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根本无法解释,身为青岛小伙的黄晓明,怎么居然在吃煎饼这件事情上显得那么生疏。
面对着手中那个至少5厘米厚、横平竖直的长方体,他在咬下去的一瞬间,小心翼翼中又透着几丝文雅;只有那生无可恋的表情和微翘的小拇指,才能隐约显示出他内心的慌乱。
是的,一个山东人咬不动煎饼。
这让人开始反省对身边山东朋友的刻板印象,也对这种神秘而又陌生的食物感到愈发困惑。事实上,只有鲁中和鲁东南地区才会将煎饼当作日常的主食。
别说是外地人,即使是像黄晓明这样同在山东省的胶东地区原住民,往往也对传统大煎饼的力量一无所知。
山东煎饼是什么?每个人都听说过它,但面对它时却又认不出它。
当煎饼们被方方正正叠成一摞,没有经验的人几乎根本无法把它和食物联系在一起。
有些南方人以为敢于生吃章丘大葱,就已经能够站在鄙视链的顶端;然而一句“感谢店家送的抹布”,就暴露了他对于出其不意的北方饮食文化有多么无知。类似的误会无处不在。
粗糙的表面、暗沉的颜色、干燥的手感……獨一无二的外表激发了人类的无穷灵感。
即使是再无趣的人,面对一张山东煎饼都会瞬间成为联想大师。
在很多旅客的心里,对山东大煎饼唯一的印象,就是火车站里那些用精美的包装纸装着的当地特产。
甚至会不知天高地厚地向山东朋友提出,能不能“从老家带点正宗的山东煎饼给我尝尝”。然而真正把煎饼文化融入骨血的当地人,只会在表面上敷衍你。
心里却始终牢记着那个代代相传的秘密:“不要妄图带煎饼给你的外地朋友吃,他们根本咬不动,浪费了好东西。”
你大概也有所耳闻,山东煎饼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坚韧。而且不是普通的坚韧,是那种宛如牛皮革的坚韧。
正如一张纸最多对折13次,煎饼随着厚度和层数的增加,它的硬和韧会呈指数爆炸式增长;如果说单层的煎饼是看起来吃起来都像一张纸,那么仅仅对折两次,就变成了一块连张继科都撕不开的布料。就仿佛是牙齿与食物之间的一场拔河。
正如一位煎饼爱好者所说:“没有鳄鱼一般的咬合力,就不配吃这传统大煎饼。”
不过,在更有经验的高手看来,痴迷于折腾咬肌,就已经在煎饼武学中落入了下乘。
根据一位隐藏的武学宗师的说法,吃煎饼最重要的是“力从地起”——将脚掌完全贴合地面,小腿瞬间爆发,脚掌蹬地;力量从大腿、腰腹核心,传导到肩背,再到手臂和颈部肌肉,才能成就这一个咬合动作。所以为什么说山东煎饼最好蹲着吃?站着力矩太长,坐着重心不稳。
“亚洲蹲”才能让绝顶高手发挥出最深厚的内力,干净利落的一口,他收获的将是围观群众的赞叹和掌声;只有手边那碗小米粥,才会向懂行的人暗示他曾经历过怎样的血雨腥风。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修炼内力的天赋。
更多的普通选手还是选择了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卷菜。
很多人会对“煎饼卷大葱”的说法感到愤怒。
反对的不是煎饼而是大葱——“我们明明什么都卷”。
没错,山东煎饼的本质其实是个盘子,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可以往里加。
无论家常菜,还是减脂餐。你多半找不到另一个比煎饼还适合卷菜的主食了。
一个被公认的标准是,绝对不能把煎饼卷得满满当当。
在山东人看来,那种把煎饼卷成卫生纸筒一般粗的人,就好比过年走亲戚是只知道挑肉吃的熊孩子——“你是来吃煎饼还是来吃菜的?没出息!”
同样都是煎饼,为什么偏偏山东煎饼这么难咬?听起来令人不解,但如果你曾经见过正宗传统大煎饼的制作过程,可能就会有所领悟。
跟天津煎饼果子用的面糊比起来,山东煎饼的原材料可以说是一个极限脱水的版本。
大多数面糊浓稠到需要用木片把它一点一点刮到鏊子上;如果说那种老式的手工“推煎饼”,用的压根就是一个大面团。
毕竟山东煎饼在诞生之初就是一种下地干活时带的“快餐”,只有较少的水分,才能保证它的耐储即食。不过如今,“方便顶饱”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人了。
绝大多数对山东煎饼怀有好奇的外地人,在咬下第一口后,就毅然决然地重回了改良版煎饼果子的怀抱。
也只有对那粗糙的触感有着最深切热爱的山东人,才会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项体力消耗巨大的运动。
毕竟每一个至今仍在吃煎饼的山东汉子,早在孩提时期就已经经历了带着煎饼味的启蒙。
在一张张卷着白糖的煎饼教育下,他们早就已经学会了“生活就是咬不断但还有点甜”的人生哲理;或许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他们拿起那张卷得规规矩矩的煎饼,心中还会掀起波澜:“咦,我怎么会流泪?”“是葱,我给你卷了最辣的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