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岛绿岛,日本冲绳大学教授。本世纪以来,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众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日本也不例外。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一些国家出现了学伴制度。所谓学伴,日文叫“チューター”,英文叫“Tutor”,原…
文/盖昭华环保问题的重点,是垃圾处理,而解决垃圾问题的最终办法,只能是垃圾分类。德国人在这点上做得特别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初来德国的同胞可能会碰到一个相当尴尬的情况:倒垃圾时忽略了分类,比如…
文/刘墉我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又总是听他们在早早准备,到头来还是赶不及的时候说:“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我当时就不解地问:既然讲早起的人,可以看见旭光、月光和星光同时在天空,好像…
文/倪一宁我是个活得特别“糙”的人,所以对那些只属于女性的精致技巧,有着天生的崇拜。真正让我放下对精致生活向往的,是一个比我更粗糙、更原生态的姑娘。她是生物科学院的学生,装束基本4年没变,牛仔裤加一件…
文/朱光潜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自己最不容易调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
文/林燕妮我相信世上没有一个不想要朋友的人,即使不想要很多,也会至少想有一位知心的。因为与知心朋友共处是件很愉快的事,人没有什么理由憎恨能够令他愉快的人,或者拒绝接受一件令他愉快的事。无论多么孤僻内向…
文/陈思呈哲学家钱德勒说,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有时候觉得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世界那么大,宇宙那么无垠,黑洞的照片都出来了,但我们的眼睛,却依然总是盯着身边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我们的注意力,也总是无…
文/吴辰我约摸十岁的时候,祖父种了好几亩西瓜。有次我陪祖父看瓜,夜里睡在瓜地旁的简易棚里,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起摘瓜,然后推着板车去镇上卖。镇上的瓜农很多,西瓜更多,整条街上碧绿一片。但客人是有限的,大…
文/徐贲一篇《拿什么来拯救被边缘化的经典阅读》的文章说,人们现在以鼓励“悦读”来提倡“阅读”,这是不恰当的。因为,阅读经常是一件乏味甚至艰苦的事情,“你只有捅破这个乏味、艰苦的表层,进入它的内里,才能…
文/毕淑敏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间仓库。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和情感,都被一一输送到仓库里,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其中有一些贴着精致美丽的标签,那是让人欢愉的美好回忆,我们十分乐意时时拉开抽屉,欣赏一番。也许…
文/李思圆01昨天早晨我在家有点事,比平时晚了五分钟出门。刚走到地铁口,就发现已经是人山人海。人实在太多,我等到第二班车来时,才被后面的人推攘着挤了上去。在车里的那半小时,不仅站不稳容易东倒西歪,而且…
文/尤今年轻时,吃东西讲求“大甜大咸”。喝茶喝咖啡,一只小小的杯,却下足三大汤匙的炼奶;煮红豆汤、绿豆汤,毫不考虑地便将一大勺一大勺白糖往内倾。每啜一口,都好似在喝浓浓的糖液。吃东西时,不管端到眼前来…
文/雪樱入伏的前一天,我中暑了,头昏脑涨,浑身酸痛,但是怎么也睡不着,便爬起来整理书籍。发现,不知不觉竟攒了那么多书,朋友送的签名书、自己买的文学书,一一翻阅,勾起好多美好回忆,淡淡的伤感袭上心头,说…
文/圈鱿嘀棍子我出生那年,爸爸在家门口种了一棵橡树,树干比手腕细一点,大约半米高。据说是爸爸去文山出差,一个搞苗圃的老友送他的。老爸是军人,糙汉子,对种树这件事的概念就是把树苗往土里一插,剩下的都看天…
文/梁岩《吕氏春秋》中有个故事,说鲁国当时有一条规定,如果谁发现鲁国人在别的国家沦为奴隶,只要把他们赎出来,就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但他回国以后,却表示这些赎…
文/(美)伊斯格鲁布我们发现,社会上有一股奇怪的风气,一些专栏作家、博客作者、智库专家等,他们在文章书籍和演讲里,宣称很多人其实不用上大学,大学生太多了。多么奇怪的观点呀!因为已经有经济学数据充分证明…
文/(日)上野千鹤子在日本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女性主义学者、东大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发表了堪称“硬核”的入学祝词。她揭示了女性在求学和进入社会后所遭遇的不公,同时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去…
文/YING因为没上过名校,所以看到那些考进名校的小蝴蝶在朋友圈分享他们的日常——去泰国交流支教、拿全额奖学金留学、参与综艺节目录制、申请创业基金……真的着实羡慕。读了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该考个研究…
文/猫主义平原上走失的人,最终大抵都会向西,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走得快的会变成马,更快的会变成风。老刘,一个蓝色的人,从小到老都是四十岁的模样。以前喜欢钓鱼、养花、吃过桥米线、收集扑克牌、看震惊体新闻…
文/丁兆梅丫头,题目是个祈使句,你应该秒懂。丫头,你仗着爸爸对你的爱肆无忌惮,你认为这个男人这辈子除了对你死心塌地,再没有第二条活路。你常好心提醒我:妈咪你还是要稍微拾掇下自己。我怎么难看怎么野蛮,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