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不爱过节,对所有节日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放不放假——只要放假,都是好节。
小时候,我尤其不爱过儿童节。小学时,学校很有仪式感,每年六一都组织活动。我最高兴的一次,是参加六年级那次组织的活动,因为那一次象征着结束,从此就告别这个时段了。
今年我一個节日都没落下,全部认真地过了。包括但不限于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等等。
家里人倒是很有仪式感,青年节也好,儿童节也罢,都给我发了红包庆祝。儿童节那天,我分别去肯德基和麦当劳各买了一个套餐,其中有一个单品是汉堡夹巧克力,还有一个蓝色海盐新地雪糕,浓烈的牙膏味令人印象深刻,我都没吃完。
但是出来站在广场边上,看着初夏的风吹绿枝头,轻柔地拂过人群,看着喷泉被日光照耀,小孩绕着喷泉奔跑时,我还是觉得很快乐。
是因为在过节吗?或许是。但一定不是答案的全部。
在一个其实早已不属于我的节日里,我突然发现仪式感的重要性。
"拥有"是个很神奇的动词,当它真正存在时,存在感趋向于零。当我手里还握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时,那时候的我,总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十几岁的我无比相信,只要挨过了这段无趣、一成不变的日子,我就可以看到一个新世界。其实我也不知道新世界里有什么,总之,就是莫名相信,它会突然到来。而每年都在过的相同节日,提醒着我一切依旧是那样——一成不变。
直到有一天,我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它一去不复返的属性。生活中,变动的部分越来越多,人的迷惘也越来越多。长大这件事,并不像我当初想象的那样,会像烟花绽放般灿烂、夺目。当到了真正可以被称为大人的年龄,我感觉就像坐上了一条晃动的小舟,被投到了无边无际的命运之海里。这时,我需要一些更确切的东西,像船锚一样,将我跟这个世界紧密地拴在一起。节日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的中秋节和端午节,我连月饼和粽子都很少吃,这几年不仅要吃,还要精心挑选口味——今天吃枣粽,明早吃咸蛋黄粽,碱水粽蘸冰凉的蜂蜜,更是人间美味。
但今年到现在为止,最让我高兴的还是儿童节。不止是因为儿童套餐能送玩具,更是因为家里人发红包时说,无论你长到多大,都是我的孩子啊。
过这个节还是需要点年龄门槛的。家人这句话算是个强有力的论据,支撑我厚着脸皮出来过节凑热闹,顺便看看那些真正过节的小孩是如何享受这一天的。
而我享受的快乐,是听到全世界高高兴兴地说——儿童节快乐——这件事本身。所有热闹的声音汇聚,所有疲惫的灵魂短暂休憩,毕竟,虽然大家都长大成人了,但每个人都做过小孩。透过祝福和玩笑,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无比期盼长大、不想再参加儿童节活动的小女孩。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回去见见她,问一问她,这是你长大后的样子,你会满意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