湘

  文化意韵

  提升梧州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何华湘

  

  什么叫文化软实力?

  这个概念的最早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该民族或该地区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这个概念中有个关键词:文化认同。归根结底,一个集体的文化软实力,可以理解为外界对它的文化认同度。文化认同度的高低,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强弱。

发现梧州的文化软实力

我们可以从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角度去发现、认知梧州的文化。物质文化以其容易感知,往往较为显著。以下着重谈谈梧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的来看,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下列四大特点:

  一、历史底蕴深厚

  梧州是一座有着4100年以上历史的古老城市,其文明史可上溯至虞舜时期,人文渊薮,源远流长。梧州遗存至今的文化现象,无不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历史风物密切相关,保留了浓郁的古代民俗遗风,体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例如,以龙母信仰为核心、以龙母诞、龙母传说为依托的龙母文化,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女神信仰和上古时期的龙图腾崇拜;流传在田间地头的牛娘戏、牛歌戏,不仅有服务农耕的历史功能,其内容也多取材自历史事件;下俚民歌自明朝开始传唱,不仅保存了古时的方言特点,也反映了明朝以后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

  二、文化内涵丰富

  梧州被视为珠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珠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近、现代的“两广商埠”、“水上门户”,珠江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在此交流、碰撞,汉、壮、瑶等民族文化在此融合、共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相辉映、传承创新,形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以疍家文化、山瑶文化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龙母文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龙狮文化为代表的游艺文化,以茶文化为代表的长寿文化,以龟苓膏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骑楼城为代表的建筑文化,等等。

  三、地方特色鲜明

  梧州地处华南丘陵区,多山地,少平原,森林覆盖率高,又有珠江水系的桂江、浔江交汇于此,河流面积宽广,山环水抱,兼有“山城”、“水都”之称。梧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各种亚热带农林产品的生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移植性,梧州孕育了独特的物产和民俗,产生了六堡茶、龟苓膏这样的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牛娘戏、鹿儿戏和藤县舞狮、水上船歌、蒙山山歌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

  四、多数遗产濒危

  除了龟苓膏、六堡茶制作技艺等少数几个品类随着商业化推广获得有效传承以外,梧州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资金匮乏、传承人断层等方面的问题,处于濒危状态。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舞狮,虽然名闻天下,但由于舞狮技艺训练极为艰苦,训练时间长,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愿意接受训练的人越来越少。同时由于资金缺乏,不利于人才培养和人才保留,这也使这项民间技艺的传承隐藏着危机。

  同样,2007年入选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岑溪牛娘戏,也因为资金不足、老艺人谢世,陷入了发展无力、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现代牛娘戏鲜有人知,近半数的年轻人认为现在这个年代还唱传统牛娘戏,是落后的表现。曾在民间备受青睐的牛娘戏如今受到市场冷遇,一些戏班的年轻演员为了生计,选择外出打工,戏班的演出队伍大幅缩减,戏班基本都是清一色的中老年人,前景堪忧。

  要提升梧州文化软实力,必须注重对梧州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关键作用,而保护与传承的前提,又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理解与全面认知。

  

  早几年,梧州就已经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各区、县、市都搜集了相当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并建立了相应的档案,开展了各级名录的项目申报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然而,也要注意到,在前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与利用过程中加以改进。

  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理解不够全面,认识有所偏颇,体现在普查和申报的项目,仅仅侧重于表演艺术类的文化形态,忽视了其他几类,尤其是口头传统以及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在目前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名录的27个项目中,有18项属于表演艺术类,占三分之二强。而梧州丰富的民族语言、传说故事竟无一体现,传统医药也仅有龟苓膏入列。

  其次,只见项目不见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记录和宣传方面,只注重看得见的文化形态本身,忽视了作为文化活载体的传承人,没有对传承人给予足够的关怀;二是未能将文化遗产与广大的享用者(人民群众,或受众)联系起来,没有深入考察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文化与人之间的互动——这恰好是体验经济时代制约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许多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体报道缺乏温度、缺乏亲和力,年轻人和外地人对梧州一些有名的文化遗产或许略有耳闻,但未必愿闻其详或亲临感受。

  再次,顶端优势效应明显。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被冠以“×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能比未入选的项目吸引更多关注,集聚更多资源,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拉开了与“编外”同类项目的差距,形成文化遗产发展的极化现象。同样,高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低级别的项目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中更具竞争力。例如,同是抢花炮,目前梧州多地均有流传,唯独岑溪抢花炮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他地区的抢花炮运动自然会被笼罩在其阴影之下,人们的注意力资源向前者倾斜,而后者的发展则相应地受到抑制。

固本培元提升梧州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有机体,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人为核心,全面培育和提升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结合文化认同的几个影响因素,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循序渐进地开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工程。

  一、固本培元

  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根本,离开文化内涵的形式打造,只是无本之木。所谓固本培元,就是要从根本做起,培植文化的生命力,增强文化主体的创造力。这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保护文化源头,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和梧州城市的文化肌理;

  2.设立传承人保护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培育传承人的开拓创新精神;

  3.提高市民的保护传承意识和参与分享的热情,注重对下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为梧州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接班人。

  二、激浊扬清

  在当今世界,文化的表达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倚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当激浊扬清,去芜存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凝聚社会各类文化主体,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

  

  利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模型(下图),对梧州市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遇、政府等六项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机制进行分析,可对梧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初步提出以下设想:

  1.明确定位:发展梧州文化产业,需要放在广西以及周边省份的大环境中考虑。广西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特色和优势明显,但是在整体上尚未有效转换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10年中,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立足于多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面向东盟,以影视业、出版业和演艺业为先导,以旅游业、会展业为主体,走民族化、差异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梧州市在地理上归属广西,但在文化上或许与广东更为亲密,能否充分利用广西地理资源与广东文化特色的融合,培育出以文化体验、表演艺术、动漫游戏为主的面向两广、港澳和东盟的文化产业呢?

  2.科学布局:在文化产业结构体系所具有的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等三个层次中,应突出“核心层”与“外围层”的发展,尤其是要利用数字文化产业对不同产业的整合,充分挖掘产业链的延伸效应,增强产业的辐射带动力。当前梧州文化产业最缺的是市场,应以“需求的生产”而非“供给的生产”为梧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把“制造消费者”确立为整个文化产业的生产重心和核心功能。

  3.政府作用:在文化产业化和产业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须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退出竞争性行业,积极扮演好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健全对“多特”型中小企业的扶持体制,培育成熟的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强立法与法治,致力于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强对公共道德问题的监管。这两年梧州市的广告市场活跃不少,但是其中有些广告对于市民素质的培养具有不良影响,例如公交电视滚动播放的医疗整形广告,户外张贴的某品牌手机广告“玩大的才有样”和美容整形广告“小的痛苦,大的幸福”。这类广告出现在大街小巷,隐含的消费理念和价值观念与传统美德相悖,尤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应当予以必要的管制。此外,在旅游宣传、城市形象宣传等方面,亦应加强对“度”的把握,尊重舆论,顺应纸媒、影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合理宣传,科学传播,避免过度宣传、失实传播带来的负面效应。

  责任编辑:傅燕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