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脑瘫少年高考623分,他是如何做到的

时间:2023/5/24 20:44:28  作者: 琳琅  热度: 82
  2020年高考,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12班理科考生姚俊鹏以623分的好成绩,超过安徽省理科一本线108分。然而,姚俊鹏是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每天只能伏在爸爸的肩头上下学。

  能取得今日的成绩,姚俊鹏克服了哪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又得到了怎样的帮助?

  第一次完成的试卷

  语文老师严景东说,在高考的考场上,姚俊鹏第一次答完了语文试卷。

  由于脑瘫导致手臂痉挛,姚俊鹏几乎是侧着身体,咬着嘴唇,用僵直的手臂在纸面上吃力“画字”。平时,一个600多字的作文练笔,别的同学四五十分钟就能完成,姚俊鹏往往要花上两个多小时。而这样的“小练笔”,严景东每兩周至少布置一次。

  “作文写不完,姚俊鹏平时的语文考试成绩大多在七八十分,成了他的薄弱学科。”严景东说,“即便如此,他从来不要求延时交卷。”

  写字速度慢,“笔记记不下来”,老师们就将上课的PPT打印出来交给他。可是字迹歪歪扭扭,影响考试卷面又该怎么办?——从小学开始,身为教师的父母开始“逼着”姚俊鹏练字。

  “因为字写得不好,小时候练字的本子被他妈妈撕过好几回。”姚俊鹏的父亲姚明回忆当时的情景。

  疾病影响了姚俊鹏的语言能力和书写能力,让他无法流畅地表达。

  在2020年高考前两周,姚俊鹏在学校帮助下,向上级主管机关提交了特殊考场以及高考延时申请,并很快得到批复。这样,姚俊鹏能在每科考试规定时间外,再增加30%的时间来答题,也正是这30%的答题时间让姚俊鹏第一次完成了语文考试试卷。

  “语文……考了……111分!”面对人们,姚俊鹏边说边伸出右手比画着,脸上绽放出幸福的微笑——高中三年,这是他语文的最高成绩。

  爱笑的少年

  和姚俊鹏相处过的老师、同学都说他是个爱笑的男孩。课堂上,他会微笑着认真倾听老师讲课;课堂外,他会微笑着给同学耐心地答疑解难;即使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他也一定坐在场外,微笑着鼓掌,为班里的同学鼓劲加油。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笑容之外的19年,少年和他的家人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与艰辛。

  “他妈妈生他的时候早产,孩子快一岁的时候还不会爬,坐在床上就倒。”姚明说,为了看病,夫妇二人带着年幼的姚俊鹏辗转南京、合肥、上海等地,近一年后才确诊患了脑瘫。

  “当时有人劝,让我们趁着年轻再要一个孩子,我和他妈妈说,这辈子咱就围着这一个孩子转了。”

  脑瘫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常伴有智力低下、运动障碍、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然而姚明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儿子能自己走路。

  “走路姿势难看点也没关系,毕竟我们不能一直陪着他。”

  为了能让儿子正常生活,姚明夫妇在姚俊鹏很小的时候,就把沙袋绑在他腿上,再把腿绑在椅子腿上,将膝弯曲成直角,对姚俊鹏进行理疗。这样,姚俊鹏就不会在紧张时,“双腿突然翘起,僵直在半空中”。

  为了能让孩子自主行走,从小学起,姚明就牵着儿子的手练习走路。放学后,学校的操场上,常常能看见父子二人一步一挪的情景。

  2009年,姚明买了一辆汽车接送姚俊鹏上下学,可很快发现这样做并不方便。

  “上学路上交通比较堵,而且把车直接开到学校教学楼下,干扰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于是,从初中起,父亲改用电动单车接送姚俊鹏,6年风雨无阻。

  每天,姚明骑着电动单车,把儿子驮到学校教学楼下,姚俊鹏就会伏在父亲背后,双手从父亲的腋下穿过,扣住姚明的双肩,两只脚分别并在父亲的左右内脚踝——就这样父子二人叠在一起,一步一摇地往楼上爬。

  “刚开始很慢,熟练以后三层楼梯三四分钟就到了。”这是姚明专门为儿子设计的训练方法,“孩子现在自己走路还是‘剪刀步,两只脚交叉走很容易受伤。”姚明希望,让儿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再接受一些康复训练。

  “我们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特殊的人,‘你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姚明说。身旁的姚俊鹏点着头,咧开嘴笑了。

  不一样的精彩

  7月23日上午,班主任芮金龙打开了安徽省招生考试院的微信公众号,他要查询的第一个高考考生就是姚俊鹏。

  得知姚俊鹏高考成绩达到623分后,芮金龙立刻通知了正在上班的姚明:“太不容易了,你儿子,真棒!”

  由于语言困难,课堂上的姚俊鹏基本不会提问。芮金龙至今记得,第一次回答姚俊鹏的问题,“贴在耳边,听了两三遍才弄明白”。于是,解算纸成为师生间答疑解惑的重要媒介,从一个公式、一种分布到一个思路、一种算法……

  “他很开朗,不孤僻。”电话那一头,高三年级12班理科考生秦书洋说。从初中开始,秦书洋就与姚俊鹏同班,相识6年。

  在教室里,姚俊鹏的座位一直被老师安排在前三排——那是距离教室门口最近的位置,班主任芮金龙还专门嘱咐了两名男同学保障姚俊鹏出入。

  “三年了,在校期间,姚俊鹏从不离开座位,不去卫生间,也不喝水。”芮金龙说,“他不想麻烦别的同学。”

  每天中午放学回到家里,看到姚俊鹏早上带走的水壶还是满的,姚明夫妇很心疼,但看到儿子能通过自我调整而独立生活,心里又有些许安慰。

  如今,填报大学志愿的姚俊鹏正在考虑新媒体一类的专业。这样他既能发挥计算机方面的特长,也能继续追寻对于语言文学的热爱。

  而姚明则期望,在大学里,儿子能分到一个单独的寝室,或者是一张下铺。因为这样“既方便生活,也不会过多打扰室友”。

  “俊鹏已经让同学们看到了太多的‘不可能变成现实,相信无论未来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秦书洋说。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