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越分享越富有

时间:2023/8/2 9:30:28  作者: 影雨遥  热度: 193
  到巴吕丁老人家里去做客的美好经历,是记忆里一颗美丽的樱桃,甜而亮。

  巴吕丁老人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米坦村里,这个村庄,距离历史名城撒马尔罕不远。

  年过七旬的巴吕丁老人蓄了一把白白的大胡子,像山上的飞雪。他腰板挺直,双颊饱满。红润的脸色透着丰衣足食的舒适,清澈的眼神透着见多识广的睿智。

  一入门,他便给了日胜一个热情万分的拥抱,镶嵌在皱纹里那丰沛的笑意,像决堤的洪水,哗啦哗啦地流泻一脸,他以俄语亲切地说道:“欢迎,欢迎呀!”

  位于古丝绸之路的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旧都,历年来川流不息的商贩和旅客早已在这儿留下了多元文化的烙印,而常年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打交道,也使当地人养成了热诚好客的特性。

  这种特性,在米坦村尤其显著;住在这里的农户,鸡犬之声相闻,邻里之间往来频密。巴吕丁老人告诉我,自幼,他的父亲便对他一再强调,所有的外来访客,都尊贵一如自家长辈,必须以礼相待。他家门户常日敞开,凡有游客到访村庄,巴吕丁老人一视同仁,热络地招待,许多游客闻风而来,大家都玩得很尽兴。

  巴吕丁老人的儿子工作于旅行社,他灵机一动,决定将这发展为一个吸引游客的观光项目。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乌兹别克斯坦观光局自2008年开始,正式将米坦村向世界各国游客开放,凡对农村生活有兴趣者,都可来此和农户共度一天。

  我和日胜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巴吕丁老人的家。陪同我们的,是通谙俄语和英语的年轻导游沙鲁,他充当了我们和村人之间的沟通桥梁。

  屋里,巴吕丁老人的妻子萨丽娜在忙碌地张罗茶水,才六十岁出头,却有着一张疲惫苍老的脸,岁月的蜘蛛明目张胆地在她的脸上恣意结网,额头、下巴、双颊,甚至双耳,都是密密麻麻一圈一圈、一道一道的皱纹。如果把这些皱纹抽出来当毛线使用,绝对可以织成一件特大号的毛衣。

  她总共生育了七个孩子,有多达三十二个孙子、三个曾孙。

  巴吕丁老人竖起拇指称赞妻子:“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由她操办的!耕田、养牛、养鸡、养鱼、养蜜蜂、烹饪、缝纫,无所不能。”

  很明显地,萨丽娜容颜的早衰,是由过劳造成的。呜哇!我心里偷偷地想,我可不要如此能干哦!

  巴吕丁老人的屋子,驚人的大。乌兹别克斯坦以地毯见著,七个极其宽敞的房间,都挂满、铺满了地毯,缤纷的色彩密密实实地填满了每一寸空间,使呼吸都变得非常斑斓。让人费解的是,巴吕丁老人将价值数千美元的地毯铺在地上任由人踏,价值仅数十美元的地毯,却拱璧不啻地挂在墙壁上。询及原因,巴吕丁老人耐心地解释道:“手制地毯虽然名贵,它的线头却不若机制地毯那般结实,如果挂在墙上,线头可能会松垮,地毯也因此而变形;把它放在地上嘛,线头会越踏越紧致,越踩越密实。”

  机制和手织者价格虽然有霄壤之别,可是,一分钱一分货,前者用上几十年便褪色破损;后者呢,千年不坏哪!

  巴吕丁老人指着那一块块色泽鲜丽的地毯,诙谐地说道:“我们把羊儿的毛织成如此美丽的地毯,它当然感恩图报——冬天,你如果坐在上面,它会迅速地把温热传递给你,在短短十分钟内,便浑身暖和了。”

  房间里,高高地叠着上百条轻暖的被子,这是萨丽娜利用当地盛产的丝绸和棉花做成的。我非常市侩地问道:“你们是不是要把被子送去集市出售?”巴吕丁老人笑道:“不是啦,客人留宿时,让他们盖上被子睡觉,夏凉冬暖呢!”乌兹别克斯坦的女子在出嫁前,都必须学会缝制绸棉被子,这可说是新娘手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屋后,是巴吕丁老人自挖的鱼塘。许多不知名的鱼儿,就在鱼塘里婀婀娜娜地游来游去,把一大片亮晃晃的阳光搅成了细细的碎钻,闪闪烁烁的。我问:“这些肥美的鱼,是由鱼贩上门收购呢,还是由你们挑到渔市去卖?”巴吕丁老人呵呵笑道:“不不不,我们不卖鱼。我们买入鱼苗,把鱼儿养大之后,送给邻里和朋友饮食。付出一点劳动而让别人受惠,让我得到很大的满足感。”巴吕丁老人的分享哲学,滴水不漏地渗进生活的每一个缝隙,充分地体现出米坦村人那种待人以诚的温暖。

  巴吕丁老人相信,分享愈多,心灵愈富有。当然,分享的先决条件是自己必须有盈余。他的生活是很富足的,牛栏里的牛,长期供应牛奶和牛油;满地放养的鸡,每天产出新鲜的鸡蛋;蜂房里的蜜蜂,提供食用不尽的蜂蜜;一亩亩田地,欣欣向荣地种出了让一家老小饱餐的谷米、小麦、瓜果、蔬菜。他的粮仓里,有大包的积粮。当家有喜事或要为新婚的孩子兴建屋子时,他便卖牛鬻羊,换取现款,生活可说是要啥有啥的。

  这时,已近晌午。

  巴吕丁老人说:“我们中午吃抓饭,这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国民食品。我的妻子现在已经在庭院生起了柴火。”

  在米饭焖煮的当儿,婆媳俩又赶着去做馕了。在乌兹别克斯坦,馕无所不在。大街小巷,超市、小食店、大餐馆,处处都可以看到它们扬扬得意地闪烁着身上的亮光。在餐桌上,它是配搭红花的绿叶,但是,少了这绿叶,花儿也就萎蔫了。

  此刻,婆媳俩快手快脚地将少许盐加入发酵的面团里,压成扁扁圆圆的形状,送入石灶,烘烤而成金光灿烂的馕。

  各式果脯和坚果、各种腌渍瓜果,花团锦簇地摆满一桌。大家围桌而坐,静静等待主食。

  流光溢彩的抓饭一上桌,我就忍不住大声喝彩了:哇哇哇!晶莹剔透的米饭闪着黄金般的亮泽,镶嵌在内的胡萝卜和黑葡萄,活脱脱的就是玛瑙和黑珍珠啊!

  曾在餐馆品尝过抓饭,不太喜欢,因为每一颗饭粒都被腻腻的油裹住了,吃完之后,可怜的胃囊,变成了沉甸甸的油缸。然而,让我大感惊讶的是,萨丽娜的抓饭,却煮出了截然不同的风味。它润而不腻,透不浮油;牛肉的丰腴、洋葱的浓香、胡萝卜的清甜,都不动声色地钻进了饭粒里,百味纷呈,却又含蓄自重。

  饱餐之后,我们又到起居室里,品尝绿茶,继续聊天。聊着聊着,蓬蓬松松的暮色在屋外慢慢地伸展着,天地间都是朦朦胧胧的绚丽。我们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巴吕丁老人将我们送到大门之外,频频挥手,以俄语说道:“一定要再来呀!”

  我回应着说:“一定会再来的!”

  我心里明确地知道,我说的不是敷衍的应酬话。我是真心喜欢这个有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国家,我是真心喜欢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我亦是真心喜欢让人宾至如归的这一家子。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