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学——香格里拉的灵魂

时间:2023/11/9 作者: 香格里拉 热度: 17910
◎王彦苹(纳西族)

文学成就了香格里拉

1928年6月13日,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地理学家、语言学家、摄影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一次从丽江到康区,藏族居住地的探险穿越活动记录中,因为极富传奇色彩而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探险日记的形式发表,从而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反响。

  1933年,洛克的朋友,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便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并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SHANGGRI-LA”(香格里拉) 一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描绘了中国西部藏族居住地一个美轮美奂、神秘宁静、祥和富足的理想家园,这就是“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一个没有战争,充满宽容、呈现和谐,洋溢着原始自然美的乐园。小说集中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的热切渴望与努力追求,世外桃源“香格里拉”震撼了千千万万寻求心灵慰藉的读者,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寻找“香格里拉”热潮。1937年,意大利电影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把此书拍成电影。1944年,好莱坞投资250 万美元再次将香格里拉搬上银幕,电影荣获奥斯卡金像奖。

  通过多方论证,1997年9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向世界郑重宣布:人们寻觅已久的人间仙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消息惊动了世界,引起了国内外新闻界、旅游界、商界巨大的反响。世界各大报《伦郭卫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知名度很高的报纸,都先后刊登了“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迪庆”的消息。英国 BBC广播电台也在《伦敦快讯》节目中播放了这一世纪新闻。自此,寻梦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由此带动了迪庆旅游业的兴起。

  迪庆州原来是木头财政,砍伐木材收入占迪庆财政收入的 70% 以上,而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同时,迪庆的贫困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1998年,国家作出停止采伐天然林的决定,迪庆州木头财政支撑的经济大厦瞬间崩塌,在这种情况下,刚好产生了香格里拉这个品牌,当时州委州政府开始梳理迪庆州产业发展思路,逐步作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布局。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旅游业成为迪州第一大支柱产业。

  2002年,中甸县成功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助推迪庆实现了由 “木头财政”向旅游强州成功转型。迪庆把文学作品的“虚拟”,固化为产业发展的 “现实”,成为了各地争先效仿的经典案例,这就是文学的魅力。通过梳理香格里拉来自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个现实,到香格里拉落户迪庆,以及到中甸县成功更名为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跟文学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文学成就了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文学创作的沃土

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素有“亚洲”水塔之称,生物资源丰富,是国际上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雪山耸立,江河纵横,生态植被完好,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南业东南业重要的生态屏障。戈登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迪庆已有土著先民在这里居住,随着氐羌南迁与土著融合,形成藏族和其他世居民族。

  香格里拉民族众多,有 26 个少数民族,9 个世居民族,他们和睦相处,亲善相依,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自成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融汇,相得益彰。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藏族为主的全州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和珍惜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秉持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将自然环境与生存空间融为一体,与一草一木为伴,与一山一水为邻,用神山圣水的名义守护着这片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的圣洁之地,同时迪庆香格里拉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四大宗教并存,不同宗教之间,以及同一宗教内部和谐相处,亲善和睦,神秘深隧的宗教文化给迪庆的人文景观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范稳创作的藏地三步曲之一《水乳大地》,就是以迪庆历史上发生的宗教故事或民间故事为原型创作的。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被迪庆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所吸引,创作出了广为传颂的鸿篇巨制。如:明、清至民国,不少内地的文人留下了不少呤咏迪庆风物名胜,风俗民情的旧体诗歌。光绪《新修中甸县志书稿本》纂录了编修者吴自修的八首七言律诗,张翼夔的八首竹枝词。1997年《中甸县志》收录了明代以来吟咏中甸诗文选 80 多首(篇)。1999年出版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收录了明代以来呤咏维西诗文 30 多首篇。

  1951年,白乔正小说《乌达爷爷》《在风雪的高原上》发表在《边疆文艺》上,随后,省内外知名作家冯牧、李乔、杨苏、赵银堂、苏碧波等不断到迪庆采风,创作了大量描写迪庆风物民情,讴歌迪庆各族人民新生活的诗歌、散文、小说,如《风卷残云》《藏民飞骑》《雪山雄鹰》等。

  80年代以来,迪庆小说、散文、诗歌创作队伍逐渐成长壮大,查拉独几、杨增适、杨森、杨正文、阿布司南、杨世光、饶阶巴桑等一批少数民族作家,成为一支代表迪庆文化实力的文学创作队伍,他们以弘扬迪庆民族文化为己任,以传承时代精神为担当,植根土地,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创作了大量记录迪庆历史变迁和反映各族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

  如:三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的饶阶巴桑创作的诗集《石烛》《对生叶之恋》《爱的花瓣》等;查拉独几创作的小说《初雪》(获五省区藏族文学创作一等奖)、《九曲绿松石》;杨森散文集《康巴情趣》、小说集《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史效轩的中篇小说《老人哑姑与石磨》(在《当代文学》《当代诗人》等几家刊物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冰心杯”文学大奖赛中荣获优秀作品奖);阿布司南的中篇小说《失去时间的村庄》(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二届当代文学拉力赛优秀作品奖),杨世光三部散文集《爱神在微笑》《神奇的玉龙雪山》《孔雀树》;杨正文纪实散文《三探藏经洞》等都成为不朽的力作。

  从香格里拉由虚幻成为现实,到迪庆机场的建成通航;从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的成功推出,到旅游龙头引领产业发展;从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到城乡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从利民惠民举措相继落地,到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迪庆各族儿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所有这些,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们不仅见证了香格里拉的腾飞,他们也用自己的笔见证了这场伟大的历史实践。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香格里拉变迁,具有深厚民族风情特色和艺术特色的文学作品接踵问世,书写了我州文学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2017年,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策划出版了建州 60 周年文学系列丛书:《品说香格里拉》(陈俊明);《世纪密码——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王兆兴);《1957-2017 跨越与巨变》(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研究室);《迪庆商界》(迪庆藏族自治州工商业联合会);《香格里拉——梦开花的地方》(洪耀辉);《一个藏族记者笔下的文化情怀》(张国华)等,这些作品系统地反映了建州 60年来,迪庆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总结了迪庆建州60年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新时期香格里拉文化多维度、多视角、多元性特点。

  迪庆高原善于写诗的人一代代嬗替不衰,如果说饶阶巴桑是从雪山腾入天际的山鹰,那么近年来展露头角的一大批青年诗人,犹如百花在广阔的原野上涌起新潮。如李承翰诗集《荒原·爱情及其他》;阿布司南诗集《歌谣开始的地方》;李贵明诗集《我的滇西》(荣获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骏马奖”);单增曲措诗集《珠巴洛》《香格里拉——一个雪域女子的诗意表达》;和欣诗集《我的卡瓦格博》;鲁仓·旦正太诗集《纳帕海畔行吟者的乡愁》。这些诗集热情讴歌了迪庆香格里拉美好的山川风物,表现了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古老民族当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让我们惊喜地看到,诗歌将永远与“香格里拉”同在,并不会消失在地平线上。

  在做大做强香格里拉品牌过程中,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作家深入迪庆香格里拉,创作了大量反映迪庆香格里拉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以及生活在迪庆这块土地上的各族群众的感人事迹的文学精品,如《梅里雪山美景故事》(芬兰作家) 、《香格里拉梦——古城新纪元》(澳大利亚作家);中国作家:《香格里拉——从梦幻到现实》(中国作家丹增);《缘起》(中国作家次仁罗布);水乳大地》(中国作家范稳);《独克宗古城演变记》(中国作家海男);《灵息吹拂》(中国作家汤世杰);《香格里拉纪行》(中国作家周国平);《香格里拉扎记》《高原上的葡萄》(中国作家于坚)等。

  还有众多的本土作家如:彭耀辉、扎西尼玛、卡琼尔·扎西邓珠、央今拉姆、和寿仙等以文学的形式描绘他们心目中的香格里拉,或用文化的名义思考他们所理解的香格里拉。这些作品有力地推动了迪庆旅游业的发展,使香格里拉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作家们继续以诗意的情怀耕耘着这片土地,继续以飞扬的文采讴歌着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薪火相传,勤奋不辍。香格里拉的文学艺术事业,大有希望。

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需要文学精品

雪山草地,峡谷生灵,袅袅炊烟,美丽的喇嘛庙既是《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述的美景,同时也是世人苦苦追求的诗和远方。香格里拉不再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已经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代名词及向往。2021年4月15日至 16日,召开了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为迪庆明确了“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新定位,应该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脉迪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准确判断,对迪庆提出的新要求。

  香格里拉落户迪庆,并不意味着永远拥有这个品牌,我们要做的是擦亮这个品牌,守护和提升这个品牌。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的目标要求,既是省委省政府交给迪庆的重任,也是全州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把迪庆建设成为世界香格里拉,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国际的眼光,来谋划香格里拉,要以全球的视野来审视香格里拉。作为迪庆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肩负起建设世界的香格里拉的重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发现美,并把这种美成为文学作品的基调,同时通过我们手中的笔,大力描绘香格里拉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精神之美。讴歌新时代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宏扬主旋律,发出迪庆声音,讲好迪庆故事,通过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香格里拉特点,融入香格里拉文化,体现香格里拉特色的精品力作,真正使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所说的“香格里拉名扬天下”,这句话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风正帆举,海阔天空,当前,我国的文学事业正处在历史上的最好时期,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隆重召开,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瞻远瞩,振奋人心,再一次充分肯定了我国文艺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的担当作为,深刻阐述了文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当前,我州文艺工作者应当步调一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做好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新时代文学的方向与道路,奋力开创文学事业新局面,全面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的香格里拉”贡献力量。

  立足于迪庆文学创作现状,文学艺术家们应从文化自信的高度,赋予香格里拉新的内涵。创作出大量无愧于伟大时代、伟大人民的优秀作品,汇聚起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磅礴力量,让香格里拉承载更多的梦想,驶向现实的彼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