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喜丧or哭丧

时间:2023/5/16 8:13:55  作者: 梅鬼画符  热度: 89
  非洲有着丧事大办的传统。按照人类学观察的记载,非洲各部族的葬礼模式大同小异,丧葬仪式进行到一定阶段,男女老幼都会举起长矛、弓箭、盾牌、木棒或树枝扭动着身躯,伴着激越的鼓点起舞,牵着牛摇肩晃臂,家畜也加入舞蹈行列助兴,向死者致以最后的敬意。

  而为了赶上现代文明,非洲的葬礼也产生了变化。就像你去西南山区里看到的穿民族服饰的人一定是景区服务项目一样,如今,在非洲,人们也不会为了一场葬礼就特意穿上草裙起舞。

  相反,西装和礼帽更能体现当地人对先进文化的向往。一套洁白的运动装,也能很好地体现仪式感。只有村里最壮的小伙子,才能做到整齐有节奏地晃动肩上的棺材。

  因为加入了动感的背景音乐和有节奏感的剪辑,黑人抬棺视频现已在中国视频网站上广泛流传。这一系列抬棺视频大都来自加纳。加纳,曾经的黄金海岸,如今非洲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之一,一个虽然贫穷,但能接触到外国先进文化的地方。

  在加纳生活过的人表示,加纳人生性乐观,待人热情,注重仪式感,出席重要场合时都会认真打扮,常常令外国人自愧不如。

  在这样一种社会基础之上,加纳葬礼有了土洋结合的发展空间。早在加纳抬棺舞被发掘之前,互联网就曾流行过一波加纳特产——棺材。

  在加纳,在人死之后,人们要把他的棺材修建成漂亮的样子,让逝者兴高采烈地走完最后一程。把棺材打造成现代精密仪器、航空飞机、球鞋和鱼的造型,在这里并不罕见。

  加纳光怪陆离的棺材造型也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他们把棺材带回了西方,参加各种展览,所到之处引起热烈反响,甚至有人不远万里跑去加纳定制棺材。

  但是因为棺材原料,一些国家不允许进口加纳的棺材。于是,一位法国诗人为此写了一首诗,叫《我愿意死在加纳》。

  而放眼整个非洲,葬礼中出彩的地方远不止棺材和跳舞这么简单。非洲的葬礼是非常隆重的。

  葬礼开始前,一般会竖立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写清楚葬礼的安排事宜。葬礼上不但要请乐队,还一定要大摆宴席,载歌载舞,狂欢不止。亲朋好友们来了先随份子,然后胡吃海喝,一起跳舞,欢送故人上路。

  葬礼不管是丧是喜,为的都是抒发情绪,对冲不幸。那么,有喜就有悲,载歌载舞之前的项目就是对故人的追思和怀念。

  在怀念故人的环节,除了欢快,非洲葬礼也讲究哭丧,一定要哭声震天才显得有说服力。但是难免也有哭不出来的时候,于是在葬礼文化比较发达的加纳,甚至发展出了专业的哭丧团队。

  这个团队由寡婦组成。在丈夫去世后,她们收费为其他人家的死者哭号告别,哭声越大越感人。哭丧文化在非洲和遥远的东方,各自独立出现,却最终都走上了相似的商业道路。

  哭丧团队,食品饮料,漂亮棺材,歌舞团队,每个项目都需要花钱操办。在非洲一些比较穷的国家,一场普通葬礼的开销能达到一两万美元,一场葬礼甚至会令不少家庭破产。

  对于种种丧事大办的现象,一位非洲官员也曾表示:“我们要继承的是民族优良传统,不应把大办丧事的陋习带入21世纪。”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