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蒂·纳吉·劳约什(Parti Nagy Lajos)的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肯定陌生,但根据他作品改编的电影《人体雕像》估计会有不少人看过,几年前就能在国内淘到这部“十八禁”故事片的DVD光碟。匈牙利著名导演帕尔斐·久尔吉将这部片子拍得很艺术很先锋很大胆,但凡看过它的人都会感到身心的震撼。影片用风格化的手法讲述了三代匈牙利人的怪诞人生:战争时期,一位士兵整日遭受长官的责骂,内心的压抑和焦虑只能通过手淫和偷窥缓解,最后把死猪当成了女人,死在长官的枪口下;冷战时期,一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壮男带着为国争光的重任参加国际大胃王比赛,从而赢得女人的爱慕;东欧剧变后,大胃王的儿子靠制作动物标本为生,最后将父亲和自己做成了标本……影片的三个故事也可概括为精液、唾液和血液,讲述了经历了地狱般历史的三代东欧人的屈辱人生。2006年,《人体雕像》在特兰西瓦尼亚国际电影节、匈牙利电影节上获奖,并在戛纳电影节展映,备受争议。该片是根据匈牙利作家帕尔蒂的短篇小说集《冻狗腿》改编,电影的成功,也使帕尔蒂的作品在欧洲读者中备受关注。
帕尔蒂是当代匈牙利文坛的全才,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在诗歌界被誉为“后现代诗王”,在他的小说里能找到毕希纳、卡夫卡的影子。代表作有诗集《天使车站》、《手腕训练》和《苏打骑术》,小说《身体的天使》、《冻狗腿》、《波浪起伏的巴拉顿》等。帕尔蒂是当代匈牙利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先后获得过莫里兹·日格蒙德奖、德里·蒂博尔奖、尤若夫·阿蒂拉奖、匈牙利文学奖、奥地利联邦政府翻译奖等,并被匈牙利政府授予“共和国十字勋章”和“科舒特奖”。
帕尔蒂于1953年10月12日出生于匈牙利西南部的塞克萨德市(Szekszárd),1977年毕业于佩奇师范学院历史学系。毕业后先后当过图书管理员、杂志编辑。帕尔蒂曾多次提到,六年的编辑工作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帕尔蒂的文学生涯是从诗歌创作开始的,他的首部诗集《天使车站》于1982年面世,四年后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手腕训练》,这两部诗集显露出他深厚的文学底蕴,幽默和文字游戏般的语言风格初步形成。1990年,代表作《苏打骑术》出版,在这部诗集中,作者通过彻底改革语言、启用废旧词语、曲解流行词汇,并结合独特、幽默、讽刺和滑稽的元素,打造出了独树一帜的“帕尔蒂风格”。1995年,他的第四部诗集《晚间的粉笔》出版,其中有一首以死亡为主题的《黄昏的狐狸之物》,凭借其怀旧讽刺的风格成为1990年代匈牙利诗坛的巅峰之作。
帕尔蒂的小说处女作是1990年以笔名“萨尔伯伽尔迪 · 尤兰”(Sárbogárdi Jolán)发表的短篇小说《身体的天使》,语言带着鲜明的“帕尔蒂风格”,大受好评。2000年,他创作了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我的英雄们的广场》。之后推出的短篇小说集《冻狗腿》和《波浪起伏的巴拉顿》,更让帕尔蒂受到西欧出版界的关注。
帕尔蒂还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涉足戏剧领域,创作的多部戏剧被搬上舞台。此外,他还翻译了二十多部外国著名戏剧,更准确地说,他改写了二十多部外国戏剧。他在这些国外戏剧中融入了自己的语言特色,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总之,无论诗歌、小说,还是戏剧创作,帕尔蒂的成功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讽刺、滑稽、诙谐、顽皮、随意又另类的语言,他对匈牙利语有着极强的驾驭能力。当然,恰恰由于“帕尔蒂风格”,他的作品非常难译。
《鬣狗公路》、《天使轶事》、《肉体饰物》和《幸运的打击》均选自帕尔蒂2006年出版的小说集《冻狗腿》,该书共收录了作家的22篇小说。
帕尔蒂在匈牙利当代文坛的最大意义,在于他的语言创造。他在这门独立于各种语系之外的独特语言中遨游,时常化腐朽为神奇,或是古为今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或是让陈旧的词语旧貌换新颜,或是创造新的匈牙利语词,甚至把很多外来语词匈牙利语化,或是把外来语和匈牙利本土语结合在一起,构成新的合成词……但不管怎么变幻,都不妨碍读者的理解。作者还擅长恰到好处地使用和改造俗语、土语,尤其在乡村题材的小说中,既散发着乡土气息,又俗得不落俗套。
帕尔蒂对声音的描述十分独特,比如在《肉体饰物》中,巨大的爆炸声“像一声巨大的叹息”,在《鬣狗公路》里,他用“我”听到的同伴眼球滴溜转动的声音、废弃的动物园中各种植物和动物发出的怪异声音、鹦鹉从屋檐落下来的声音、鬣狗吹口哨的声音、长颈鹿倒地的声音和从汽车影院传来的笑声等,绘声绘色地营造出类似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西部氛围,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瘾君子真实的幻觉世界。
帕尔蒂的小说内容多变,但都在平和中暗藏凶险,生活中的每个小人物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生死。《肉体饰物》通过一个孩子的嘴,轻松讲述了一场血腥事故,但背后的凄凉跃然纸上。结尾那句“你们一下子全都飞走了,走得那么快那么突然,穿着白色蓝领的校服”,让人读了心痛,也无奈和愤恨,通过事故发生后人们的一系列反应,抨击了消费社会的冷漠。
作为匈牙利作家,把匈牙利的风景写入小说无可非议,但在帕尔蒂的笔下,匈牙利左洛州的丘陵能跟撒哈拉沙漠连成一片,小说的主人公可以将左洛州的冰淇淋卖到喀麦隆……《鬣狗公路》是一篇公路小说,带着“垮掉的一代”的强烈色彩,荒漠、流浪、毒品、梦想,虚实不分地活着,很像是杰克·凯鲁亚克或威廉·博罗斯某部小说里的一个片段。
《天使轶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两个年轻人上山去砍圣诞树,女孩在男孩眼里是跟天使有过纠葛的人,但他并不知道女孩见识过生死,女孩的脑子里满是天使,灯泡的炸裂让她听到天使打喷嚏,温泉的蒸汽让她看到穿着性感的连体内衣的天使,作者的丰富想象力把日常的故事变得“非常”,能把现实和虚幻结合得天衣无缝。帕尔蒂把小孩子失神时的幻觉描述得既空灵又真实,这虚实模糊的边界,也是天堂与地狱的边界。
《幸运的打击》则通过一个被彩票折磨得神经兮兮的人之口,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在金钱梦的折磨下一个小人物似乎逻辑严密的荒诞心理,但不管怎么说,他在彩票店前徘徊不舍,最终还是理智险胜诱惑,坚决不买。帕尔蒂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有一个这样的共同特征:不管什么都能够适应,不管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或下过怎样的地狱,不管他们多么渺小,多么不幸,他们都能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生灵存活下来。这让我联想到毕加索画的《哭泣的女人》,一个极其悲伤的女人,在毕加索的笔下仅以一些散乱又紧凑的线条、富于变换的色彩和有力的笔触就鲜明地表达出来,折射出人的挫折命运。帕尔蒂笔下看似杂乱、扭曲的人物形象,却是真实饱满的,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但背后又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俄罗斯医院里得了白化病的小男孩、一脸怒气的小鞑靼、因为触怒了教会而被带到霍尔多巴吉大草原上的父亲、坐在客车上的修女、另一辆客车里坐的妓女、猪头财神婆……作者想表达什么,抑或是想讽刺什么?“一件蠢事导致另一件蠢事”吗?恐怕每一位读者都会给出不同的理解和答案。正如作家曾说过的,他的文字不是九宫格的填字游戏,每个格不会只有一种答案。无论读者如何去解读,都是正确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