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向死而生

时间:2010/7/17 作者: 天蓝若蓝 热度: 90262
  关于死亡,在我印象中,向来都是很忌讳提到的。记得小的时候,奶奶跟我讲过,人去世了不能说死了,要说没了、或者是“过身”了。
  
  那个时候,谁家的老人过世了,大人们都是神神秘秘地说一些小孩听不懂的话,不肯让我们知道,只是隐隐约约会听到“很可怜啊,眼睛都没闭上呢……”之类的话,于是,童年时代的我们在大人的神情和举止中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
  
  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死亡,是爷爷过世的时候,那年我10岁,应该是懂事的年龄了,可是愚笨的我记得的居然只是办了几天几夜的酒席。除了热闹,我什么也不知道。
  
  死亡面前,由于无知,竟有着莫名的从容和宁静。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爷爷的死亡代表的是他永远也不会回来了,而我那么多年来竟然还在痴痴地等着,想着哪一天爷爷又会带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来看我了。
  
  死亡,是永恒的,当一个人走下人生的舞台,等待他的就是无边无际的永恒了,而这个舞台是单向道。不论是否是自己选择的,走下去的那一刻,一切都不可逆转地改变了。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是天灾人祸,死亡无法避免的时候,才可以离开。而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的做法却是很不理智的,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我常常这样想。
  
  大学第一次作文课,题目是“college students’commit suicide”,我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了这种做法的极端和不理智。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熟的人,能把死亡看得很清楚了,不再恐惧,而是怀着一种鄙视甚至是唾弃的态度。
  
  没想到的是,之后戏剧性地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让我自己在心理上濒临死亡。
  
  大学生活,与我原来所憧憬的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事情并不是认真就能做好的,比如感情。并不是你有多认真别人也会有多认真,于是心冷了,不得不分开了。可是,几天后,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看到曾经牵着我的手现在牵的是另一个女孩,当他们面无表情地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我留下了平生第一次关于一个男生的眼泪。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自己要独当一面的时候,才发现没有了原来的激情,失去了动力的心灵真的很想歇下来了。我没法接受这一切,我甚至想到了自由落体的解脱。但是求生的本能和我原来激情澎湃地宣讲的责任让我继续前行。
  
  后来,当我开始另一段感情的时候,回头看看,曾经的想法还是历历在目。于是,我明白了有时候人的情绪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没有亲身体验的人总是很难体会到。站在外边的人总是不能够体会里面的人的痛苦。于是,我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别人的死亡。
  
  文学创作课的老师说有的人死亡确实是自己选择,却又不是。因为他们是想活不能苟活,是想过日子而不能过日子。所以分明是他杀,却又只能表现出自杀。当然老师指的大多是文革时的人和事。
  
  而现在,没有了阶级迫害,却还是有很多人要走这条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悲剧。我现在明白没有对错,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词去描述别人的选择。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深夜在家,鬼来敲门,他不开,鬼以死威胁,他说:“我连生都不怕,还怕死吗?”所以,活着有时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坚韧的意志。
  
  而死,对辛苦的活是一种解脱,可是它却斩断了所有活着所能享受的幸福的可能。
  
  叔本华在《论死亡》说,“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对死亡的亲近是那些不停追问生命意义的人的一种思维演练,很少有人真正将哲学追问和生活行为合二为一。所以,我们深得孔子“未知生,焉知死”之精髓,将生命形态分得一清二楚,思想里可以严肃思考,生活中则要一笑度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