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常将人比作畜生,我觉得应该分为三个境界。骂人经常拿人和畜生比,最重的自然“禽兽不如”。作为一个人连禽兽都不如了;其次是“禽兽!”——人和禽兽已经分不清楚了;最轻的该是“衣冠禽兽”——作为一个禽兽,但还知道穿衣服,这是一个文明的禽兽了。
关于衣冠禽兽这个词,有人甚至说这本是一个好词,因为大明朝的公务员穿补服,就是衣服上打个大补丁,文官绣着各种鸟儿,武官绣着各种走兽,所以那时候衣冠禽兽是个好词,表示要当领导了。
对于这种解释,像我这样“严肃的学者”是不认可的,首先衣服上绣禽兽这种样式,元朝就有了,其次要想证明衣冠禽兽是个好词,至少你要在文献里找出一个这样的用法,例如:“伯虎兄,我祝你衣冠禽兽。”但持此论者没一个举出例子来,所依据的推论无非就是明朝的官服制度,相反骂人的用法倒是能找出来一大把。
但是宋朝却有一个类似的词叫衣冠枭獍。同样是骂人的话,《北梦琐言》里说唐朝末年苏楷为人品行不端,世人将之称为衣冠枭獍,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食父的恶兽,显然衣冠禽兽这个词是从这个词演化过去的(《辞源》上就是这么说的),怎么可能是好词?
衣冠枭獍这个词再往上追溯,我猜其源头应该是“沐猴而冠”。项羽当年“创业”初步成功,不是想着留在大都市(咸阳)巩固市场份额,竟然是要回到自己家乡——一个三线城市,其理由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在他看来人生最大成功就是穿一身好衣服大摇大摆地回到家乡,在七大姑八大姨面前炫耀一番。他的手下韩生脑补了他回到家后那个场面,就打了一个比喻:“沐猴而冠。”
他那意思就是项羽回家炫耀的那个德行跟猴子洗了澡戴上帽子让人围观的样子差不多,由于描述得过于生动,项羽当即将他下了开水锅——韩生是在用生命创造成语啊。有人曾经纠正我对于这个成语的理解,说沐猴不是洗了澡的猴子,而应该是猕猴,韩生普通话不太好,将猕猴错读成了沐猴,也就是说沐猴而冠的意思是猕猴戴帽子,跟洗澡不洗澡没有关系。
这么理解起来就没有原来那么生动了,少了一点童话的韵味。我还是固执地以为就算是猕猴也应该是爱洗澡的猕猴。后来我发现将沐猴解释成猕猴是西晋陆机的提法,而在他之前一百多年的东汉,有个语言大师许慎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许大师在其专著《说文解字》里在解释“禺”的时候说:“母猴属,头似鬼。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亦曰沐猴。”也就是说沐猴的学名叫“禺”,像猕猴,但比猕猴大一点,头跟鬼一样(鬼长啥样可不好说了),跟猕猴不是一回事。
禺为什么又叫做沐猴呢,许慎没有说,我不负责任地推测,很可能是因为这个猴子喜欢水,整天泡在水里,好像一直在洗澡一样,所以大家就干脆称他为沐猴。
天天泡在水里,上古的人们很自然地就以为它的水性好,拜它为水神。等到后来洪水肆虐,我们没有诺亚方舟的祖先们想法治水,当时的水利部部长鲧一生都在对洪水围追堵截,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他自然想到了这个神奇的动物,随手就为自己的孩子取名为禺——我没有写错字,正规的写法就应该是这个禺字,我们平常见到的“禹”,那是过去没有文化的人写的,鲁迅先生可以作证。他在《故事新编?理水》里借一个乡下人的口说:“‘禹也不是虫,这是我们乡下人的简笔字,老爷们都写作‘禺,是大猴子。”他之所以写此一句,是因为当时顾颉刚认为禹是一条虫子,鲁迅很不以为然,有意跟他争论,在这个小说里,他将顾颉刚称为鸟头先生,多次揶揄,他认为大禹叫这个名字就跟乡下孩子叫阿猫阿狗一样。
可见这个禺在古代是一个吉祥物,他为我们中华民族带来好运,降服了洪水,只不过这个动物的地位后来日渐没落,只剩下了一个卑贱的名字沐猴,以至于项羽听到这个词勃然大怒,倘若这个时候有个语言专家过来给他讲讲:“哎呀领导,沐猴就是禺啊,这是夸您跟大禹一样呢。”估计韩生就不会变成白水锅涮羊肉了。
禺的名声为什么会越来越弱呢?我以为主要是受“禹”这个错别字的影响,按照鲁迅的说法:“乡下人都写作禹,老爷们都写禺。”乡下人的数量肯定是多过老爷们的,尽管是错别字,流传开来,慢慢大家都知道禹,没人知道禺。禹就成了上古第三代领导核心的专用字,而禺成了一种爱洗澡的猴子,洗了澡还爱戴帽子——后人只以为这是在骂人,其实一个猴子讲卫生爱洗澡,还爱戴帽子,说明这只猴子是在努力要求进步,积极向人类进化——这是孙悟空1.0版本啊。
原来齐天大圣早在大禹的时代就已经初现端倪了,我猜想当时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这只猴子老是捣乱,一开始大禹以为他是水神,况且自己的名字也来自他,就一再忍让,到后来发现这只猴子跟洪水是一伙的(没准鲧也是他害死的),一怒之下,大禹就将他封印在傲来国的一块石头里,一直到了很久以后,这猴子得逢机缘从石头里蹦了出来,他找不到大禹就夺来大禹当年治水所用的定海神针,也算出一口恶气。但尽管过了几千万年,他先祖的基因却没有变,观音菩萨想必是查过他的祖谱了,将紧箍藏在帽子里,孙悟空一见就喜不自胜地戴上了。
问题是孙悟空当年作为进化了的猴子,为什么对戴帽子这种事这么热衷呢,很简单,一个动物要想过人的生活,这肯定是妖怪,所谓进化,不过是修炼罢了。他们就像在伊甸园里偷吃了禁果的亚当夏娃一样,第一件事就是有羞耻之心,意识到自己赤身裸体是多么难堪,所以他们就穿衣服。那为什么要说沐猴而冠,而不是沐猴而衣呢,难道帽子比衣服更重要?这就涉及动物修炼成人类的一个逻辑问题。
一、动物进化的逻辑
按照妖怪“进化论”,一只动物修炼成人形,就如同大猩猩进化成人一样,身体各个部位都要发生变化,例如前腿前蹄(对于鸟类则是翅膀)进化成手臂和手,后腿后蹄成为腿和脚,身上的毛羽则进化成衣服。这些都是必备的进化条件,其余的根据不同的先天优势可以进化成不同的东西。
有蹄壳的动物可以“进化”成鞋子,比如猪。《集异记》上有个李汾的故事,李汾住在深山里,山下有个张老庄,张老庄的老张只有一个爱好:养猪。他办养猪场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财,养猪已经成了他人生的一个理想,养的猪都是颐养天年。这下为猪成妖创造了条件。一天晚上,李汾正在弹琴,就听有人叫好,抬眼看,是个绝色美女,只是嘴边有点黑色。李汾当即春心荡漾,那女人借势而上,两人就上了床。一夜缠绵,晨鸡报曙,女子要走。这李汾却动了真情,有意想跟对方做个长久夫妻,偷偷藏了女子的一只青毡鞋,这女子百般哀求,李汾就是不给。女子无奈,哭泣而去。次日天亮,李汾见床前斑斑血迹延伸到了户外。李汾吓了一跳,赶忙取出青毡鞋,哪里是鞋,分明是一个猪蹄壳。他循着血迹找到张老庄,猪圈里一只母猪的后腿少了一个猪蹄壳——显然这妖怪的蹄子进化成鞋子。老张听说此事,当即杀掉了这只猪。
有的动物能进化出帽子来,比如大公鸡。《搜神记》上记录,有个安阳的书生夜间读书,就遇见了一个戴红帽子的妖怪,一问之下才知道是个大公鸡变化而来的——这特征也太明显了。
但是猴子作为灵长类动物,头上没有大红冠,进化不出帽子来,缺什么才会爱什么,所以他们对帽子十分感兴趣。所以沐猴就喜欢戴帽子(他们也进化不出鞋子来,但因为猴子蹿上跳下,对鞋子不感兴趣)。
我们现在说来容易,实际上对修炼的动物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以毛羽进化成衣服为例,至少要经过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毛羽只能幻化成衣服的模样,并不能如同衣服一样是可脱下来的,在这个阶段衣服只是徒具其型,好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人类。
皮毛幻化成的衣服,自然会保留着皮毛原来的特征,有时候看起来像是个奇装异服。《朝野佥载》上有个人叫黎景逸,他家附近有棵树上住着一只喜鹊,小黎同学是小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每天就用米饭来喂这只喜鹊。但是他没有一个好邻居,这个邻居家里的布匹被盗了,就诬告黎景逸偷了他的。黎景逸被抓入监狱,关押审讯一个月也没有结果。这天就见这喜鹊唧唧喳喳在监狱窗外对他叫,似乎有什么好事跟他说。过了几天就听说皇上要大赦天下,官府问消息从哪来的?传消息的人说是在路上听一个黑衣服白领子的人说的。果然三天后消息传到,大赦天下。黎景逸回到家,看见喜鹊,他恍然想起那黑衣服白领子的人显然就是喜鹊变化的啊。
看来这喜鹊已经修炼得初具人形,没有什么本领,只能先一步将消息传来报告自己的恩人。他的衣服显然也是处于初级阶段,黑衣白领满满的都是喜鹊的特征啊。
衣服不能“拆卸”造成最大的问题就是被人认出来,像喜鹊这样报喜也就算了,倘若出去干点不想为人知道的事,一旦被人看到衣服也就认出来了。例如匿名检举。
这事也记载在《朝野佥载》里,渤海的一个富豪高嶷得病,月余死掉了,但死了几天又活了过来,据他说,原来自己不是死了,而是因为在阴间吃了官司,被阎王爷叫过去应诉去了。在地府一个瞎眼的白衣老汉把他告了,说这高嶷杀了自己妻儿,但阎王爷经过一番审理,判他无罪送他回来了。高嶷回来后,感觉很奇怪,怎么会有人告自己杀人呢,经过前思后想,突然明白过来告自己的就是家中的瞎眼白公鸡,估计他是吃了母鸡又吃了雏鸡,这瞎眼老鸡不但不为自己亲人葬身五脏庙而光荣,却还要到阎王那里告状,真是岂有此理,他果断杀掉了这只公鸡,后来就一切平安。
估计这只公鸡告状之前也掂量过分量,知道告状会带来的危险性,想必是匿名举报的,故事里的阎王爷似乎也颇有职业道德,只对高嶷说有人告状和简单案情,并未透漏告状者的真实身份。但可惜这只公鸡到了阴间也不能换件衣服,还得一身素衣,结果为富豪留下了线索,最终惹下杀身之祸。
所以作为妖怪在这个阶段务必要低调,他们必须低调地修炼,这样才能进入到第二阶段。
二、当妖怪的皮毛能够脱下来
到了第二阶段——皮毛进化成真正的衣服,可以脱下来,妖怪的理性就开始动摇了。因为脱衣服换衣服这种事情在人类看来简单,但在妖怪们的进化历程上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标志着他们已经真正成为人类,这当然是好事,但人类的各种臭毛病他们也都具备了,比如性欲。
动物当然也有性欲,不过动物们每年的发情期固定,是可以预测的。但成为人类,那就不一定了,人看起来虽然高级,但发情期却是一年四季都有,就算是正常的人类,精虫上脑也是白痴,何况这些刚刚从动物变化过来的家伙,一旦“兽性”大发,理性早就被践踏得一塌糊涂。
在“皮毛”能脱下来之前,妖怪没法宽衣解带,要勾引人类有点困难,只能忍着恶心和同类度过发情期,到了现在能脱下衣服,就不屑于和同类那样了,这时候看见人类的俊男美女也要垂涎三尺了。
但是妖怪在这个阶段增加的本领也就是一个:能脱衣服,别的本领都还不行,这时候形象还不固定,估计不能够长期以人类形态存在,一般他们都晚上变成人,白天还是变回原型。这就要求他们不能将自己本色的衣服脱下来换掉,因为一旦换成人类的布匹衣服,再变回原型的时候,这些布匹就会委顿在地。这时候如果要变回人形,本色衣服没在身边,变出来的人类就会赤身裸体。
《阅微草堂笔记》中几个小流氓抓住了两只母狐狸,因为知道这里的狐狸能够幻化成人,他们就强逼狐狸变化成人,一开始两只狐狸像普通狐狸一样只是叫唤,这几个小流氓就杀掉了其中一只狐狸,另一只狐狸才说:“我没有衣服穿,变化成人就得赤身裸体。”小流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自然更加兴奋,强逼这狐狸变化成人。狐狸受刑不过,终于变化,真是一裸体少女。小流氓们大喜,为所欲为。这个可怜的狐妖想必刚刚修炼成人形,毫无反抗之力,受尽凌辱。
所以妖怪在这个阶段还是只能来去一身衣,这种状态要去勾引人类,也不安全,因为这样会给人类留下线索。
小时候老家的村里人逗小孩:“给你说个媳妇咋样,身体十分结实,平常爱穿一身真皮黑氅,双排大纽扣……”不等他说完,小孩就猜出他说的是老母猪,因为只有母猪才一身黑皮,肚子上两排乳头。如今看来这是村里人对孩子的一种训练,训练孩子识别妖怪的变化,因为历史上的确有老母猪变化成美女勾引男人,不过母猪的迷惑性可比他们说的大多了。比如我们前面那个被李汾夺去鞋子的老母猪,人家猪蹄壳变成的青毡鞋都能以假乱真,更别提衣服了。
《夷坚志》里有个姓祝的少年,在家读书,突然有个美女每天晚上都过来陪他,相貌十分美丽,只是皮肤有点黑,皮肤黑也就算了,无论寒暑都是一身黑衣。但是相貌美丽,皮肤黑点算什么。小祝肯定也没有想那么多,两个人鱼水之欢甚是相得。一晚,黑妞就领着小祝去家里见父母,黑夜之中,他只觉得道路很是难走,最终到了一处富丽堂皇的宅邸前,家里有八九个童仆,设宴相待,但吃的东西却非常差。小祝回来后告诉父母,父母四下寻找,却没打听到这么一家。一个见多识广的老人从姑娘老是一身黑衣这一点想到了他们家的老母猪,再看母猪现在的小崽正好是八九个。父母当即决定将母猪带着猪崽一起卖掉。当晚这少女就哭泣着向小祝作别了,第二天连母猪带猪崽都不见了踪影。
正是这一身终年不换的黑衣出卖了她,主要是因为那时候我们的猪都是黑色的,要是当时引进了白猪,猪有白有黑,就不好判断了。但即便真的五颜六色,有经验的人类也有办法。
祝枝山在《灵怪集》里写过一条初步得道的白母狗,跟那头猪一样,这白狗白天看家护院老老实实当狗,晚上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美女,看上一个小伙子,就每夜过去寻欢作乐。结果害得小伙子得了痨病,家里请来一个道士,详询之下,道士就知道是只处于第二阶段的妖怪,要小伙子当晚剪去妖怪衣服的一角。小伙子依言而行,第二天却见剪去的衣服一角成了一撮白毛,四下查探,就见邻居家的白母狗背上少了一撮毛,当即将这狗打死了。看来妖怪皮毛变化出来的衣服一旦脱离整体,还是会显出原型的。
这两个故事里的主角都是雌性动物,难道男妖怪好一点吗?当然不是,《三吴记》里说东吴的时候,会稽王家有个女儿生得十分美貌,很多人都托媒来提亲,父母都没有选到合适的。某一天来了一个非常帅的小伙子亲自提亲,老王夫妇一见倾心,当即就答应了。小伙子带着钱财在王家成亲(倒插门?),过了几年姑娘怀孕,最后却生下来一个绢囊似的东西,岳母用刀割开,却见都是鱼子。老王夫妻就开始怀疑自己这女婿有问题了,等他睡觉,偷偷拿来他的衣服,一看这衣服上还有鳞甲之状,当即明白了,将衣服藏在大石头底下。第二天早起就听见女婿在那里大声咒骂寻找衣服。过了一会儿骂声停止,就听啪啪拍打之声,推门进去,床下一尾白鱼正在翻腾。老王赶忙拿刀将鱼砍死了,当然女儿也不会为妖怪守寡,另行改嫁去了。
好好的一条鱼妖,道行不够就出来贪恋美色,最终葬送了修行。这些妖怪们真应该向白素贞学习学习。人家出来寻找意中人那是在修行圆满之后,道行高深,生下来孩子也不呈现出半点蛇的样子。这时候她已经进入到了妖怪穿衣服的第三个境界:想穿啥穿啥。
但即便如此,白素贞穿衣也有一个缺点:只穿和自己本身颜色相近的衣服,在电影或者戏剧舞台上白素贞永远是一身白,小青从来都是一身青——这估计也是服装道具想象力差造成的——但我愿意从更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那就是妖怪本来的出身决定了他们在衣服审美上的眼光(回头可以写一本《妖怪审美学》)。
这道理就跟黑色人种的孩子第一次见到白人会觉得白得跟蛆一样,从小白色身体的蛇一旦修炼成人形,在挑选衣服的颜色上肯定会觉得白色衣服好看,所以许多妖怪就算能更换衣服,他们的衣服款式也是自己的本色,没什么特别原因,习惯了而已。
到了这个阶段,妖怪所穿的衣服都是要像人类一样凭借外部资源获取,妖怪们也就随地取材。但纵然白素贞这样妖怪,也有法海追杀,即便到了这个阶段,也要小心谨慎。袁枚《子不语》里那个狐仙“黄小将”值得众妖学习,有个李大法师被一只狐仙请过去赴宴,宴席上那只狐狸“黄小将”一身绸缎衣服,他的仆人都是黄鼠狼,这些黄鼠狼穿的都是纸衣。黄小将对李大法师解释道:“这些黄鼠狼命薄不能穿绸缎,一穿绸缎就死了,只能穿纸衣。”这大概就是妖怪世界的精神麻痹理论,类似于我们人类世界中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这个狐仙竟然能对仆人提出这样的理论,真是厉害。但这么厉害的一个狐仙,却是行事小心,他请李大法师来的目的就是要法师监管他的徒子徒孙,不让他们为非作歹。想必也是怕惹毛了人类,引来杀身之祸。
虽然有着这么多的选择,但妖怪们最珍惜的恐怕还是自己的本色衣服,即便是金缕玉衣在妖怪眼里都不值一提。为什么呢?不光是因为怀旧,更是因为这件衣服在他们的一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妖怪本色衣服的作用
本色衣服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做人毕竟是辛苦的,万一哪天心灰意冷不想做人了,想做回动物了,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披上自己的本色衣服。
《河东记》里的申屠澄,他上任途中,为躲避风雪来到一户人家,看见人家闺女长得好看就讨为老婆,带着上任去了,妻子也十分贤惠,为他生下两个孩子。上任期满,带着妻子回走,经过女子父母家,却是空无一人,唯有墙角一张虎皮,这女子大喜道:“这个还在啊。”披上虎皮,咆哮一声,吓得申屠澄一愣,却见妻子化身为虎飞奔入山林不见了踪影。老申对着山林痛哭一阵,独自带着孩子走了。
故事没有明说,但细加推敲应该明白,他这老婆一家想必就是老虎修炼而成,这女子好不容易褪去虎皮有了人形,而且她似乎还能穿各种衣服,性格也贤惠得如同小鹿,这该是何等进步。然而看见虎皮,或许难舍这本来的衣服,一时忍不住,披上了虎衣;抑或是她做了十几年人,还不如老虎悠游自在,这才毅然披上,再入山林。
这样说来也太颓废了,一个动物费尽心力成为人类,这代表着进步,怎么能随便退化呢。或许激进的修炼者就要故意烧掉自己的本色衣服,以作背水一战的架势,但要是这么做,有一天他肯定会后悔的,因为这件衣服在将来获得上层神仙们认证的时候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履园丛话》里有个人叫朱方旦,平日爱好道术,有天一个道士来找他,愿意将女儿嫁给他,而且这个女儿长得特别漂亮,朱方旦自然应允了。婚后两个人生活得十分幸福,但这少女却不肯居住在乡下,带着他到北京城来创业。当时恰好久旱未雨,天师也求不来一滴。这女子却轻易召来一阵大雨。皇帝大喜,对朱方旦封官赏爵。朱方旦当了大领导跟天师也就混熟了,女子说:“我有一件衣服,请让法师给我盖个章。”——想必就是请上天认证一下。天师顿起疑心,将这衣服放到火里一烧,化作一件狐皮,瞬间成灰。女子知道后大哭:“让天师认证一下,原为升天,现在露出原形,皮毛已无,只剩下了骨肉,活不成了。”
从妖狐的最后叙述来看,本色衣服在最后关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能够获得天师认证,就可以升天了。
天师做得太绝,直接把妖狐的本色衣服给毁掉了,这可真是一件“损妖不利己”的事情,倘若把这件衣服留下来,至少还能做件狐皮大衣冬天穿。天师身为正部级的领导,当然不缺少一件狐皮袄,他毁掉大衣,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考虑。因为这些衣服一旦被人类得到,可能还会造成人类的“退化”
许多笔记故事都证实,一旦穿上这样的衣服,就能立刻具备这个动物本身的特征。《耳食录》里一个人看见大雁高飞,感叹一声大雁多么自由,就觉有人将一件衣服罩在他身上,再看自己,已经是大雁了;好不容易变回人形,又见鱼儿快乐,忽觉一件衣服罩在身上,变身为鱼。总之他每次变化,感觉都是一件衣服罩在头上,好在每次都是体验一下,回头又打回人形,这似乎是上天在给他开一个玩笑。但这些都是小动物,如果是猛兽,这种玩笑就开不得了。
《传奇》上有个人叫王居贞,有一次出门,回来的时候和一个道士同行,两个人为了省钱就同居一室(古代也有标准间),但这道士白天从不吃饭,每天晚上熄灯之后,他发现这道士披上一件衣服出去了,天将亮时才回来。他就起了疑心,一天晚上假装睡觉,趁着道士披衣服的时候一把将他的包裹夺过来,这道士赶忙哀求归还,告诉王居贞自己是个老虎,晚上披上的是张虎皮,显出原形出去谋生——显然这是一个处于第二阶段的妖怪,不过他的习惯特殊,白天做人,晚上做回原形。王居贞就问这皮有什么用,道士说披上之后就可夜驰五百里。王居贞大为好奇,当即披上,往家奔去。到家时还是深夜,他怕吓着家人,没敢叫门,但是看见门外有头猪,正好饿了,当即将猪吃掉了。又飞奔回来,将虎皮还给道士。第二天继续返程,但他一到家就听到一个噩耗,他的儿子晚上出去被老虎吃了,被吃的那天就是他穿上虎皮回来的那天。
这说明即便是人类一旦披上这件动物的本色衣服,也就化为这种动物,理性和良心顿时丧失,纵是虎毒不食子,但你化为老虎,亲生儿子在自己眼里也就是一头猪了。想想还真是可怕,这种衣服还是不披的好。
这王居贞还算运气好,毕竟当晚回去,将虎皮脱下来还给了道士,他要是经常穿没准哪天就脱不下来了。《高僧传》里有个和尚,捡到一件虎皮,觉得好玩,披在身上吓唬路人,结果路人受惊,丢下东西跑了,这和尚起了歹念,就把这个当成了职业,每天在道路旁边等着吓人捡东西,结果有一天就怎么也脱不下来了,彻底变成了一个畜生,开始干起吃人的勾当。
故事最终这个和尚突然良心发现,变回人,又做和尚,投入到圆超上人的门下,经过圆超上人的开释,从此潜心修炼。
四、其他妖怪的穿衣问题
实际上万物有灵,能成妖的可不光是动物,还有植物以及各种器皿,它们的衣服又从哪儿来呢?它们又没有毛羽可以变成衣服。
对于植物妖怪来说很简单,它们的枝叶就是它们的衣服,和动物的皮毛一样,这些“植物人”的衣服颜色取决于它们的花色。例如著名的唐传奇《崔玄微》,崔玄微遇见的几个植物修炼成的女子,那杨花就是一身绿衣,那桃花女子就是一身红妆,而石榴女子则是一身绯衣,十分显明好认。不过崔玄微和这些女子只是互相帮助,他帮这些女子度过风劫,女子助他延年益寿。崔玄微和这些女子没有肌肤之亲,我们也就无法确证它们的衣服就是它们的枝叶。
《夷坚志》中一个叫顾超的仆人却是地地道道见识了一把植物妖怪的衣服,顾超一天晚上遇见一个绿衣女子,女子说她跟妈妈吵了架,被赶了出来。这顾超还算有点心眼,问了一句你家在哪儿,女子说在紫竹院(北京海淀区真有这么一个地方)。顾超就觉得自己有了艳遇,当即带着女子回家,然后……他就憔悴了,他的老板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得知实情后就认定这是一个妖怪,当晚女子前来,顾超一把抓住女子的衣服,结果掉下一块衣袂,细看竟然是芭蕉叶。循迹找过去,发现一棵芭蕉树,才知道这是一个芭蕉怪。这也说明一个问题,由于是枝叶变化,植物妖怪们的衣服肯定不太结实,非常容易脱落,不知道到了秋天他们会不会随着落叶变得赤身裸体。
虽然植物不像动物那样,但好歹还是有生命的,但那些没有生命的怎么办?难道它们穿衣只有靠人类的恩赐了吗?当然不是,再卑微的物品也有本色衣服。
例如泥——庙里的泥塑成了仙也有本色衣服,那衣服就是泥塑的衣服。例如《聊斋志异》中有个泥书生的故事,说某家的小媳妇一夜独宿,常常被一个书生性侵,老公怒了,拿起杖子,待这书生来时一阵猛打,打得这书生衣服帽子都掉了,第二天一看那衣服和帽子都是泥做成的。
或许有人说泥书生毕竟是泥塑造成的人形,衣服都已经具备了,那些没有生命,连人形都不具备的物件呢?那我们就拿最常见的一种东西来说吧。
这种东西,虽然没有生命,却能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在某些人眼里高贵过一切甚至生命,这就是钱。钱也会修炼成妖怪,他们既没有皮毛也没有枝叶,那他们穿戴什么呢。不用着急,古人说钱能通神,这样的东西修炼成妖怪还愁没有吃穿?他们什么也不用穿,本色出行,珠光宝气自然令人侧目。例如《博艺志》中那个著名的“上清童子”的故事,岑文本遇见上清童子拜访,这童子头戴青圆角帽子,穿清圆头鞋子,衣服轻细如雾,自称是五铢服——这名字恰好和神仙的六铢衣相对,听起来好像还透露着一股仙气。但是尽管轻了一铢,稍有学问的人就能认出这是一个钱的名字,很快就被岑文本识破,将他从地下发掘了出来。不过我觉得他为自己的装扮取名五铢衣,倒是可以作为妖衣的代名词,听起来洋溢着满满的山寨意味。
这上清童子还只是一枚古代的铜钱,如果是货币的天然本相金银修炼成妖出来,那就要光彩照人了。《搜神记》有个“细腰”的故事比上清童子有趣多了。说有个姓张的人家原本非常富裕,后来家道中落,就把宅子卖给程应,但程应入住后,全家害病,再度转手,卖给了邻居阿文。这个阿文是个有心人,晚上拿着一把大刀爬到房梁上,到了三更时分,有个戴高帽子的黄衣人走了进来,喊道:“细腰,细腰。”就听有人应了一声,黄衣人问:“为啥有生人气。”细腰说:“没有啊。”这黄衣人就走了。过了一会,又来了一个青衣人,也喊细腰,问了相同的话,细腰还是说没有。过了一会又来了一个白衣人,也是这么问,细腰还是这么答。阿文就奇怪了,看看天色将亮就从房梁上爬下来,学着他们的样子喊:“细腰,细腰。”细腰居然也应声,阿文就问:“那黄衣的人是谁?”细腰说:“是金子,在西墙根地下。”“白衣人呢?”“银子,在房屋东北角柱子地下。”“青衣人呢?”“是铜钱啊,在井口附近。”
阿文一一问了仔细,末了还问:“那你是谁?”这细腰回答:“我是木杵,在灶台下。”阿文按照他说的一一找过去,挖出了巨额财富,发了大财。还在灶台下找到了那有问必答的木杵,阿文对这个出卖朋友的家伙却毫不留情,一把火烧了他。从此之后,这座房子就变得平静了。
所谓木杵其实跟棒槌差不多,金银铜钱被迫现形,全因这细腰的出卖,这可真是一个完全没有脑子的家伙。常听唐山人骂人愚笨是棒槌,莫非就是因此而来?但这么一个东西也修炼成精,不过还没有具备人形。但是令人好奇的是,像这种不值钱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果修炼成人形,他们的衣服该是什么样子呢?
这倒也不难,因为日常用品常常和人类接触,身上肯定要上漆的,外面是什么油漆自然就穿什么样的衣服。《稽神录》记载,宋朝有个姓李的小青年深夜读书,有个穿黑衣服的矮胖子带着酒推门进来,小李吓了一跳,转身要跑,这黑衣人生气道:“李白都是我朋友,你跑什么跑。”小李站住,这矮胖子就脱下来帽子给他倒酒喝,正在这时候小李的父亲走进来,拿石头赶跑了他。再看他的帽子,竟然是个酒瓶盖。第二天在粪池里找到一个酒榼,打听之下才知道这里原来是李白曾经住过的地方。
不过这矮胖子粗鲁不堪,哪里有半点青莲居士的形象,或许在大粪池里被玷污了吧。但这个矮胖子是生活用品变幻而来的,如果不是生活用品而是天然的东西,修炼成妖又该穿什么衣服呢?比如说一块石头,《西游记》不足为证,因为那块石头变出来的是孙悟空,孙悟空身为一个猴子是天生带毛的,不用衣服。我们要说的是那些直接变化成人的石头,这样的石头肯定没有衣服,它们只有借助如树叶这样的天然衣物了。
《子不语》里有个叫吕著的人,他在武夷山中读书,一天傍晚,他看见台阶上的石头忽然像人一样立了起来,寒风吹来,树叶粘在石上,一片瓦也正好落在石头上,石头变化成人,树叶变为衣服,而那片瓦则化为帽子。吕著还与其交谈,石头人告诉了他不少前朝的历史,让他增长了不少见识。别说这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妖怪就是水平高。
说了这么多妖怪穿衣的问题,既然石头都能成妖,那么衣服能不能成妖呢?——当然能,而且衣服成了妖这可是一个大妖怪,在历史上有个专有名词——服妖,这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大妖怪,它可以推动王朝兴替,可以主宰历史走向。至于这个妖怪穿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这个妖怪既然是衣服变来的,肯定来源于人类,我们就只能从人类的穿着去寻找一些这个妖怪的蛛丝马迹,请看下篇——人类的穿衣问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