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五个快递

时间:2023/6/14 12:43:11  作者: 苏舒  热度: 99
  董晓强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湿滑的路上,胸前抱着五个快递。他的右手边,黑龙江在静静流淌。此刻,他在北红村——中国最北的村庄。

  深秋了,头一天下过一场雨,气温下降很快。董晓强走着走着,却觉得身上热起来。迎着寒风,奔波在路上,成为董晓强工作中的常态。今天上午,他开车两小时,走了一百多公里,把五个快递从漠河县城带到了边境线上的北红村。现在他要把五个快递尽快送到村民家中。这里纬度高,天黑得早,他得抓紧。

  董晓强,今年四十八岁,是漠河菜鸟极北驿站的站长。他和六名快递员一起,每天要送两千多件快递。但漠河的北红村、洛古河村都还没有通快递,一般都得村民自己进城办事的时候,捎带着把全村的快递都取回去。可是,谁进城都有自己的事儿要办,还要赶着天黑前回家去,哪有时间挨个点跑遍,帮着所有村民把快递都取上?于是,董晓强担起这份责任。

  第一个快递,收件人是开农家乐的李嫂。快递小小的,不重。北红村这两年一下子冒出好些家客栈、农家乐。原来默默无闻的小村,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许多游客自驾前来。村里人统计过,全村三百多人,有多半数从事旅游业。董晓强走进一个农家院子,喊了一声“李嫂”,里头有人答应着出来。见是快递,李嫂惊喜地叫了出来:终于到了!

  打开包裹,是几盒治高血压的药。李嫂家的游客,从山东济南给寄的。夏天时客人在她家住过,就跟热情的李嫂成了朋友。知道李嫂有高血压的毛病,她就给李嫂寄药来了,连钱都不肯收。

  说到药,董晓强记起一件事。今年抗击疫情正紧张的时候,董晓强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一位在外地工作的中年男人,给兴安镇的母亲买了治哮喘病的药。可那时快递没人送,自己又回不了家,还担心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把他急坏了。他央求董晓强,能不能帮忙把药送过去,顺便看看老人家。

  兴安镇距漠河两百四十公里,来回就是近五百公里。董晓强找了运管,找了居委会,找了医院,找了公安局,跑了一圈,拿到了通行路条。就这样,一个人,一辆车,一包药,下雪天,极寒地,他愣是开了六个多小时,把药送到了老人手中。

  一个快递,快递费用和来回开车的油费比一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董晓强说,当时想到这是老人家急需的药,没考虑那么多,干就是了。

  从李嫂那儿离开,第二个快递,是寄给北红小学王老师的。王老师的事情,董晓强听说过,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来到这个学校当老师。王老师来的时候是2009年,学校操场还是一片荒草:没水,没电,没网络。王老师挑水、打井,晚上点着蜡烛批作业。北红村三年后才通电。王老师那时年轻,这一晃,很多年了。王老师结了婚,他爱人于老师也来了学校。一个主教语文,一个主教数学。全校两位老师、十一名学生。这些年,王老师获得许多荣誉——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希望工程園丁奖……王老师自己的孩子,今年眼看着也要上学了呢。

  董晓强把快递送到王老师手中,又加了王老师的微信。快递打开,是几副羽毛球拍,给学生们用的。平时王老师不从网上买东西,曾经有同学给他寄吃的,等他有空时进县城拿,东西早就坏了。说到底,北红村太偏远了。在北红村这样偏远的地方,快递真是没法快。

  即便这样,有的东西,村民还是得从网上买。董晓强对王老师说:“以后只要是学校的、孩子们的包裹,您说一声,我专门送过来。”他心想,今年一定要争取把北红和洛古河两个村的网点开通——这样,大伙儿寄东西买东西,都要方便多了。

  第三个快递是北红村王叔的,王叔买了五十只磨机用砂轮片。货不大,但沉甸甸的。北红村处于大兴安岭地区,蘑菇、木耳、菜干、药材,这些山货以前卖不出去。有了游客之后,山货可以销往全国各地,只要在手机上发发朋友圈就有人买了。有的游客还会帮着推销。北红村的山货,现在是越来越紧俏了,靠山吃山的人,趁着天气还没有特别寒冷,就打算多往山里跑一跑。

  董晓强给王叔打电话,王叔说他不在家,进山捡蘑菇去了。“家里门也没锁,你推一推就开,把东西放桌上就行。”董晓强也知道,村民们网购的需求很强烈,大到家具、电器,小到卫生纸、手电筒、洗衣粉,村民们也都会在网上下单。有一回他还给北红村民送过沙发呢。只是,从县城到村里这“最后一站”,要是能迅捷畅通,村民与外界的联系一定会多得多。

  第四个快递,是村里年轻人小冉买的手机壳,从广东番禺寄来的。遗憾的是,拆开以后,发现手机壳开裂,董晓强当场给办了退货手续,下午带到漠河退回。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董晓强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董晓强生于内蒙古甘河镇,1988年跟着父母来到了漠河。他父亲主要负责给漠河重建绘图纸,母亲从那时候开始做起生意,一家人自此扎根漠河。从懂事起,董晓强就帮家里干活,退伍后接着做生意,几乎跑遍了漠河县的每一个乡镇。2019年,他接手了驿站,为大伙儿送快递。

  但是没多久,他就发现,在漠河,送快递这活儿不好干。天太冷了。漠河一年有七八个月是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必须开烧火炉的三轮车,手机必须焐在胸口的兜里才能用,要不然就开不了机。快递员们的手、耳朵,都被冻伤过,天黑得早,路面全部结冰,安全系数也低……”董晓强说。人手不够时,他自己也顶上去,为送快递,他翻过雪墙,钻过森林,不方便开车时也跑过步,一年下来瘦了二十斤。

  最后一个快递,收件人是冉大姐。冉大姐的家不好找,打了三个电话,又找人问路,终于找到冉大姐家。冉大姐说,她身体不好,最近出门不方便,幸亏董晓强把东西送上门来了。冉大姐买了些生活用品,她说,要是咱们北红村每天都能有快递送到,大伙就开心了。“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她问董晓强。董晓强说,办法他已经在想了,争取早一点把咱北红这条线开起来。

  当过兵的董晓强很喜欢一部叫《士兵突击》的电视剧,他最认同剧里的一句台词:“不抛弃,不放弃。”北红村这样一条快递线路,如果按照当下流行的所谓“大数据”和“算法”来看,开辟的性价比不高——路远,单子又少,跑一趟只有亏钱。但是董晓强的个性“倔”,他冲到小镇客运站,跟负责人一顿理论,“谈判”的结果是,让班车帮着村民们把快递带过来,所有的费用,董晓强自己掏腰包。

  董晓强也明白,对于大城市的人,网上点个外卖,或许半个小时热乎乎的饭菜就送到客户手中了。一早在网上下个单,没准儿下午快递就送到你面前了。这就是物流发达的魅力。董晓强感慨,如果让北红村能享受到这样的物流便利,这个小村庄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村子发展得越好,快递物流的业务也就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正是因为董晓强认准了这个理儿,他才倔强地坚持把快递业务做起来。

  送完最后一个快递,董晓强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还不能马上休息,因为还要开车两小时,赶在天黑前回到漠河县城去。董晓强发动车子,准备离开北红村。忙碌了一天,此刻的他并不觉得劳累,反而浑身充满干劲。他的目光里分明流露着满满的信心和希望。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