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 物 表
(按出场顺序排列)
寻访者 女,26岁,少校军衔,总部派出的寻访人员
柴云振 (青年)男,21岁,志愿军战士
首 长 50岁,志愿军某部队司令员
孙洪法 (青年)男,19岁,志愿军战士,柴云振的战友
柴云振 (老年)男,58岁,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
王书记 男,56岁,乡党委书记
柴小云 女,30岁,柴云振的女儿,某报社记者
护 士 女,22岁,内蒙古包头某部队医院护士
美国兵 男,22岁,美军25师战士,黑人
孙洪法 (老年)男,56岁,志愿军战士,柴云振的战友志愿军战士、亲属、村群众等20人,男女各一部分
序幕
[当代,改革开放后的某一年
[歌曲《我的祖国》的旋律中,寻访者上
[表演区一
寻访者 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一队刚刚从战火硝烟中经历生死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还没有掸去身上的征程,便从鲜花和热泪的海洋中消失了。
[表演区二
[1950年夏秋之际,志愿军即将出征的队伍前,将士们各自做着出发前的准备。柴云振和部队首长在队伍前交谈着有关战争的话题
柴云振 首长,蒋家王朝不是已经被打败了吗,我们还要到哪里去?这一次的对手是谁?
首 长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寻访者 这名年轻的战士从辽宁丹东出发,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告别母亲、告别恋人,赶赴异国的战场。
柴云振 (唱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再见了,祖国。再见了,妈妈!再见了……[首长带领志愿军队伍集体行进。舞台上,用歌舞等艺术形式写意化地表现跨过鸭绿江的情景。部队的文工团员们打着快板、唱着歌曲为战士们壮行。音乐声中,战士们的家人和年轻的姑娘们依依不舍地送亲人们出征异国,有的姑娘悄悄地把自己的照片和亲手做的鞋垫送到恋人手里。他们彼此之间呼应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柴云振 (揮手告别)等我回来——
孙洪法 再见!
[表演区一
寻访者 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一去就是几个寒暑。在这场长达几年的生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道,用牺牲了60多万人的代价,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
[表演区二
首 长 我们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了一个事实,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的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此,世界记住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表演区一
寻访者 今天,战争已经结束几十年了,祖国没有忘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人民没有忘记那些浴血沙场的英雄。刚才的这个小战士,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屡建战功,成了志愿军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他的名字叫柴云正。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英雄,回国后却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我今天接到的任务就是寻找这位失踪的英雄。
第一场
[四川省岳池县某乡,此时正是秋收季节。这是一个美丽的山区乡村,村口有一条大河流过
[夏秋之交,一阵阵蝉鸣声从屋外传了进来
[柴云振在家中,与乡党委王书记一起研究秋收的事情
柴云振 王书记,眼看着稻子就熟了。今年的雨水好,乡亲们的收成错不了。可我担心那些军烈属们,家里没有壮劳力,要是收晚了,赶上雨季就糟糕了。你看,咱们是不是找些人帮帮他们呢?
王书记 老柴啊,帮是应该帮的,可是现在年代不同了,乡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再找人就得花钱。咱乡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哪有这笔钱呀,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柴云振 钱钱钱,不管说什么都是钱。亏你还是党员,还当书记呢,怎么也和社会上的那些人一样?怎么,没钱还不办事了?年代不同了,就能不管那些军烈属吗?找不到人,我自己去!
王书记 老柴,你别生气,我不是这个意思……[柴小云手里拿着一张《四川日报》,快速地跑上来
柴小云 爸爸,爸爸。
柴云振 (惊讶地)小云,你怎么大老远地跑回来了,都大学毕业了,还是这么疯疯癫癫的。让你王伯伯看笑话!
柴小云 王伯伯好!
王书记 小云都长这么大了,在哪里上班呀?
柴小云 我在报社工作。
王书记 哟,当记者啦,不错不错。
柴云振 有什么不错的,到处疯跑,整天不着家,工作几年了,也没见她给咱老百姓办点啥实事。
柴小云 爸爸,您总是小看我。(神秘地)今天,我可是带着重大任务回来的。
柴云振 哈哈,一个黄毛丫头,口气倒不小,还能有什么重大任务?一个记者,不踏踏实实地待在农村,好好写写咱们山区的新变化,净想着出什么大新闻。(开玩笑地)哦,是不是又馋了?回家解决肚皮的温饱问题呀?哈哈哈。
柴小云 才不是呢!(神秘地)告诉你们吧,这次真的是重大任务,还是邓小平同志亲自下的命令呢。
王书记 (惊讶地)哟,快说说,究竟是什么任务呀,都惊动小平同志了?
柴云振 老王,别听她的。你还真信她的话呀,满嘴跑火车,还把小平同志搬出来了,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柴小云 (着急地)知道你们也不信,喏,你们看看这个!(将手里的报纸递给了王书记)
王书记 (接过报纸,念)寻人启事: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正,原是我部三营八连七班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朴达峰阻击战斗中身负重伤,断了一根指头,战后与部队失散。请本人或知情者看到本启事后,及时与原部队联系。(若有所思地)柴云正,朝鲜、朴达峰、断指……哎,老柴,这说的不就是你吗?
柴云振 (接过报纸)拿给我看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老花镜戴上,仔细地看过,平静地)亏你们一个是书记,一个是大学生呢,得补补文化课了。错啦,这不是我。你们好好看看,人家要找的人叫柴云正,不是我柴云振。
柴小云 爸爸,我正要问您呢。听我们领导说,这位叫柴云正的英雄是抗美援朝的大功臣,可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就失踪了。最近,朝鲜的金日成主席特意请中国同志帮忙寻找柴云正。邓小平同志亲自下命令一定要找到他。
王书记 那你的意思是,这位英雄在咱们县?
柴云振 老王,你还当真了?她一个丫头片子知道啥?
柴小云 爸爸,这白纸黑字的能有错吗?您就实话实说吧,这到底是不是您吗?
柴云振 这孩子,我不是说了吗,真的不是我。
柴小云 可您的名字,除了一个字不同,别的完全一样啊。
柴云振 咱中国那么大,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一模一样都不稀罕,何况我和人家还差着一个字呢!
柴小云 不光是名字,您参加过抗美援朝,上过战场,还有您的这根断指也是那时负的伤,所有的条件都符合呀。爸爸,要真的是您,您就承认了吧,那样,我就真的可以写一篇大新闻了……
柴云振 (打断了女儿的话)好了,别瞎猜了。不踏踏实实地工作,净想着投机取巧的事。(捡起一把镰刀,递给女儿)你要是闲着没事,换身衣服,跟我帮烈属收稻子去。
柴小云 (调皮地)我可没时间,您要是假的,那我还得去找真的柴云正呢,反正这个大新闻,我是做定啦。爸爸,我走啦。王伯伯再见!(跑下)[收光[柴云振再度拿起报纸,认真地看了起来,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柴云振 (回忆地)一张小小的报纸,一条简短的寻人启事,一个熟悉的名字,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记忆,也掀动我心中的万顷波澜。刚才的那些话,可以骗过我的女儿,可真的能让我忘记曾经的一切吗?[出征的军号声响起,部队集结整队的口令声此起彼伏[音乐起:《志愿军军歌》的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大屏幕显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场面[情景表演:用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志愿军战士抵达朝鲜,受到朝鲜军民热烈欢迎、时刻准备战斗的场景。
柴云振 出發的军号吹响了,子弹早已压进枪膛,我们像即将离弦的箭一样,只等着首长愤怒的拳头,砸向地图的那一刹那。“雄赳赳、气昂昂……”,就像这首歌唱的那样,那时的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声音,保卫和平,保卫新中国,向前、向前、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