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民谣歌手,老狼身边的好朋友们分成两拨,一拨是和他一样的音乐人,另一拨则是一群作家。老狼常常爱用一个“混”字,年轻时他就跟着作家朋友们瞎混;后来,唐大年家成了他们的据点,就像一个沙龙一样,大家在那里喝酒、闲混。他听他们聊天,也会去买他们提到的书。老狼说自己是一个挺容易被影响的人,包括看的那些书,“至今,我一直对印刷体有崇拜感。可能因为小时候没什么机会发表什么,影响到了后来。”
马尔克斯那种魔幻现实主义,特别能激发青春期欲望的荷尔蒙
老狼和作家石康是大学同学,两人常在一起混。大学时,正是在石康他们那些文科班同学的推荐下,老狼读起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从下午两三点一直看到半夜。看完后,他立刻跑到石康的宿舍,狠狠谈了一番观后感。也是那帮同学,向他介绍了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以及村上春树的《舞!舞!舞!》。从此,老狼便习惯性地购买村上春树的所有作品。作家黄燎原和狗子,也是他在大学时就认识的朋友,“那时候黄燎原家的书,就已经都是那些得了诺贝尔的冷门作家的作品。”
也是在大学,老狼看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那时,他正经历恋爱与失恋,“马尔克斯那种魔幻现实主义,特别能激发青春期欲望的荷尔蒙。《霍乱时期的爱情》算是影响我最深的。阿里萨失恋之后去当了水手,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有各种女人在他的身边。到最后的时候,他们老了之后在一条船上,他们终于有机会在一起。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有了生理反应,跑去爱人的房间,跟她说,我为你保持了童贞。而他失恋的时候,也有点像我。他写得特浪漫,又有传奇的大背景。”
老狼去过很多地方,但马尔克斯的家乡南美却一直没有去,那是他心里一块神秘的大陆。
“我还喜欢切·格瓦拉那本《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后来被拍成了电影《摩托日记》,是关于他二十多岁时骑摩托车穿越南美大陆的故事。”
文化人就不该自己卖书
没有网购的时候,老狼都是在书店买书。在北京,他最常去的书店是三联书店。有时和朋友约在市中心吃饭,他便会提前出门,然后先去书店打发一些时间。到了外地,老狼也会去书店转转,买些书。比如到南京演出时,他会希望住在离先锋书店近一些的酒店,方便去书店逛逛。还有一次,老狼去了意大利的一个小城,因为时差,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在小城里瞎转,“转到九十点左右,在一家小书店问路。店老板是一对老头老太,虽然英语不好,但特别热情,我就买了些印刷品像明信片什么的。我看到他们居然有那本村上春树的《舞!舞!舞!》。”
有了网购之后,老狼就开始在网上买书。虽然也有Kindle,但他还是喜欢纸质书,“早几年还有睡前看书的习惯,现在老花眼了,只能在白天光线好的时候看书。晚上就不看纸质书了,太费劲,就在Kindle或手机上看看像东野圭吾这样的流行小说。这几年,买的书大多数是给小孩的儿童绘本。”
比起自己小时候只能看看《草原英雄小姐妹》,看看有潘金莲的《水浒》,以及《三言二拍》这样的古代“黄色小说”,老狼觉得现在的小孩真幸福。“孩子比较喜欢的绘本都是国外的,有些看得我都很感动。有一本里面,那个小孩对妈妈说,我长大后会离开你,我会变成一阵风;妈妈说,那我就会变成一朵云。小孩说,我要变成淘气的小兔子;妈妈说,那我就变成一棵树。”
老狼对作家是有崇拜感的,觉得他们才是文化人,“有时我会翻翻微博,现在出版行业好像特别兴旺的样子,作家都自己在网上叫卖书。我感觉不太好,文化人就不该自己卖书。”
那是一个群体,就像垮掉的那代
提起自己的音乐人朋友和作家朋友,老狼觉得音乐人更感性,但看书的人不算多。李志和张玮玮是他认识的人中看书比较多的,写作能力也强。“我喜欢看李志写的东西,他有一种公平公正的態度,他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影响了我。张玮玮讲自己的游历时特别有趣,他也会推荐我看一些书,比如《哈扎尔辞典》,他反复说有意思。”
至于作家朋友们,对老狼则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时,唐大年家就像个沙龙,大家在那里喝酒瞎混。接触他们挺有意思的,有一种兴奋感。他们有文化,见多识广,会品评一些东西。比如张弛,他对于某个朝代的背景、典故都非常了解,听他讲,挺受教育。虽然大家大多聊的无非就是妞什么的,但还是能知道些东西。”在他心中,张弛是他认识的当代作家里写得最好的,在张弛的《我们都去海拉尔》中,就有他和老狼那群人年轻时的不少故事,“这里面都是我认识的人,像老六、杨葵,我能一一对起来,故事更具象,看他把作家朋友们挨个糟蹋。张弛不太用功,但特别逗,特别幽默,还特别放荡,非常放纵自己。见面时,我也常夸他。”
也不断会有一些杂志来邀老狼写稿,但他说自己对写作这件事越来越没有想法了,“这些年加起来就没写过超过一千字的东西。可能内心对于写作这件事还是有些自卑,特别放不开。前几年,还在一个编辑撺掇下写了一阵子专栏,临到交稿时都是熬一通宵才写出来,特别痛苦。”
他也看一些文艺公众号,比如“正午故事”,看里面一些对于诗人、音乐人的采访。“最近我对于这种口述历史有兴趣。采写是特别有意思的事。之前有杂志找我做一个民谣编年史的专题,我一听他们列的名单就是普通歌迷的水准,我就给推了。真要写民谣那帮人,像万晓利、周云蓬、张玮玮、吴吞、马条、钟立风那帮人的故事,需要做很多案头工作,那是一个群体,就像垮掉的那代。他们很多故事是交织在一起的,是一起成长起来的。”
老狼X推荐书单
早些年,老狼爱看小说;现在,他更爱看一些人物传记和历史,特别是一些关于文人花边历史的书,一是觉得真实的故事更吸引人,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身边的朋友写这些人的回忆,像是一个多角度的罗生门。
不过,获得了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的自传,老狼却有些看不下去,反而更喜欢吉米·亨德里克斯的传记。至于年轻时就喜欢的《在路上》,他看了不止一遍,因为打开任何一页都能看下去。
《安持人物琐忆》
作者:陈巨来
“陈巨来是国学大师,专门讲民国。这本书讲的就是林徽因、张大千、陆小曼他们那群人的各种故事,全是花边八卦,特别乱。”
《人·岁月·生活》
作者:(苏联)伊利亚·爱伦堡
“这本书是爱伦堡的回忆录,里面有他流亡在巴黎、混迹于红磨坊时的故事,有很多的战乱与动荡。那也是海明威笔下《流动的盛宴》的那个时期,讲了许多画家、诗人和模特之间的八卦,也有俄罗斯人被放逐的故事。”
《银元时代生活史》
作者:陈存仁
“这个陈存仁是民国时代的名医,他作为一个中医却写得特别逗。他是个上海人,有那种上海人的小心思,你能看出来他喜欢谁不喜欢谁。他的生活又特别细致,有很多细节的东西。他还有一本《抗战时代生活史》,讲的是自己接触的三教九流,上至蒋介石,下至妓女,什么样的人,他作为一个医生都会接触到。”
《我的阿勒泰》
作者:李娟
“有一次在机场时,买了这本李娟的书,看完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第一次听到万晓利的《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我觉得他们都与世无争,特别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受这个时代潮流的影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