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没读两年,手拿学霸剧本的周浩却执意要从北大退学,随后转到北京一所普通的技校——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技术。
从众人艳羡的高才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流水线技工”,这样的身份转变让无数人惊讶不已。
但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如今,整整9年过去,他现在过得怎样了?有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吗?
周浩从小就聪明机灵,喜欢拆分机械,家里大大小小的电器基本都被他重装过。
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一开始的想法是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因为那里有很多动手实践的课程。但当他的成绩出来之后,家人和老师们一致认为,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纷纷劝周浩放弃上北航的想法。
当时的周浩挣扎了很久,最终选择了妥协,填报了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专业:“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
8月,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周浩,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未来于他充满未知。
但来到北大,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时常让周浩感到格格不入。无论他怎么逼迫自己,始终对生命科学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每天上不完的课程,理解不完的微观和理论分析,让周浩越来越迷茫,投身技术的梦想似乎也离自己越来越遥远。
不愿在大学里虚度光阴,周浩在同学的推荐下,先去了北大工科院和清华工科院旁听,但事与愿违,这些课程设置也基本都是纯理论,能够动手操作的时候不多,且只有本院的学生才能去上。
于是,他想到了转院。
但在北大,转院并非易事。正常来说,学生想转院必须满足想转的院和所在的院系公共课达到一定的学分,而他所在的生科院和想去的工科院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
此刻,人人艳羡的北大于他而言只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力不从心的校园生活让他一度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学习的热情,最终,处于崩溃边缘的周浩决定休学一年。
休学的一年里,周浩去深圳参加工作,做过工厂的流水线工人、销售员,也当过电话接线员,在繁重的工作间隙,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
出身名牌大学,脑子里装满知识,却只能从事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他对自己的“贸然出走”感到有些后悔:“现在看来,我休学一年所做的思考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然而,重回校园的周浩有了比以前更大的不适感,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这门专业,于是他生出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从北大退学,转去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2011年的那个冬天,周浩独自打车去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招生办公室。
这并不是一个贸然的选择,从大一开始,周浩就通过网络对中国的一些技师学院进行了了解,并且翻墙去看德国数控方面的网站,初步对中国的数控市场进行了判断:
“我觉得中国是比较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高学历,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学历不高。”
而此时,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招生办老师差点被惊掉了下巴,他犹豫地问道:“你真的是从北京大学退学的?”
和招生办老师难以置信的心情一样,当周浩的爸爸妈妈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觉得儿子一定是疯了!
周浩完全理解父母的不认同,于是他将北大入学一年的纠结,自己一直以来的纠结以及未来做好的人生规划,都向父母一一讲述。爸爸妈妈这才知道,原来外界看来求之不得的名校生活并没能带给儿子足够有益的东西,于是同意了他的决定。
得到父母的支持之后,周浩正式向学院提交申请,于2012年正式转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他说:“我一直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如果一辈子都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的一生就毁了。如果我过得很精彩,总有一天,可以证明给当初质疑自己的人看。”
由于周浩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学校也没有安排他在基础班,而是将他直接安排进了技师班,进行小班授课,还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
因此,转校后的周浩在新環境中如鱼得水。他非常自律,热爱学习,每天“朝八晚五”泡在实验室里,不是忙着设计各种编程,就是加工各种零部件,没有一刻停歇:“每天都把老师教过的技术重复练习,有不懂的就及时问。”
凭着勤学好问的冲劲,周浩很快就成为小班中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
很快,外面的企业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但周浩有自己的节奏:“现在还不想就业,我还是想继续深造,对数控技术了解得越深我就越觉得自己学得太少,还是要再多充充电。” 他的朋友圈里,一张张纯手绘的图纸和最新的零件模型,记录了他的努力和坚持。
2014年,周浩还成功从81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冠军。
不是每一位高分者,都必须要接受学术化训练和学术教育,也更不是一定要去做学术研究。考试分数高的人,也可以接受职业技术的训练,而且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行业内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乐在其中,享受其中。
在2018年的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周浩代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斩获机械类比赛一等奖。
几经磨砺,周浩发现,想要赢得大家的尊重,靠着北大的名头没用,真正需要的是娴熟的操作和过硬的技术:“当别人都搞不定,而唯独我能搞定的时候,我就很享受工友们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真行。”
诚然,周浩转读技校并不具备普遍性和代表性,而只是“人各有志”的一个孤本,但他确实用坚持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这对于他来说,比徒然坚守名校光环来得更有意义。
9年前,周浩从北大退学转入技校的决定让无数人扼腕叹息;而9年后,他作为高技能人才被引进北京,殊途同归,让很多网友感慨“是金子总会发光”。
如果用浪漫一点的说法去形容这个选择,应该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