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战局犹紧,部队多次找寻未果,只能认定他为烈士。没想到,33年后,已“牺牲”的他,被一则92字的寻人启事找回。
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特等功臣获得者、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获得者柴云振。2018年12月26日,老英雄安详离世,享年93岁。而写下那则寻人启事,找回英雄的,是另一位志愿军老兵,空降兵某军原副师职研究员李天恩。
一份烈士名单拉开寻找英雄的序幕
抗美援朝期间,李天恩是志愿军第15军《战场报》的记者,他穿梭于炮火硝烟之间,采写了大量英烈的故事。这其中,就有柴云振。
1951年,柴云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带领5名战士攻克两个前沿阵地,歼敌200多人,身负重伤昏迷不醒被抬下战场。得知他的事迹后,李天恩立即赶往战地医院准备采访,却被告知,柴云振因为伤势较重,已经转运回国医治。后来,李天恩得知柴云振已经伤愈,但在归队的战士里,再也没有看到过他。由于部队回国后历经几次整编,当时的征兵资料也不完善,部队和柴云振就此失去了联系。他没有想到,会在33年后,与柴云振再度相见。
1984年,空军指示为部队的英烈立传。柴云振所在部队已经被改编为空降兵驻鄂某部。负责牵头编写部队《抗美援朝战争史》的李天恩,在部队领导提供的一份烈士名单上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他当时就提出了异议。
“我说,柴云振现在生死不明,如果他还活着,我们却把他当烈士立传,这是要闹笑话的。”李天恩说。部队首长了解到情况后,非常重视,指示一定要尽快搞清楚,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一定要找到柴云振。
一则寻人启事找回归隐乡间的“烈士”
茫茫人海,要找到一个失联33年的老兵,谈何容易。更何况,关于柴云振,除了知道名字外,李天恩和战友们几乎没有任何其他资料。他和空降兵某师的文化干事温铁汉几经商量,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根据部队行军作战的路线,在沿途“撒网”,向当地民政部门发函,请他们帮忙寻找柴云振。
作为一支英雄部队,空降兵驻鄂某部的战斗足迹穿越了大半个中国。在发出了四五十封信函后,李天恩终于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山西阳泉的一位退伍老兵孙洪发,给部队写来信件,当年在战场上,他曾为受伤的柴云振包扎过,记得他是四川口音。
这条关键信息,迅速缩小了查找范围,但还不够精确,李天恩想出了一个点子——登寻人启事。他写了一则92字的寻人启事,在《四川日报》上连续刊登了两天,特别提到,请柴云振看到消息后,回老部队,有人找。“当时一个字2元,两天一共花了364元。”李天恩回忆说。
半个月后,正在家吃饭的李天恩,接到了值班室打来的电话:“你要找的老英雄柴云振找到部队来了!”李天恩一听,喜出望外,赶紧让值班室安排柴云振到招待所住下。从不抽烟的他,跑到大院服务社,买了一包香烟,就向招待所赶去。
一根残缺手指,见证生死搏斗的瞬间
李天恩赶到招待所,见到的是一位看上去很普通的老農民。李天恩握住柴云振长满老茧的手,激动地说:“终于回家了,回家了!”
李天恩把烟递过去,柴云振接烟时,露出短一截的右手食指,这引起了李天恩的注意:“这是怎么回事?”柴云振的讲述,牵动思绪,回到30多年前朴达峰那个生死搏斗的战场。
柴云振回忆,当时阵地上只剩他一个人,他忽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转身一看,4个高大的美国兵已经冲上来,只有不到20米了。他立即举枪扣动扳机,当场击毙了3个美国兵,手臂、腰部等多处也被敌人的子弹击中。
他强忍剧痛,准备消灭最后一个敌人时,却发现冲锋枪里没有子弹了。他只好扔掉枪,冲上前去与美国士兵搏斗。
敌人体形高大,双方扭打在一起,柴云振伸出五指想去挖他的眼睛,不料右手食指戳进了他嘴里,当即被他咬断一截。敌人抓起一块岩石,对着柴云振的脑袋狠狠地砸下去,他当下失去了知觉,美国兵大概以为他已经死亡,便向山下逃去。
食指只剩下半截,头顶布满了疤痕,这些残缺和伤痛,无言地印证着战争的惨烈。根据当年为柴云振写请功材料的王文华等人的核实,基本可以确认柴云振所言与实际情况符合。
但李天恩还有些不放心。他让温铁汉陪柴云振回老部队看看,同时通知柴云振的老战友孙洪发尽快赶来和他见面。“我交代温铁汉,等他们见面了,一定要给我打电话,确认我们没找错人。”
第三天,他接到了电话:“两位老战友见面了,抱在一起哭呢!”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一幅异国“遗像”映照沧桑不改的血性
因为手受伤不能再参加战斗,柴云振隐姓埋名回到四川省岳池县的小村庄,过起了务农的生活。如果不是看到《四川日报》上的那条寻人启事,他的子女都不敢相信,父亲竟然是一位大英雄。
1985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柴云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的成员,应金日成的邀请前往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活动。其间,金日成两次接见柴云振,并给他颁发了“一级自由独立勋章”。金日成说:“找到柴云振,历史应该改写过来,柴云振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
按照访问日程,柴云振参观了朝鲜军事博物馆和志愿军烈士陵园。在军事博物馆里,翻译官指着墙上悬挂着的一幅素描画像说:“这就是柴云振的‘遗像。”还告诉他,在当年的朴达峰阵地上为他建了一座坟,立了一块碑。柴云振说:“我还活着呀!这‘遗像我得带回去!”征得朝方同意后,柴云振亲手把自己的“遗像”揭了下来,带回了家中。
找到柴云振后,空降兵某军为他出示了证明材料,帮助他在四川老家落实了政策待遇。但这位英雄老兵,仍像30多年前回乡时一样,低调简朴,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功劳。
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因病逝世。他的一生,光荣而又平凡,战场之上英勇拼杀,回归乡土隐姓埋名,但他从没向部队和组织要求过什么。如此朴实纯粹、炽热恒久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钦佩和铭记。建功立业、淡泊名利的精神,正在一代又一代空降兵身上传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