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毫不讳言地表示,这个时代充满了疼痛,必须靠文学揭示,而这种揭示必然造成对我们慵懒本能的冒犯,进而导致疼痛,“但只有确认疼痛,我们才不浑浑噩噩,才有存在感。所以,今天的纯文学写作就是:我们疼痛,我们冒犯;我们写作,我们疗伤。”
陈希我还提到,所谓的鸡汤文、暖文会有一定的正能量,但更多的只是起到了一种麻痹的作用。因为它满足于我们对安逸的享受,它对问题不进行追问和深入的思考、缺少对极致的追求。鸡汤文适合人在心情低落时看,但读者应该明白这种麻痹只是短暂的。而疼痛文学则是作者自己内心的不断挣扎,以自己的疼痛去唤起读者的疼痛。鸡汤文逃避问题、麻痹自我,而疼痛文学则是把痛苦扩大化,这样才能使文学更具有价值性。他认为,现在的中国文学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很多严肃文学范畴的作品也普遍鸡汤化,多了世俗性和文学性,却少了精神性。写作成了捞名捞利,而写作者的“鸡汤化”状态,也是文坛滋生腐败的土壤。这几年来,影响大的几乎不是虚构作品,而是非虚构作品。文学早已经失去了对现实、对生活的发言能力。而读者的趣味也随之越来越“鸡汤”化。
最新评论
疼痛文学的写作者有的时候会无法承受这份痛苦的。
谢谢秋婉文友的呼应和呼吁。
鸡汤文学与疼痛文学,针砭时弊,比喻的很贴切!很透彻!当前的文字格里,随心所欲,迷雾重重!确实值得每个宣称文字热爱者、追随者、崇拜者们,就自己的文章,认认真真地拷究一番了。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是长远之道!才利于文章的长足发展。
谢谢骆雪和禅蝉两位文友的点赞。在市场经济社会,出版商一切向钱看,哪管是不是误导了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是的,我也不大喜欢鸡汤和励志、教导的那一类,谁可为师,谁该受教,谁安慰得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