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如何让“流调”洋气起来

时间:2023/6/20 9:50:50  作者: 木木夕  热度: 68
  我经常跑步的公园,距离成都确诊病例赵小姐经常去的酒吧只有几百米。她在短短几天里出没于成都好几家酒吧,还有美甲店和火锅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谴责她,但是静下心来可能会感到羡慕:这个年轻人过的是一种多么有活力的生活啊!

  成都市有关方面应该感谢这位赵小姐。接下来北京出现了几个确诊病例,其“活动轨迹”出来后,网友们创作了段子:“‘新冠成都密接病例——打牌、蹦迪、美甲、火锅、茶馆;北京密接病例——上班、开会、吃包子、加班、公交车。”病例和“密接”最后会被清零,但是段子会流传下来,成了城市的一种广告。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是一个专业的防疫概念,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的段子,让这个词有了一些特别的味道。一个人的“流调”和活动轨迹,本来是用来筛查“密接”、提醒大家防范的,却慢慢变成了衡量一个人生活的指標。那些被公布“流调”结果的人,看着自己的“活动轨迹”也会瞠目结舌。他们无法否认,那就是自己生活或者存在的某种真相。

  尤其在2020年年底,病例都是零散个案,人们不再对疾病本身感到恐慌,症状轻微,治疗手段也日益成熟,大家都变得游刃有余起来,这个时候“流调”本身成了人们审视的对象。它包含的疾病含义似乎变得稀薄,而成了某种考量自我生活的参照物。北京顺义那位“考研中年”,白天往返50公里上班,晚上复习备考,周末带娃早教,很多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辛苦的影子。

  “流调”所反映的生活,和朋友圈有本质的不同。几乎每个人在朋友圈都是一个“PS主义者”,照片不调图不能发,文字也会略过让人不快的内容。如果你看到一个女孩正在自拍,你绝对不会相信她会把眼前的“真实”呈现在朋友圈内。人们都在精心维护自己的人设:幸福的、努力的、高于自己的、未来的。

  但“流调”击穿了这种“人设”。2020年,“流调”是最有时代特征的“文本”,或者可以看成这一年的诗歌。它最冷血的地方在于,它几乎是一种“零度叙事”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它呈现的是一个人在现实物理空间和时间中的移动。我们已经忘了,这就是前互联网时代的“自我”。如果没有手机的修饰,这个“自我”看上去多么不堪。

  成都那位赵小姐的信息在网上疯传的时候,大家都在呼吁保护她的隐私,这是正确的。我们可能害怕自己会被这样“呈现”给公众,连化妆的机会都没有。这两天看到有人在网上调侃,呼吁北京的朋友们尽量丰富自己的生活,不然,万一被“流调”,自己会显得很可怜。

  真相其实是:去过四五家酒吧的赵小姐,并没有那么“浪漫”,除了和朋友聚会,酒吧也是她的工作场所,经常上夜班的她,或许和北京那几位“打工人”一样辛苦。“流调”里的“自我”,不可能是幸福的,因为任何幸福都是一种主观上的构建,那才是“生活的意义”,是我们努力追寻的、高于“活着”的东西;而“流调”不管有多“丰富”,所呈现的都只是“活着”。

  在赵小姐成为公众人物的那几天,我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发现毫无魅力可言。我的活动轨迹主要在家、公园(跑步)和小区附近的商店(买菜和水果)之间,发现这一点,我甚至同情起自己来。当天,我就去了一家书店喝咖啡,吃了一次日料——当然,都在防疫政策允许范围内。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