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 列表页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

人生

  • 不要在你最落魄的时候回家乡
    11-09

    □杨熹文每次回到家乡,母亲都会重新认识我一次。每一次都是从头到脚的细致,像对着失散二十年的亲人,需要反复鉴定我身上的DNA,才敢给一个身份。这一次,她拨乱我的头发,逮住我新生的白发,她伸出五指,揉开我…

  • 人比的不是谁能拥有更多,比的是谁更能看开
    11-09

    □冯唐似乎对一些传统和时髦的坏词有天生的好感。比如浑蛋。世界这么多凶狠,他人心里那么多地狱,内心没有一点浑蛋,如何走得下去?再比如,小资。小资怎么了?见花落泪,对月伤心,是有心有肺,有情有义。有多少似…

  • 敬畏之心
    11-09

    □徐静波去超市买菜,因为从小生长在海边,所以食性与日本人相同,喜欢海鲜,因此买了新鲜的鱼,还有对虾和牡蛎。新鲜的鱼是超市自己加工的,已切成块,并用塑料盒包装。对虾也是。牡蛎是从广岛空运而来的,已是密封…

  • 人生有配额
    11-09

    □蔡澜老人家也常劝道:人一生能吃多少饭是注定的,所以一粒米也不能浪费,要不然,到老了就要挨饿。以寓言式的道理来吓唬儿童,养成他们节约的习惯,这不能说是坏事。要是旅行也有配额的话,也应该先用完它。年轻人…

  • 北京的滋味
    11-09

    □柏邦妮那个女孩叫芳芳,她是个健身教练。她大笑着教我们跳肚皮舞,大笑着领一些陌生男人回家,大笑着做饭。我从她那里学会了一道菜:扁豆焖面。将切条的扁豆和瘦肉丝一起爆炒,多多地搁辣椒,多多地放酱油。炒至入…

  • 铜镜
    11-09

    □朱大可在山东闾县的一家乡村医院里,我曾经当过两年的中医师,为贫困的农民开一些廉价草药的医方。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正在医院值班,几个乡民送来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由于我的看顾,他在急诊室里多活了两个星…

  • 生死门槛
    11-09

    □莫小米北方的正月,很冷很冷。天微亮,有人看见,殡仪馆的大门外,停着辆平板车。车上的大花棉被,裹着一个人;车轱辘边,蹲着一个人,一明一暗,是他手里的一根烟。这是一对拾荒老人。老伴儿昨晚过世,老头前半夜…

  • 小孩子和拿破仑都有的一种能力
    11-09

    □罗振宇小孩子的特点,是喜怒无常。正在大哭,马上就能笑。正在撒泼打滚地要什么,只要你能成功转移他的注意力,他马上就能忘了自己刚才的需求。这好像是儿童心智发展的一个缺陷。但是我岁数越大,就越知道,这是一…

  • 真有那么难吗
    11-09

    □王左中右古语有云,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之所以被称为“大喜”,是因为实现起来难度大,物以稀为贵,导致我们以为那时考个状元好像比登天还难。然而,这是一个大大的误…

  • 锦鲤的图像史
    11-09

    □盛文强公元前532年,孔子喜得一子,适逢鲁昭公派人送来鲤鱼,表示祝贺。其时孔子初得鲁昭公赏识,因为“荣君之祝,故名鲤,字伯鱼”,这就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得名的经过。国君赐鲤,在孔子看来是至高的荣耀,以此…

  • 七年
    11-09

    □许廷旺安达欣喜地打量着它:它身材匀称紧凑,油质般的毛尖上闪着古铜色的光泽。四肢挺拔粗壮,又粗又长的大尾巴总是高傲地耸着。那硕大结实的大头让人感到威武的同时,也感到可爱。它眨动着大眼,目光像孩子的一样…

  • 轻声 说再见
    11-09

    □[日]松浦弥太郎译/许明煌我的初恋对象,是小学放学后的安亲班老师。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她应该是二十二三岁的年纪吧。她总是将长发往后扎起,眼睛晶亮且清澈,经常面带笑容地看顾在游乐场玩耍的我们。小朋友…

  • 蛤蜊盛宴
    11-09

    □明前茶第三次到青岛,我准备体验下青岛土著的生活——拎着小铁桶,带着小铲子,到栈桥附近的海滩上去挖蛤蜊。一直挖到空气中充满了涨潮的咸腥味,我才拎着沉甸甸的小铁桶往回走,打算像个地道的老青岛一样去买一升…

  • 致不孝之子
    11-09

    □耿立一我现在在夜里,还能听到母亲在隔壁费劲地喘息和叹息。我有时抱母亲到客厅,有时和儿子一起,我抱母亲的上半身,儿子挟着奶奶的脚踝到洗手间,或者妻子像喂孩子一样,在汤匙里把药弄碎,母亲嘴角耷拉,药从嘴…

  • 酩酊大醉的排骨
    11-09

    □尤今八叔和八婶住在无锡。那一年,我到无锡去探望他们,八婶欢欢喜喜地做了一桌“花团锦簇”的菜肴热情款待我。无锡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桌上自然少不了大鱼大虾,然而,八叔殷殷劝食的,却是那一盘毫不起眼的排骨,…

  • 有猫如弟
    11-09

    □南在南方花脸是我们的兄弟,父母通过它看到了我们的样子,它们替代我们,或多或少陪伴了父母。事实上,我在武汉上火车时就想到了花脸。到了西安,妹妹问我花脸怎么办,要不带到西安来?我说,花脸的地盘在乡下,到…

  • 别怕,我带你回家
    11-09

    □关东野客遇见“锅巴”之前它不叫“锅巴”,没人知道它叫什么,它是我在家门口发现的。晚上下班回来看见一群孩子围着什么笑,走过去一看,发现是条小狗,两三个月大,应该是金毛。后来才知道,并不是纯种金毛,至少…

  • 姥爷来了
    11-09

    □敬一丹01我姥爷来了。那是让我惶惑的1968年秋天。爸妈和姐姐先后去下乡。家里只剩下我和两个弟弟。那日子怎么过呢?这时姥爷来了。姥爷是个大高个儿,但背有点弯了,浓眉大眼,但眼角垂下来了。我妈妈的工资…

  • 11-09

    □毛甲申好孩子小胡九岁时突然病了,并且一病不起,医生没有办法救他,只有一条路了。小胡要走的前半天突然清醒了,说想吃糖。他的父亲老胡找遍了一个大队,却没有找到一粒糖,包括糖精,包括蜂蜜。经过了一个冬天的…

  • 一个也不能少
    11-09

    □余秋雨我的父亲余学文先生,于今天中午去世。在上海同济医院的二号抢救病房,我用手托着他的下巴。他已经停止呼吸,神色平静却张大了嘴。好像最后还有什么话要说,却突然被整个儿取消了说话的权利。医生说,托着,…

  •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