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我思考“爱和陌生人聊天”源自上周的一次面试。面试官是一位非常开朗随和的美籍华人,我们的对话没有遵循常规的面试套路,而是从各自的兴趣、风格以及喜好的工作方式出发。面试最后,我好奇地问了对方一个问题:“你们的网站上有一个专门的灵感板块,会采访一些有影响力和有意思的人。这个板块的用意是什么?”
面试官两手掌心交叉相合,略微往一侧点了点头,以自豪且潇洒的神情告诉我:“因为这很有趣,所以我们就这么做了。”
仅仅因为这个回答,激发了我和他分享自己在采访这方面的经历和感受过的能量。话题至此已完全超出了面试的范畴,而且和刚认识40分钟的陌生人深聊,这个发展听着似乎也很奇怪。但我和面试官都非常自然地任对话进行下去。
一场本该被紧张和焦虑所主导的面试,结束时我却感到了久违的被理解的快乐。
促使我接受并习惯和陌生人聊天这种方式大约是在4年前,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采访。那时我对此毫无头绪。因为从小到大,老师的评语、父母长辈的评价,无一例外都将我判定为羞涩木讷且表达能力欠佳的选手。
但事实上,这和表达能力无关。是我单方面设置了聊天功能的验证,只有在检测到对方和我有志趣相投之处,深入聊天模式才会顺利开启。
那些能和我们展开对话的陌生人并不是毫无缘由的,我相信吸引力法则:相似的人总是会被互相吸引,并且当我们将能量聚焦于某一事物或领域时,与之相关的人或事也会随之而来。
去到别的城市是开启和陌生人聊天模式的绝佳环境,尤其是独自出行,更是将这种可能性无限放大。
前两年一个人前往东京旅行,飞机上的邻座恰巧和候机室坐我旁边的小哥是同一人,这般命运的巧合让我们俩都颇为意外。我注意到小哥悄悄打量着我,似乎在思考如何開启话题。几秒过后,他大方地将视线转向我:“一个人去日本吗?”
“对,一个人。”在三万英尺的高空,我的警惕心和我一同开启了度假模式。在接下来的闲聊中,我知道了小哥是某知名大厂的游戏摄影师,他和高中的女朋友一路走进了婚姻殿堂,平时两个人各自在内地和香港打拼,每个月固定见面。那次也是从不同的城市共同飞往东京旅行。下飞机前我们还互加了好友,旅途中小哥也会给我推荐好吃的餐厅。
“心里话只能说给陌生人听”是我后来逐步意识到的一个事实,带着残酷和无奈的意味。
我们把真心话透露给远方的陌生人,他们是电台主播,是博主,是另一座城市的陌生人,是萍水相逢的过路人。本该是最亲密的家人反而成了心里话禁区。
女儿失业了不敢告诉爸妈,假装每天去上班,还得时刻开启反侦察模式,生怕父母看出蛛丝马迹;朋友的姐姐离婚了,因为可以预想到父母一定会百般劝阻“为了孩子别离婚”,而选择隐瞒这个事实。
父母原本是与我们最亲密的人,但他们用密不透风的爱和带着时代色彩的想法筑起了一道亲情高地的城墙,阻断了我们对他们倾诉心里话的欲望。
陌生人之间因为没有羁绊,没有顾虑,所以可以毫无负担地分享最真实的一面。得到的结果无非两种:既可以潇洒地说再见,也可以因为兴趣相投而走得更近。
和陌生人的闲聊也可算得上一趟精神上的旅行。我们卸下了心里的重量,分开时都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