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主持人语

时间:2023/11/9 作者: 新文学评论 热度: 16410
◆王宇

  主持人语

  ◆王宇

  厦门大学博士生的这组论文各有侧重的领域,但却都绕不过一个关键词——现代性。

  游澜与杨运来的论文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游民文化及其在现当代文学文化中的表现作了批判性的思考。游澜的论文《未完成的超越——〈红高粱家族〉复仇叙事价值反思》,以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为中心,对民族复仇主义与游民复仇主义的关系及价值局限作了症候分析,并对寻根思潮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困境进行了还原性的思考。杨运来的论文《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游民形象透析》,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农民游民与知识分子游民形象作了历时性梳理,并对游民群体的非理性能量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张欣杰与李婷文的论文则从一个特殊视角触及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现代主体建构问题,她们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当代文学中病态身体的文化隐喻,由此切入知识分子主体性与身体以及与身体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的研究。张欣杰的论文《新时期女性文本中知识女性的身体病症与性别意识》,通过对新时期文学中知识女性丑怪化与病态化身体的分析,探讨了当代知识女性主体建构的困境——在传统女性角色与知识分子角色之间,在日常生活与公共空间之间的价值分裂;李婷文的论文《启蒙·身体·文化保守主义——从“精神之塔”看王安忆小说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结合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理论对王安忆的《启蒙时代》作了细读分析,在对疼痛/病态肉身的阐释中,反思当代知识分子精神主体建构与日常生活的悖论关系。

  尹琴与周师师的论文对现当代文学家庭伦理中的两性权力关系有独到的观察与见解。尹琴的论文《背叛之后如何重构:三位左翼女作家的互文阅读》,在读解三位同时期左翼女作家作品过程中,揭示出她们在表现婚姻、生育与性爱主题上的共同困境——性别主体觉醒之后的无路可走;周师师的论文《论须一瓜〈第三棵树是和平〉中的性别气质与司法伦理建设》,将须一瓜的《第三棵树是和平》作为典型文本,对女性遭受家庭暴力以及自保式杀父案中的两性关系作了细读分析,结合法律背景知识,指出法制建设中女性气质的缺席及重建的可能性。这是一次从文学到法律的越界,竟与她研究的对象须一瓜的写作如此相似!

  尽管这组论文尚有许多幼稚、粗疏、不成熟之处,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群体对百年中国新文学溢于言表的学术热情和勇气,以及他们胼手砥足的努力,而这正是一个学人成长中最宝贵的因素。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