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门”的这位研究生,网名叫月冷川寒。他介绍当下的自己:“每天走路上下班,下班以后就回家,周末有空就在床上躺着……我现在已经彻底放弃读博和去大城市发展的念头,也没其他长远理想,就想在家附近这单位普普通通过下去……”
这种放在以往必会被定义为“一眼望到底”的生活,今日却让无数网友为之向往。
人间清醒,我只是个普通人
创立于2021年3月底的“普通学”小组,如今已有两万多名“正在,或是已经与自己和解”的组员。
申请加入的新人,无须对暗号,也不必等待审核,他们只是普普通通地,见证着彼此的普通。
组长写下了建组的初衷:“我们早已习惯了被教育如何努力追求成就,做个成功者。却鲜有人告诉我们,在此之前,如何接纳自我,如何做一个珍贵快乐的普通人。”
“普通学”小组的出现或为一种信号,在声浪汹涌的内卷和躺平之间,普通人开始努力自洽,并以此自救。
数据显示,每年高考会将全国6%的学生送进一本高校,其中能进985的只有0.79%,考进清北的,仅占0.03%。
这也意味着,剩下大概99.97%的学生,会在意识到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不会是自己该有的苦恼时,收获人间清醒。
普通属性的觉醒,也并非都这么“幻灭”,在一些人看来,普通也可以是“解脱”。
一位知名女学者曾说,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座右铭,就是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
有了这样一个心理建设,她便成功将自己从“虎妈”的战车上解绑,且获得了做母亲的自由。
可以看出,在“普通学”下,快乐、释怀、和解,才是网友们普遍追逐的终极目标。
不普通的人都在做什么
生生不息的互聯网毒鸡汤中,这一句就颇为著名:“你只有不断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这本来只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皇后的一句带有现实写照的台词,却逐渐“进化”成了进化论法则,“不进即是倒退,停滞等于灭亡”。
直至今日,这句话又常常以一极简又精准的动词,普遍作用在我们身上——内卷。
目前最被广泛认可的“内卷”释义也许来自人类学家项飙。他将内卷比喻成“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其起因是“人们的目标和评价体系高度单一,竞争方式也高度单一”,从而导致“进入其中的人只能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继续向前”。
回顾过去,结果导向模式几乎无间隙地出现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先是成绩、排名,后来又变成了财富、声名、权力、地位……为了这些光鲜亮丽的“未来”,我们可以在紧迫的倒计时里带薪蹲坑,靠一套学区房的豪赌翻身成为人上人;更不忘在家长群里发送友好社交表情大礼包,完成每日的夸夸KPI。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总有人不忙着思考人生或做梦,而是沉浸在自己朋友圈的凡尔赛包装中。可他们一旦看到别人分享出更高配的生活,误认为那也是他应得的,等再回到“一无所有”的现实中,便只落得一身焦虑。
这样的焦虑大概率不会出现在心虔志诚的成功学信徒身上。毕竟这批人对世间万物都可套用同一条公式这事深信不疑,口号与鸡血在手,成功我有。
“坚持不渝”“锲而不舍”这些美好的词语,都被诠释成了痛苦的麻醉剂,就好像只要他们不停下来,就不会有失败的一天。
我想普普通通地待着就这么难
对成功学的盲目崇拜,使人都变成了打工人、工具人。率先躺下的那批,本该属于他们的资源,会被内卷人迅速瓜分。
所以在这期间,一大批“假躺人”也正在猥琐发育,他们看似卧倒,实则时刻绷紧了腹肌,就等着别人放慢脚步那刻,好一个鲤鱼打挺翻身。
一个极度残忍的恶循环由此产生。而“普通学”更像是人们在主动跳出这一循环后,发出的冷静思考。
冷静想想,小时候上兴趣班,究竟是因为我们真感兴趣,还是因为小伙伴也报了?大学选专业,究竟是因为我们喜欢、擅长,还是因为这专业容易就业?你找现在这份工作,究竟是因为自己满意,还是因为家人满意?我们究竟是在为自己活,还是为许多其他人而活?
2020年11月,一场谈及“教育价值”的公开演讲提到:“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依照他人的标准,来找寻自己的位置,一味地逃向大众观念中“更安全的地方”,那势必会造成“踩踏式的竞争”。
项飚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在比较成熟的社会里,人们会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
他在2021牛津中国论坛上直白地告诉大家,打破内卷的方法,便是“去拥抱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们接受的素质教育充满了形式主义,仅仅是为了去表演,去展示,去证明我比别人行,那我们活该内卷。”
换个角度想想,总是不得不站到舞台C位表演的,时刻都必须证明自己比别人行的人,不正是我们传统价值观中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吗?
他们似乎大多数都比同龄人持有更坚定的目标,且能更轻易地触碰到梦想。可然后呢?今年份任务完成,身边的竞争者也全都PK掉了之后,他们还能对赛道之外别的事物提起兴趣吗?
北大研究临床心理学的教授徐凯文曾做过调查,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人为什么要活着?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些都是常年郁结在空心病患者心中的无解难题。
空心病,也叫“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或许,只知道一意孤勇地往前冲,无法克服面对不完美自己的恐惧,只是因为我们找不到自己作为普通人的定位。或许,我们都成了演员,却仍是对配合演出的真正的自己视而不见。
更可怜的是,我们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正变得越发强烈,表现出的情绪与症结也和抑郁症无异,但空心病目前对药物免疫。
或许,我们都应该放过自己,试着做回普通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