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色凡尘 · 列表页

社团首页 社团公告 红尘客栈 万象人间 瑶台诗笺 十色凡尘
湛蓝文学社

十色凡尘

  • 难忘的1986年和“中国?星星诗歌节”
    11-09

    近年,人们常常怀念20世纪的80年代,而且不仅仅是诗歌,各个文化层面都能时不时看到有人为这种怀念在网络平台上发表感言。让人感到时光飞逝中,我们似乎丢失了点什么,不仅仅是青春。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

  • 浅议青年诗人的培养路径
    11-0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变局之中,诗人努力创作,仍然难以突破流派的偏见和创作的瓶颈。在变局之中,当今读者普遍有够长的受教育经历…

  • 归来依然是少年
    11-09

    1980年,艾青把他恢复创作后的第一本诗集命名《归来的歌》。其实归来,不止艾青,还有许多20世纪50年代活跃在诗坛的诗人,因历史原因而中断了创作,“文革”后得以平反,重新提笔,回归诗坛,形成20世纪7…

  • 我喜欢宿根的东西
    11-09

    吴东升春天来了,老家的后院就开始热闹起来从房子的后门,沿着台阶向上走会看到地上冒出很多宿根的植物如韭菜、葱等我喜欢这些植物每年春风吹来它们就生出來就如母亲,嫁到我家就扎根这里一辈子——原载《飞天》20…

  • 荒 野
    11-09

    林水文沿着牛蹄印,来到荒野地村庄远离,人群远离荒草独自地摇落夏日,风吹来转身望向注视它的人,像故人般相遇它們一直在那里,成为蚁虫的故乡它们有时会低下花白头颅让出一条道路,不会通向另个地方有时深有时浅有…

  • 榫 卯
    11-09

    胡晓光木头上凸出去的叫榫空出来的叫卯榫卯是有意思的它们彼此结合说它们是咬合更准确它们越来越紧密两根木头是树时没有长在一起榫卯让两根木头结合在一起,直至腐朽钉子是后来的事物跟榫卯比起来,钉子是没有意思的…

  • 马 鞍
    11-09

    骏马在奔驰中脱掉了鬃毛褪去了皮肤,最后丢失了骨头和内脏。坚实的鞍子落魄在潘家园,驮着骑士的灵魂,被修理,被鞭打,被翻来覆去地擺弄,像一页被大风扔到沙滩上的航海日志被泡糊的字句里依然起伏着大海的狂暴!—…

  • 诗是疾苦煎熬的拷问
    11-09

    读张二棍的诗集《入林记》,让我想起了丛林法则。如果把诗苑比喻为精神上的丛林,那么,诗歌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存在人性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規律法则。它跟物质世界的丛林法则,具有异曲同工之…

  • 万物入诗皆有声
    11-09

    诗纯质的声音,并非所有的诗人都善于捕捉,也并非所有的读者都懂得聆听,并予以转译为生命的诗行。当传播与接受两者之间呈现错离,它的神秘性(正确的误解)由此产生。大自然中,能引起人类听觉的频率在20Hz~2…

  • 泥土的生命厚度
    11-09

    泥土,是植物蓬勃生长的基础。若问及对“泥土”一词的印象,则是那闭上眼睛便能嗅到的芳香味。我手中这本江非的诗集就有一个这样的名字——《泥与土》,清新质朴,不事雕琢,这与我对江非诗歌的最初印象十分相似。如…

  • 罪的批判与恶的反思
    11-09

    福光的孩子[美]罗伯特·洛厄尔父辈们从蛮荒之地夺取面包,用红种人的骨头做院子围篱,他们从荷兰低地登上海船,夜里在日内瓦朝香者无处归宿。他们在此地种下福光的蛇籽。旋转的探照灯在搜索,想震撼建在岩石上的狂…

  • 穿越生命的孤独之境
    11-09

    夜客陈敬容炉火沉灭在残灰里,是谁的手指敲落冷梦?小门上还剩有一声剥啄。听表声的答,暂作火车吧,我枕下有长长的旅程长长的孤独。请进来,深夜的幽客,你也许是一只猫,一个甲虫,每夜来叩我寂寞的门。全没有了:…

  • 回忆是自足的,或故乡是荡漾的
    11-09

    现代诗歌的文化框架,隐含着一个倔强的构建:诗歌的体系与哲学的体系几乎可以互换,包括诗歌的写作技巧,都带有本质性。在生命哲学和现象学中,回忆的传统和充满回忆的居所构成了一个恒久的诗歌式命题。诗人的不断出…

  • 汉语的自然(随笔)
    11-09

    到时候了,到汉语诗歌重建自然的时候了。从采菊东篱下到坐看云起时,再到春眠不觉晓,从东晋到盛唐,陶、王、孟三人耗时近四个世纪,总算为汉语建起了中国诗歌的自然。无须用玄学和儒释道去考就每个汉字和每一行诗,…

  • 哨兵的诗(组诗)
    11-09

    过白莲河水库随手帖我不赞美三角山和白莲河水库。山水甲天下,不过是我读过的诗,面目几无二致。我只希望随那艘汽艇追上云雾和鸟阵这是从人群和时代出走的方式是十二月的风中送来现实的冷峻和清醒而伴着这台750马…

  • 新诗中古典运用的创作与商榷
    11-09

    说起新诗,一种常见的误解是:认为新诗与古典诗歌二元对立,新诗缺乏古典性,没有诗意,只不过是更多分行的散文。其实,这不仅误解了新诗,也遗憾地错过了理解“新诗与古典”这条宽广道路的可能。且不说诗人张枣的《…

  • 去蔽与擦亮:旧体诗词的当下境遇
    11-09

    随着从文言到白话的嬗变,传统的旧体诗词也转型到白话新诗,而这一过程既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也不是直线进化论。从诗歌格局来看,新诗诞生以后,旧体诗并未消亡,也并未被替代,甚至出现过几次旧体诗词的高潮。尤其…

  • 文贞姬的诗
    11-09

    【韩】文贞姬文贞姬,1947年出生于全罗南道宝城郡,韩国当代著名女诗人,毕业于东国大学国文系,获得首尔女子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69年,22岁的文贞姬获得《月刊文学》新人奖,携诗作《失眠》《天空》登上…

  • 白桦评《将军,不能这样做》前后
    11-09

    1979年8月,《诗刊》发表了叶文福创作的长诗《将军,不能这样做》。在这首281行“阶梯式”结构的长诗中,诗人叶文福以直面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勇气,批评了当时一些部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白桦在《诗刊》上读到…

  • 试释西川“终极之问”
    11-09

    当代人在谈论杜甫、热爱杜甫时,离不开对他身世的一个认知:他承担了离乱时代的种种灰尘。事实上,苦难经历与诗性人生之间,容易引发一种极具张力的好奇与探问,影响着、吸引着各种阶层的读者,增强俗世社会对诗歌/…

  •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