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疫情时代,我们用什么对抗无趣

时间:2023/7/30 15:44:04  作者: 人与动人物zozo  热度: 116
  2021年下半年,一场“南北主题公园之争”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一边是北京新开业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里,扮演《变形金刚》系列头号反派“威震天”的人偶,因为独特的话痨属性,获得了人们的喜爱,被人们戏称为“社牛”;另一边是上海迪士尼乐园里,一只名叫玲娜贝儿的小狐狸,成了当之无愧的顶流、人们口中的“川沙女明星”。

  有人调侃说,从两个城市火起来的人偶形象上,就可以窥见北京与上海的人群特点:一个是苦口婆心的话痨大爷,一个是精致时尚的新晋小“网红”。

  随着两个人偶一次次出圈,“主题公园”的概念也在大众心中逐渐清晰,更让人们意识到,主题乐园的“好玩”并不只限于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和旋转木马。

  而我们所组建的人类社会,包括城市和街道,比想象中还要好玩。

  互联网时代,社交渠道多了,社交成本低了,但人们难以从社交方式中获得乐趣。

  人们越来越容易感到无聊,但“无聊”一词进入普通人生活的历史没有想象中久。至少在工业革命之前,它还是独属于上层阶级的一种“富贵病”,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时间,才越来越多地关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与匮乏。

  大部分现代人都曾经(或正在)受困于“无聊”这种复杂的状态。列夫·托尔斯泰认为“无聊是指向欲望的欲望”,民国时期的翻译家朱生豪将这种状态描述为“一切都懒,然而又不能懒到忘怀一切”。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无聊”被更广泛地提起,“无聊”情绪占据了我们隔离期的生活。进入疫情时代,人们开始尝试恢复社交和以前的生活方式,但隔离期间那种依托互联网生存的生活习惯,似乎已经根深蒂固。

  在内容趋同的互联网世界中,我们习惯了用廉价的短视频和烂大街的歌填满自己的生活。我们的注意力不自觉地被娱乐八卦、明星出轨等花边新闻所占据;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肉体还不得不受困于家和公司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在固定、单一的生活模式下,人们的无聊情绪也在加剧。

  “我emo了”,成为许多人深夜时的感叹。人们反思自己为何虚度光阴、过得这样无聊,却很难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疫情也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中国睡眠研究会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的整体入睡时间与疫情前相比延迟了2~3小时,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也增长了43%。

  2021年,我们进入了防疫常态化生活,但还要继续面对过去的社交困境,并且努力对抗“无趣”的时代病。

  王小波曾说:“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对抗无趣的第一步,就是与一个无趣的自己和解。

  随着经济发展、都市化以及社会角色的变迁,现代人渐渐不再耻于“孤独”。人们对独身者的偏见正在渐渐消除。以色列学者伊利亚金·奇斯列夫所著的《单身社会》中提到,与上一代相比,“个人不再需要为了寻求安全和慰藉去组建家庭……年青一代追求的是自我表达、玩乐、自由和创意”。

  人们不再以年龄大小、已婚、未婚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不再将一个人的生活趣味简单粗暴地和“是否善于社交”联系起来。无论“社恐”还是“社牛”,都能找到自己的娱乐方式。

  比如这一两年流行的“剧本杀”,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它兼具娱乐属性和社交属性。人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短暂放弃自己在现代社会的身份,把自己换到另一個“更有趣”“更有故事”的身份里。

  2021年还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流派——废话文学,以“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为代表,引起了一波互联网狂欢。我们可以通过解构的方式,在无趣中发现新的“好玩”。

  有多少人期待去玩,就有多少种度假的方式。

  随着冬奥会进入倒计时,滑雪也成了新年伊始的热门度假项目。在国外疫情不容乐观的前提下,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疫情相对平稳的国内,特别是所在城市的周边区域。在度假地的选择上,人们更偏向于“玩法导向”,“为一项运动,去一座城”。

  一些之前比较小众的娱乐、旅行目的地随之翻红。2021年刚刚入冬,许多人就被一条“北方的冬天有多好玩”的视频刷屏了。视频以第一视角拍摄了东北一群年轻人的玩乐方式,他们在一个结了冰的土坡上,坐着自制的木板车顺坡滑下,用脚控制着方向,穿过村中冰雪覆盖的房屋,在弯曲的长坡上体验着冬天的乐趣。

  南方人期待去北方玩雪,北方人则期待去南边冲浪。深潜、冲浪、跳伞等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最热门的微度假玩法中,露营排名第一。许多人也偏爱以露营为主,结合野餐、洞穴探险、飞钓等潮流的游玩方式,让疫情时代的人们在大自然中享受生活之美。

  小而美的微度假让国内旅游行业得到了复苏。这种微度假的模式激发周边居民的创意。

  人们开始变着法子开发城市里的度假场景。之前没人关注的草坪、公园、商场等,都变成了“实验型度假”场所。

  有人在公园支起躺椅,搭起帐篷,架起烤炉,玩起了“野炊”;上海一些居民在南翔商场里发现了一座有数百种珍稀品种的植物园,这种“寻花打卡”的度假方式迅速流行开来,有的人甚至做起了植物观察手账;住在杭州的一对夫妻,连续两个周末带着小孩参加一家商场发起的屋顶雨林露营;甚至有豆瓣小组组团在商场开盲盒般一家家喝咖啡、奶茶,做新品探店vlog。

  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参与探索城市的公共空间。在一些体验型购物中心,消费者开始变成真正的体验者。疫情时代,哪里有好玩的地方,哪里就会生长出一群爱玩的人。在城市里,在钢筋水泥中,人们正在主动开发有趣的新玩法,创造“大隐隐于市”的微度假方式。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