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武昌楚望台游记

时间:2013/7/21 11:51:44  作者: 饶浩成  热度: 209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后,很多游客前往武昌的起义门、楚望台等辛亥十八景景点旅游参观,提前感受武汉那段辛亥往事。辛亥十八景,包括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铜像、起义门、楚望台、首义英雄烈士雕像、抱冰堂、蛇山炮台等辛亥革命遗迹,以及新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南轴线景观、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百年纪念碑林等旅游景区(点)。而我则选择2011年11月6日去,位于武昌起义门东面山岗上,武昌梅亭山,今起义门左侧山冈的楚望台风景区旅游参观一天。
  6日一大早我就起来了,吃完早点后,7点钟从纸坊乘坐901路公共汽车前往武昌楚望台,一个小时后我在武昌火车站下了车,步行向武昌梅亭山方向走去,大约步行20分钟左右就到了楚望台景区脚下,站在梅亭山脚下,第一眼就望见一块巨大的石碑立在山腰,里远处的山水悠然。石碑上雕刻的楚望台三个红色大字,在晨光中闪闪发光,给人威风凛凛之感。信步登上二十几级玉白台阶,来到石碑下面,才发现碑文是由原文化部长孙家正赐稿宝墨。石碑的后面是有关楚望台来历之碑文,详细介绍了来龙去脉,元朝末年,朱元璋进军武昌,曾驻跸在此,闻报得第六子,高兴地说:“子长,以楚封之”。朱元璋称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桢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建“楚望台”。
  于是,我又信步登上30级左右台阶,来到楚望台,只见其是台身用青石砌筑,南北长7米,东西宽4.5米,台基基础露明高0.8米,周围铺以方石地面。台基西侧有五步垂带台阶,台基上有寻杖栏杆。游人凭栏遥想,百年风云瞬间穿越。另外,在楚望台不远处是新修建的楚望亭。亭子内专门立碑记载朱桢被封楚地的历史典故。这二处都是明清两代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看完楚望台和楚望亭,顺玉石台阶来到封建亭,封建亭,汉白玉台基三层,其造型为明初官式亭阁,位于起义门东侧楚望台山头,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并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允许建“封建亭。朱桢就藩武昌,于是在梅亭山竖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也常在此处遥望南京,思念京城中的父母。也是明清两代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参观完封建亭,来到楚望台遗址公园,该园来历是,清末湖北新军军械库由武昌三佛阁迁此,库存德国、日本及汉阳造步枪数万支、炮百余门及大量弹药,为当时国内最大军火库之一。武昌首义军发难后占领的第一个目标,后各路起义军集结于此,楚望台一时成了起义军的大本营。1911年10月10日夜。党人熊秉坤等在工程第八营驻地发难后,即率兵众四十余人直奔“楚望台”,会合该营守库士兵,占领军械库。随后,城内外其他起义部队亦先后汇集楚望台,用库存的军械装备自己,并以楚望台作为进攻督署指挥台与前进阵地。起义军在此补充弹药后,发动了向湖广总督署、张彪的第八镇司令部的进攻。目前,原有建筑都已经已毁掉了。旧址立一砖石水泥砌保护标志碑,题"辛亥革命楚望台旧。今天,随着辛亥革命影响的日益扩大,来自全世界的华人纷纷到这里瞻仰历史遗址,凭吊革命烈士。楚望台遗址公园已经成为了游人到武汉旅游的必经之所了。目前遗址上题有“辛亥革命楚望台旧址”字样。
  在楚望台遗址公园的中央,是大型群雕“首义烽火”,据一位随游导游介绍,群雕长25米,高6米,宽3.5米,以辛亥首义革命军抢夺军械库、攻打起义门、迎接南湖炮队进城为主题。该雕塑刻画了100多位辛亥革命义士。与很多雕塑不一样的是,游人可穿行于群雕之中,体验全新的感受。该作品采用现代立体构成与写实手法相结合,镂雕与原雕相结合,视觉穿透,具有较强艺术冲击力。它生动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起义的画面。走近细细观赏,群雕全长近三米,使首义烽火真容初展,它的正面再现了百年前“炮队进城”的恢弘场景,背面则是“夺取军械”的激战场景。浮雕里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楚望台遗址公园内是辛亥百年纪念碑林,也称首义碑林”,它西与起义门相连,北邻楚望台军械库旧址,走进“首义碑林”内,但见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朱德“起义武昌全国应,扫除封建几千年”、董必武“进行革命新民主,才使中华得好休”等原国家领导人手迹,孙中山“共和”、黄兴“无我”、宋教仁“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等辛亥革命名人手迹,连战“辛亥革命百年,中华民族复兴”、蒋孝严“复兴中华”等台湾政要手迹,以及章太炎、郭沫若、柳亚子、张知本等历史文化名人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和诗文,分布于景观石刻,或坐落于碑廊,与点缀其间的孙中山、黄兴、黎元洪雕像相得益彰。同时,碑刻石材有圆、有方、有墙、有廊、安放各异,形式多样。字体或遒劲有力,或俊朗飘逸,雕工精细,笔墨风姿尽显,仿若浑然天成,再配以园林景观,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穿行其间,宛如漫步于一座书法艺术长廊。建成初期,立石刻、碑刻100方,木刻楹联5副。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宋庆龄,辛亥革命名人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宋教仁、居正、熊秉坤、喻育之、胡石庵,历史文化名人章太炎、郭沫若、柳亚子等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和诗文。湖北著名作家熊召政撰《首义碑林记》。委托中国书协组织国内当代知名书法家沈鹏、张海、李铎、周慧君等创作书法作品20件,邀请美国、新加坡以及国内包括港澳台的优秀书法家创作书法作品60件。在首义碑林里还可看到,碑林由景观石刻、组合碑墙和碑林长廊构成。景观石刻大多是历史名人原作手迹,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宋庆龄,有辛亥革命名人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宋教仁、居正、熊炳坤、喻育之、胡石庵,历史文化名人章太炎、郭沫若、柳亚子、张知本等。另外,还有台湾政要连战、蒋孝严的题词。碑墙和碑廊中的当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多是全国、省、市书协主席作品,基本代表了中国书法界的最高艺术水准。湖北著名作家、诗人熊召政所撰近400字《首义碑林记》也镌刻于石碑之上。整座碑林石材以中国黑、万年青、汉白玉、红花岗石为主,有圆有方,有墙有廊,安放各异、形式多样。其镌刻直、圆、尖、麻,雕工精细,笔墨风姿尽显,又不失石碑天然本色,再配以园林景观,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总之,碑文从284件纪念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诗、词、联、赋等历史现存资料中选取83件,作者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辛亥革命名人、历史文化名人,展示了一百年来各界名人评价辛亥革命的手迹。
  首义碑林周围的园林景观是以起义门为中心,向东230米之,十分广阔的休闲广场和园林绿化林地。
  紧接着是游客服务中心,四合院建筑,是提供导游及旅游服务之综合景点。
  游客服务中心向右走,走到上面就是起义门城楼,下面就是起义门,原名为武昌古城中和门,始建于公元1368年。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迅速控制中和门,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革命党人遂将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成为辛亥革命的见证。解放前,原城楼倾废,1981年修复;2011年,依据古城墙图纸,在原址按原样恢复重修了333米城墙;同时增添辛亥革命首义碑林、风雨长廊、首义烽火石刻等,和新修的楚望台相连接,成为弘扬首义精神的红色景区。据这位导游介绍,起义门东西两侧,将分别复建230米和103米的城墙。同时,依城墙修建一条风雨游廊,游廊两侧建设休闲、购物门店,市民和游客可以沿长廊直达起义门。重建的起义门城墙共293.5米,其残缺塌落处设计,再现起义门历时沧桑。公园内,140米风雨长廊,为木结构仿古建筑,随地势逐渐向起义门延伸。。。。。。。。。。起义门是武昌古城首义文化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是9个古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起义门以崭新面貌示人,同时。也是武昌起义的起点。“起义门”三个硕大的金字,是叶剑英元帅于1981年所题。
  起义门两边为古城墙,此次恢复重建的起义门古城墙共293.5米,其中城墙西段长63米,东段长230.5米。西段城墙横穿首义路,设2大2小4个拱门。
  走下古城墙,迎接我的是最后二个景点风雨长廊,其一的风雨长廊景观里刻录了大量的辛亥革命的碑刻,碑文则选用了83件历史资料。其二的老武昌故事林“风雨长廊”风雨长廊与碑廊自然连接,仿古建造,约140米。一幅画面讲述一个故事,采用浅浮雕手法表现,让游客在游览长廊过程中,感受武昌古城的文化魅力。全长140米风雨长廊为木结构仿古建筑,随地势逐渐向起义门延伸。
  参观完楚望台旅游景区全程后,我怀着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坐上901返回纸坊的路程,回到家中后,楚望台和楚望亭,封建亭,遗址公园,首义烽火雕塑、辛亥革命碑林,首义园林景观,游客服务中心,起义门,古城墙和风雨长廊等历历在目。。。。。。。。。。历史的厚重感就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我脑海映浮,听,1911年10月10日夜。党人熊秉坤等在工程第八营驻地发难后,即率兵众四十余人直奔“楚望台”之激烈脚步声和枪炮声就在耳边回响,辛亥英烈门那种奋进创新,对光明执着的追求,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豪迈精神将永远飘扬在中国的天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祖国的崛起昌盛去努力奋斗。衷心希望今天的青年一代也应仿效先辈们的精神,以热情换心中理想的实现。”
  啊!武昌起义门,武昌梅亭山上著名的风景名胜楚望台旅游风景区,不愧是武汉市的忠孝文化之地,体验革命雄风和登高望远之地,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革命优秀传统教育之地。啊!武昌楚望台旅游风景区,是多么令人神往之地呀!
  
  南桥饶浩成(网名:成功在望)2011年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