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沧水谣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 热度: 20232
张稼文

  人们过去常常把自己看成一个较大的秩序的一部分。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的隐忧》

第一章 结妈传

1

  在云南西部,从青藏雪域奔腾而来的澜沧江长成一条巨龙。

  它野性、剽悍、寂寞、神秘。它唱歌、吼叫、呻吟、咆哮。它搅醒了两边的崇山峻岭,峡谷里渐渐成为万物繁衍生长的地方。

  大峡谷上空,是另一条靛蓝的大河,在静静流淌。里面有安静的星星,安静的月亮,安静的太阳——不过,有时候这条河会以乌云、雷电、暴雨的模样彰显。

  至高无上的天神也安静地住在里面。

  2

  洪荒初辟,峡谷人烟稀少。“阳光辣如火焰,雨水凶猛而明亮,鸟兽蛇虫远比人多,星星比灯亮,绿得发黑的树比房子高。”后来,书上有段话说的就是这里这时候。

  “野夷星居,迁徙无常。”说的也是这里这时候。

  那些被称作野夷的古人不知岁月,只晓得梅花开新年到,野靛花十二年一开,竹子花六十年一开。

  不晓得梅花、野靛花、竹子花开过多少回,总之,光阴如奔涌的波涛,来到了某个时节……

  3

  夷人中出了一个奇女子,小小年纪便膂力过人,而且能骑善射。深山老林中,她狂风一样撵麂子,闪电一样射豹子。

  英姿飒爽的她,骑着一匹霞光般的骏马。

  “喔——”一声轻唤,马蹄收住,年轻女猎手跃身而下,来到箐溪边,蹲下来净手,饮水,又洗脸,站起身,又理理衣衫。

  瞧,骄傲地扬起头的她,身材清秀如芭蕉树,双颊绯艳如野山茶。

  她牵着马,马驮着猎物。她哼唱着箐溪一样欢快的山歌下山、回家。家在半山腰。晚风凛冽,东天上有一弯银锻的月牙。

  阿爹接下女儿奔劳一天的收获,阿妈掸去她肩背沾的泥尘。

  过冬的肉食有了。这之前,阿妈囤了干果晒了野菜,阿爹从山下换回麻布和盐巴。

  4

  围着火塘,一家人吃晚饭。“园边的梅花树开了。”阿妈说。“梅花开,你就又长一岁。”阿爹严肃地提醒女儿。

  “哦。”姑娘懒懒回应。两老年年催,可她不想嫁人,她喜欢无拘无束。她已经十九岁。

  “难道真没有一个你瞧得上的小伙?”

  “嗯。”

  那时候还不兴媒妁,更不兴包办,年轻男女——只要双方不是血缘近亲——都是按照天神的旨意自由恋爱、自主婚配。不必论尊卑,也不需要门当户对。

  “还有,我害怕生娃娃。”姑娘又回答,“我晓得生娃娃会痛,要出很多血,还可能遇上难产。”

  “可是,闺女你这样是要绝后的。”阿妈说。

  “绝后又何妨,菩萨有娃娃吗?”她反问。

  两老又急又恼,却奈何不得。

  5

  寨子里的人奚落这姑娘,叫她结妈,夷语里是不婚女的意思,而并非姓氏或名字。那时候,大峡谷里的人还没有姓氏,也没有名字。

  小娃娃们唱起了一首童歌:

  “寨子里有一个结妈,

  死活不找男人,

  说是怕生娃娃。

  她长得扎实好瞧啊,

  可惜啦可惜啦。”

  可惜哪样呢?结妈根本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

  6

  无独有偶,山下面,临近江水边的村子里,有一个性情倔异的男子,也是不肯娶妻,不愿成家。他成天削弓弩、锻刀具,也制作类似竹笛、口弦这样的乐器。他是个聪明灵巧的工匠。

  二十岁的他身材像龙竹一般挺拔,双眼如拂晓前的星星一般明亮。

  “难道你不能跟我们一样,也顺其自然地男欢女爱、生儿育女?”村子里的伙伴诘问他。

  “我不愿意像牲畜一样去发情、下崽,这是害羞的事情。何况牲畜叫春、发情都还要看季节呢。”

  也是吧,他身体里没有那种欲望,如果有,他也不晓得那季节何时来,会不会来。

  他们嗤笑他,叫他固固。夷语里是光棍汉的意思。

  7

  “听说山下村子里,有一个清高孤傲的男子,是一个灵巧的工匠,也是不肯娶妻成家。”阿爹阿妈一边唠嗑,一边瞅女儿。

  “原来,这世间的怪人不止我一个。”结妈神情自若,不惊不讶。

  “这世间怪人不止你一个——”阿爹怏怏地瞪眼。

  “为哪样要做,或要成为怪人呢?”阿妈用右手拍打右膝,又拍拍左膝。

  不过——

  “一个清高孤傲的男子”,这话留在年轻女猎手的脑海。

  “一个清高孤傲的男子会是什么模样,气质风度又如何?”她心里忽然生出一丝好奇。

  8

  “我好久没下过山,不晓得那下面变什么模样?”她拉起阿妈的手,摇了摇,“亲爱的阿妈,带我下去逛逛耍耍!”

  “闺女,你不见我不得闲,裰衣缝鞋要花费时间。”阿妈说,“你自己去!”没留意女儿的表情,更不晓得女儿的心思。

  背上箭弩和挎兜,牵上马,年轻女猎手穿林蹚溪下山去。箐溪淙淙,山道弯弯扭扭,马蹄声踢踏踢踏。

  晌午时分,她抵达山下江边的村子。这里是亚热带河谷,到处是榕树、棕榈和竹林,人家户也比山上多。

  她一边走,一边用目光探询那些林荫下篱笆围住的院落和茅屋。她找到了年轻工匠的家。他正埋头忙。

  9

  “这位阿哥,我这把弩子最近有点不好使,能不能帮我瞧瞧?”

  固固抬头,又站起身。结妈瞧见他长得龙竹一样挺拔,双眼如拂晓前的星星一般明亮。她愣了愣。

  他也愣了愣,眼前这女子从哪里来?她身材清秀如芭蕉树,脸庞好看如野山茶。

  他没搭腔,只是默声接过结妈递来的木弩,开始仔细地检查、修整、调校,又换上新的弓弦,再调校。

  看着双手灵巧、全神贯注的他,结妈不经意地含羞一笑。她从挎兜拿出一块麂子干巴,作为酬劳悄悄放一旁。

  接过焕然一新的木弩,“多谢——”女猎手飞身上马,“驾——”

  跟着她,斑鸠咕咕叫,锦鸡扑翅飞。

  远处,峡谷天边堆起七彩云霞。

  10

  除了撵山打猎,结妈还要采野菜、收木耳、捡菌子。平时风风火火的她,近来心不在焉,动作也慢腾腾。呶,转悠半天,她背上还是一个空篓。

  “那个才貌双全的工匠,才是我瞧得上的男人。”她自言自语。

  “如果能和他在一起,日子会好过。”她痴痴呆呆。

  11

  一队马帮路过寨子,来屋前讨水喝。

  “阿叔,外面有哪样新鲜事?”结妈问。

  “没得。”

  “山下那个年轻工匠还在埋头忙?”结妈又问。

  “他病了。”

  “他病了?”

  “是的,他要死了。”

  “我要去看他。”结妈心头一惊,急急打马下山。荆藤勾她,荨麻咬她。被雷霆折断的树干拦她。她一一挣脱。她一路狂奔。

  年轻工匠患的是“打摆子”,起初打寒战,继而发高烧。结妈赶到时,他已经奄奄一息。

  “阿哥啊——”她哀叫。她陪守着,直到他咽气。她双目噙泪,悲伤万分。

  12

  “他又不是你男人,你为哪样要这般伤心?”随后下山找来的爹妈责骂她。

  “多好的阿哥啊,我觉得世间像他这样的男子太少有。”结妈回答,“可现在他死了,我愿意随他一起去死。”

  “你又不是他的女人,为什么要这样丢人现眼?”阿爹恼羞成怒,“你一直犟着不出嫁,现在却想许身给这个死掉的男人,真是不晓得害臊呀。”

  “就是,他就应该是我的男人。”

  两老拉起泪汪汪的女儿,“走!”拽着回家。

  13

  回到家,疲乏不堪的结妈像被抽了筋,神思恍惚像丢了魂。睡了三天三夜。她也病了。

  “这闺女撞鬼遇魔了。”阿妈在屋里点蒿草,去路边泼水饭。

  她睁眼,嗯哼两声,接着又昏睡六天六夜,醒来后感到身体里某个地方不时有点瘙痒,像有一只黑蚂蚁在咬;继而又轻微刺痛,像有一只金蜜蜂在螫。

  再睡九天九夜,醒来后她开始呕吐,仿佛要把身体里的什么东西吐出来。

  “闺女,你这样子像是怀了身孕。”阿妈一脸迷惑。

  结妈也一脸懵懂,眼里交织着恐惧、奇妙、忧虑、迷茫。她感到身子一阵痉挛。她双手抱胸,发现自己的乳房变得柔软又肿胀。

  是的,这姑娘神奇地怀孕了。

  14

  “咋会这样呢?”阿妈忧心忡忡。

  “咋会这样呢?”阿爹羞怒不已。

  女儿肚子里怀了哪样?不会是妖魔鬼怪吧。不会是一只麂子或一头豹子吧。不会是一窝蚂蚁或一巢蜂儿吧。

  无论如何,两老决定等待。

  结妈的身子一天比一天笨重。腊梅花又开,终于瓜熟蒂落,屋里传出呱呱哭声。那声音像滂沱的雨水一样洪亮。

  不是妖魔鬼怪,也不是麂子或豹崽,也不是蚂蚁或蜂儿,她诞下正常人婴,一个哭声洪亮的男娃。

  15

  “你不是发誓不嫁嘛?”阿妈愁苦地问。

  “哪来的野种?”阿爹怒目呵斥。

  “娃娃他爹是哪个村哪个寨?”阿妈又问。结妈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晓。

  唯一真正的答案,只能跟已经死去的那年轻工匠有关。她对他的倾慕与爱恋,令她自己身心欢喜,虽然她连对方的手都没有碰过。

  甚或,两人都心有灵犀、魂魄默契……可惜疟魔突袭,年轻工匠不幸撒手人寰。

  天神得知这一切,决定成全这对特立独行的男女,而且要加冕他们,让他们成为这大峡谷里众多族群的祖先,于是作了让结妈妙合意念、不夫而孕的安排。

  16

  “不是说害怕生娃娃嘛,却还是背着爹妈和乡亲,暗地里在外面做了丑事情。”寨子里议论纷纷,“真是不晓得害臊呀!”

  峡谷上空,白天太阳不吭声,夜里月亮是哑巴。

  结妈羞愧难当。她有嘴说不清楚,也晓得无论说什么都没人会相信。她跌跌撞撞跑进山林,转眼无影踪。

  17

  找着结妈时,服下断肠草的她全身冰凉。

  园外荒地上燃起火堆,熊熊大火照天烧。一天一夜之后,结妈的骨殖被收进陶罐。

  陶罐埋在梅花树下。

  又一把火,将庐屋也烧掉,让其成为泥灰在这里永远陪伴。

  依照习俗,殇魂不能受打扰,活着的亲人要搬离。抱起哭声洪亮的男娃,两老动身,去不远处寻一块新地方,重新筑屋安家。

  “遵从上天的旨意,要把这小孙儿养大……”

  18

  一首旧谣这样唱:

  “水有源,树有根,

  我们从哪里来?

  祖上是哪里?

  太久远的事情不记得,

  只是通过口口相传,

  晓得远古的人种沿江南下,

  慢慢漂泊到这滇西大峡谷,

  众多族群在这里繁衍,

  有的民族在这里发祥,

  百年、千年、万年,

  就在这里融合、分流、聚散,

  其中有一位先祖,

  他阿爹是光棍,

  他阿妈没嫁人……”

第二章 阿苗传

19

  新筑的屋院坐西朝东,面向澜沧江对岸的云岭大山,那是早晨升太阳,晚上出月亮的地方。

  男娃双眼清澈又明亮。他会啃着自己的拇指头,一个人笑逐颜开,有时也会没来由地嚎啼不止——肚饿,恐惧,还是身上有疼痛?这时候,阿婆哄,阿公也来哄。

  越哄越哭。“这个小苗子。”阿婆嗔。

  “就叫他阿苗。”阿公笑。云南人都晓得:苗这个字,既指幼小,又有倔犟的意思。

  阿苗,大峡谷里第一个有名字的人。阿苗,这大峡谷里我们最早有名字的祖先。

  20

  星星闪亮的夜晚,阿苗坐在屋前数星星。星星数不完。

  他又跑去捉萤火虫。萤火虫一只也没有捉到,但他快乐得像青蛙。

  跟着阿公阿婆,小阿苗快快地成长。他聪明又勤快,会拢火烧饭,会驯鸡吆猪,会捉鱼捞虾。

  他还晓得哪些植物是野菜,哪些不能采。还有哪些可以做药材。

  他晓得哪片林子菌子多,也辨得清哪些是毒菌。

  21

  有一天阿婆不见了,找遍屋前园后。

  “阿婆,阿婆——”阿苗边哭边喊。

  天上飘来白云:“阿婆我老了,在世间苦不动了,我已经变成云朵,在你头上瞧着你。”

  过不久阿公也不见了,找遍远近山林。

  “阿公,阿公——”阿苗边哭边喊。

  山下传来浩荡江声:“阿公我也老了,在世间苦不动了,我已经变成江水的声音,陪你在山脚边。”

  22

  梅花年年开,阿苗长成一棵大树。他英俊又强壮,机智又勇敢,尤其狩猎撵山是第一名。

  他熟悉哪边深山有老虎,哪条山梁有豹子,哪方深箐熊出没。哪个节令适合撵麂子,哪个时辰适合捕马鹿。

  捕得猎物,阿苗都要分给寨子里的乡亲,男女老少人人有份。

  23

  大树下面长小树。阿苗养育了四个儿子。他以自己的名为姓:长子叫苗难,老二叫苗丹,老三叫苗委,四子叫苗跖。

  以父名作为姓别支派,从阿苗的四个儿子开始。

  四个儿子都勤快能干、身强力壮。随后树大分杈,儿大分家,但四个儿子都孝顺。

  有歌谣这样唱:

  “勇敢的阿苗,

  样样拿手的阿苗,

  公道正派的阿苗,

  让我们学会取姓和名的阿苗,

  这样的男子德威兼备……”

  24

  峡谷上下,沧江两岸,各个山头陆续来归顺。那些大小头领推举阿苗做村村寨寨的总头人。

  峡谷里人们散居各处,大都是封闭或半封闭的小寨小村。一个头领所辖,多的十来户数十户,少的三五家七八家。大家互不统属,相互之间也少有往来。

  这时候尚无官府,没有赋税和徭役。

  总头人阿苗倡带大家友好相处,交易有无。他说一个人苦想,不如大家一道商量,一个人蛮干,不如互学互帮。

  水深鱼儿多,星多天空亮。会打猎的多起来,会驯牧的多起来,会做工匠活的多起来,会纺织和耕种的多起来。

  吃穿用的东西多起来。家家户户人丁多起来,寨寨村村的炊烟香起来。

  25

  饱暖思淫欲……

  阿苗邀集众头领围坐火塘,商定一些规矩和律条,并一起盟誓:规矩家家守,律条人人不得犯。

  其中有这么一条:

  “凡奸淫者,头领可索其物百件,供同村寨的人瓜分,以示惩罚。其物不计精粗大小,牛等于鸡,针同于釜,以足百数为准。不足则杀之。”书上这么记载。

  “故俗少淫。”

  26

  总头人让四个儿子做助手,分治江西江东和峡谷上下四片地方。

  寒暑四时,四个儿子勤奋地传布苗家的德威,孜孜不倦宣讲老爹与众头领盟过誓的规矩和律条。

  “村村寨寨莫忘喽,规矩要家家守;家家户户记得嘎,律条人人不得犯。”

  各村各寨都信服,称他们为“四方天王”。

  大峡谷自有人烟以来,第一次显得兴旺繁盛,又秩序井然。

第三章 苗丹传

27

  阿苗寿寝。大峡谷里第一个有名字的人。

  阿苗永生。这大峡谷里最早有名字的我们的祖先。

  遗憾的是,他留下的四个儿子心不齐。争斗和内耗,损削了总头人家的势力和威望。

  家人不和外人欺。渐渐暗流汹涌,阴影笼罩。有寨子蠢蠢欲动,想另推总头人;有村子跃跃欲试,谋划自己上位总头人。

  28

  苗家这“四方天王”,唯老二苗丹才力过人,有勇有谋。

  “趁火还没有烧到山顶,石头还没有滚到谷底——”他快马加鞭奔走于各个村寨,游说于江西江东,终于偃息那些不安分的聒噪,制服那些破坏规矩的举动。

  力挽狂澜的苗丹,继承父业成为第二代总头人。大峡谷恢复了平静。

  29

  不断有人沿江而下,来到这里就不想再挪脚。其中一群人盘踞牛山,以偷盗和劫掠为生。领头的居然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子叫阿奔,他年岁不大但胆子大。他们暴戾贪婪,为非作歹。

  阿奔小子公开宣称不服苗丹,不受总头人管。

  “总头人要管管。”

  苗丹设计谋捕获了阿奔,救出被掠掳的民女,没收被抢劫的财物。同时,按照律条痛打阿奔五十棍。

  阿奔被打得皮开肉绽,几乎毙命。

  “从今往后要学好。”总头人狠狠呵斥,“否则——”

  30

  受辱回山,阿奔再不敢出来滋事作乱。他只是咬牙切齿,把邪恶的种子埋在心底——

  “等着吧,总有一天,

  我要成为猛兽撕你,

  要成为毒虫叮你,

  要成为泥石流埋你,

  要灭亡你苗家。

  反正总有一天,

  我要把苗丹千刀万剐。”

  31

  苗丹有五个儿子,依次为丹戛、丹梯、丹坞、丹邓、丹将。他们成年后,被派出去分治五个地方。

  还有一闺女,排行第三,没有给她取姓和名。起初只是随便叫她小阿妹或小阿姐,稍大些就叫三姐。

  三姐自小听讲结妈的故事,向往与羡慕,让她立志要像曾祖母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特立独行。她也誓志不嫁。

  三姐一天天长大,越长越漂亮,越大越聪敏。苗丹疼爱女儿,也分了一块地方让她去打理。

  32

  光阴如梭。已经成年,牛高马大的阿奔开始率众偷偷备刀戈、囤粮草、筑高墙。

  第二代总头人苗丹已经白发苍苍,年迈体衰。五儿一女分散各处,不在他身旁。

  草动树摇,虫鸣鸟飞。瞅准一个机会,阿奔密约同党抓了苗丹,掳回牛山寨,鞭笞刀剐地折磨。

  老人不卑不屈,视死如归。

  报警的牛角号呜呜响。五个儿子闻难,争赶来救。牛山寨坡陡墙高,矢石如雨。痛愤难当、有勇无谋的五个儿子全部阵亡。

第四章 三姐传

33

  苗丹五子唯老大丹戛有独子戛登,时年十二。听得祖、父和叔叔们全都惨死,戛登伤悲欲绝,持刀要去牛山寨拼命。

  “我家只剩你这独苗,才经历野靛花一开的你,如果现在以羊投虎,这有什么益处呢?”姑母三姐拉住他哭劝,“你必须赶紧躲开,不能被那恶魔伤害。”

  “但我要报仇。”

  “这个仇,我来想办法报。”三姐推搡侄儿,“赶紧走!”

  戛登点点头,泪流满面地逃进密林。

  34

  “我来恳求阿奔大哥。”三姐遣人到牛山寨,传递原话,“你虽然杀了我一家父子,但是男与男仇,你们男人之间的事,跟我这小女子有什么关系嘛!”

  “她什么意思?”阿奔问左右。他心里好奇,也多少有些觊觎这个单身奇女子。

  “只是,我爹尸身上应该有一只珍贵的白螺,如果能够赐还给我,那么,愿意与你情同亲兄妹。”

  “她来讨要白螺?”有些迷糊的阿奔,又瞅左右。

  “女人家见识浅,眼下三姐是羡慕大哥的势力,来索要白螺,八九不离十是想依附你。”

  这话让阿奔既得意又滋润。他告诉使者:“白螺在我这里,也可以还给三姐,只是要先问问她愿不愿意嫁给我?若不愿意,就不要再来说。”

  三姐又遣人来回复:

  “父兄尽丧,孤苦无依,愿附随阿奔大哥。只是,我立志和曾祖母一样,发过誓不嫁人,这事你和大家应该都晓得,如果马上随大哥,那显得太羞人。要么这样,我俩先私下约会,明晚你就来,到时任由你随心所欲。”

  已有妻妾的阿奔兴奋异常。他拿出白螺递给使者。使者摆摆手。

  “如果大哥明晚去,那么,到时亲手给三姐,这样才见情意。”

  “明晚你若要来,不要让人跟着,也不要让人知晓。”使者又说。

  35

  使者离去。左右的人提醒:“不过,那是仇人之家哦,最好不要偷偷摸摸晚上去。”

  “一小女子,怕她哪样!”

  “那你还是随身带一把护刀。”

  “好了好了,闭嘴。”阿奔不耐烦。

  36

  第二天一早,三姐遣人秘密送出口信:

  “亲侄戛登,你要好好活着,

  不能被任何东西吃掉,

  你必须安全长大,

  你必须勇敢顽强,

  你必须沉得住气,

  你要好好做人,更要有智慧,

  要承继祖父和你爹的事业。

  不要挂牵我。”

  37

  天将黑未黑,迫不及待的阿奔,怀揣白螺和一把护身短刀悄声潜来。

  “阿奔大哥你来了。”拉开院门,三姐笑语娇嗲,艳妆相迎。迎进院子,再领进闺房。有火塘,也有酒香。

  “唔,忘了关院门。”三姐说,“如果被人瞧见,被人听见,我都会觉得羞死人。”

  “大哥你自己向火、倒酒,我先去关好院门。”三姐又说。

  三姐锁死院门。转身,蹑步,又轻巧地从外面扣住闺房门,然后一手握长刀,另一手擎火把。

  转眼四面火起。

  38

  噼噼啪啪的脆响,一阵强烈过一阵。呼呼的夜风,血一样红酽。

  “不好!”阿奔大叫,摔酒碗,拔刀,踹门。熊熊烈焰罩在他头上。一而再,再而三,他终于撞门而出。他浑身上下都在冒火,成了一个着火的怪兽。

  院门口,三姐从容不迫地持着长刀,昂然挺立。

  “你——你这狠毒的女子。”阿奔挥短刀捅过来。

  “你这个野蛮、血腥、邪恶、禽兽不如的男人。”三姐闪开,转身,旋即一长刀劈回去。

  你一刀我一刀,两团旋风在火光中血肉横飞。

  “这世间,不该有你这种禽兽不如的男人。”大喝一声,三姐又一刀劈去。

  阿奔扭头、侧身,一只手膀掉下来。接着他整个人也倒地不起。接着燃烧的椽梁轰然倒塌,埋压他身上,要把他焐成灰。

  三姐自己也头额焦烂。她焦渴难耐,她呻吟喘息。她爬出院子,艰难地爬到园边的箐沟,倒进水里,很快也断气。

第五章 戛登传

39

  戛登差点被老虎吃掉,被蚂蚁吃掉,被某种红菌子吃掉,被某些植物吃掉。

  “我要活下来,不被它们吃掉。”

  接下来,他又差点被某些声音吃掉,被某些光影吃掉,被某些看不见的东西吃掉。

  “不行,我不能被它们吃掉。”

  好在月亮不吃他,而是清亮亮地照他;好在太阳也不吃他,而是金光灿灿地暖他。

  好在头上还有云朵,山脚下还有沧江水的弦琴。

  就这样他活下来了。俊秀而又瘦削的少年,黝黑的皮肤隐隐透红。

  40

  人们围困、攻打、捣毁了牛山寨,然后从深山老林里找到戛登,接他出来。他神情恍惚,也显得腼腆。

  悲姑母之死,戛登来到箐沟边跪拜祭供。水潺潺,风悲鸣。姑母是这世间他最后见到的至亲。

  人们也和他一起跪拜。其他远一些村寨的人,在自家门外的水边跪拜。

  41

  戛登喜欢对着树木发呆,好像懂得树木的语言;也喜欢对着花草发呆,好像懂得花草的语言。

  鹰鸮或雀燕的鸣叫也会让他发呆。他好像听得懂飞禽的语言。

  深山里老虎的嗥叫声传出来,他也发呆。他好像听得懂兽语。

  42

  这一天,人们披给他一件新崭崭的羊皮褂,又递给他一把亮铮铮的长砍刀,拥戴他成为大峡谷里的第三代总头人。

  年轻的总头人谦逊平和。“我还稚嫩,没有多少头脑。”戛登告诫自己。

  他走村串寨,四处游访,拜望各族群里的那些老人,听他们摆古或唱古歌,也请他们传授各种经验和技能。

  一些村寨一些族群的语言,有的他听不大懂,有的不容易学会。

  “我能听树木花草,也能听鸟兽鱼虫,可为什么我们同类之间的语言,有的非常复杂难懂,有的过于歧义丛生?”

  听不懂他仍在听,学不会他继续学。

  43

  他有时会遭遇尴尬,甚至是窘境。因为有的人,起初总是不太友好。

  或强与他比箭。他输了。但他祝贺对方。

  或强跟他摔跤。他输了。他也祝贺对方。

  最凶险一回,是有人舞着刀朝他奔来。幸好,那愣头青在几步开外就被众人摁翻,绑起。

  “尊敬的总头人,请用你身上的长砍刀,砍下他的脑袋。”

  “我才不会呢——请放下他,松绑!”年轻的总头人说,他走过去扶起那家伙,“我们应该是兄弟才对。”

  “会使锋利的砍刀算不得好汉,让自己脚下的路四通八达才是英雄。”他又说。

  44

  戛登渐渐博学多才,又显得贤能智慧。他看得见别人看不见的,听得见别人听不见的,想得起别人想不起的,办得成别人办不成的。

  遇疑惑向他求教,总会得到答案或满意的解释;遭困厄朝他求助,总会得到帮忙或救援。

  45

  戛登有好些口头禅,譬如:

  急雨晴得快,慢雨难晴开。

  人笨世上学,刀钝石上磨。

  斧子适合砍,镰刀适合割。

  上坡莫怕陡,下箐莫怕深。

  丑话先说,难事先做。

  无事不找事,有事莫怕事。

  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难作为。

  一根柴拢不起火塘,单门独户不成寨子。

  吃不得的吃了肚痛,做不得的做了害人。

  兽美在皮,人美在心。

  百病自有百药医。

  46

  他告诉他们——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各家,我们各族群遥远的始祖,其实是亲亲的血缘兄弟姊妹,都是同一个母亲所生。

  虽然朝后分成很多支系,支系又分出更多支系,但我们终归是亲戚。

  他说——

  我们不要彼此冷漠和相互猜忌,更不该相互仇恨,打打杀杀。

  我们要真诚相待,要友好和平地相处下去。

  47

  他说——

  让我们都祭奉祖先,祈祷祖灵荫庇我们和子孙后代。

  让我们也祭奉山、水、树、石,因为它们无不昭显祖灵的存在。

  让我们也善待猴子、老虎、黑熊、麂子、豹子、蜜蜂、蛇、蛙、斑鸠、老鹰,因为更早,它们与我们其实也是同源同种。它们是我们人类的远古亲族。

  他说——

  但最高主宰,是我们头上的至上天神,是他创造了宇宙和人间,然后率日月星辰护佑我们。

  他的意志和神力无处无时不在。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敬畏和遵从——只有在这个尺度下面,人类才能更长久地存活下去。

  48

  戛登说的话,有的人听不懂,不耐烦地走开了。有的人虽然听不懂,却觉得有意思,就留下来接着听。

  有的人觉得他是总头人,听得懂听不懂都听听罢。

  也有的人觉得自己似乎听懂了,就点点头,然后陷入若有所思的沉默。

  49

  戛登无为而治,却德高望重。

  戛登高寿。每逢别人问他年纪,他便乐呵呵地:记不得了,只是我已经看见竹子花开过三回。

  “登传十余世,皆为总酋长。”大峡谷里的总头人职位,在戛登后人手里又传了十余个世代——

  自此,更多荒莽山野变成一个接一个的寨子,更多荒寂河谷变成一片挨一片的村庄。

  自此之后,融合、分流与聚散,动荡、更替与变迁,在这里一幕又一幕循环往复地上演。

  也依旧梅花开,野靛花开,竹子花开……

  50.

  “沧水滚滚,浪骇涛惊,

  但我们不怕,

  因为有溜索和竹筏。

  苍茫两岸,猿啼峭壁,

  但我们理得心安,

  因为有祖灵荫庇,

  还有至高天神——

  至少月亮和太阳

  都还逡巡在头顶。

  ……

  这是个好地方,

  我们哪都不去了,

  世世代代,子子孙孙,

  就活在这里,埋在这里。

  因为这是个好地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