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青岛城阳区重庆北路的韩国风情街溜达一圈,可能会让你有一瞬间的恍惚:“我这是在哪儿?真不是到韩国了吗?”
路边很多门店都是中韩两种语言标注自己的招牌;韩式料理店、韩式洗浴中心差不多几步就有一个,从烤肉到拌饭、冷面、炸鸡等标志性的韩国美食,味道都相当正宗,吃饭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其他桌传来韩语聊天的声音。
进了商场,你能找到各种大热的韩式护肤品、韩式服装;7-11入口处最显眼的货柜不少摆的都是韩式爆米花,冷藏柜里是来自日韩的鲜牛奶,因为从货运距离来看,首尔运来的牛奶要比内地更新鲜;2015年开始,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也迁到了这里……
除了有“韩国城”之称的城阳区,李沧、市南、崂山也是在青岛的韩国人主要聚集居住的地方。据统计,最高峰的时候有将近10万韩国人居住在青岛,就算是现在也有6万多人常住。
青岛市中心香港路以南到海岸线之间这个500米宽的黄金地段,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高档小区里的租客大多都是韩国人。他们喜欢海边,就在周末坐飞机带着家人过来享受假期,先在城阳打高尔夫,再到海边有名的韩国餐厅景福宫吃烤肉。
长时间的密切交流,将韩国与青岛的联系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少韩国人都将青岛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复制了一套正宗的韩国生活:
韩国的小朋友上学,可以跟着本地人一起,也可以选择专门的国际学校;在韩国人密集的居住区,可以找到提供韩语服务的医院;2002年12月开播的《韩语播报》,在每周一期的新闻里会介绍青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政策条件,也会介绍在青岛的韩国人的日常生活。
有来有往,韩国人学会了喝青岛啤酒,甚至会说一两句青岛方言,很多青岛人也能说简单的几句韩语交流。不仅韩国人爱选青岛作为旅行目的地,青岛人也越来越习惯办一张签证,挑个周末和朋友一起飞首尔买买买,再做个美容。隔海相望,联系远比你想的更紧
能够吸引到这么多的韩国人,除了青岛的风景、环境确实优美宜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两个地方的距离实在太近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细看过中国地图,整个胶东半岛向海里延伸的部分,直接和韩国隔海相望。青岛到韩国首尔的直线距离只有600公里左右,坐飞机90分钟就能到;而在胶东半岛尖尖儿上的威海则更近,大约45分钟就能打个飞的出国。
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就是如果在北京的话,你可能下班坐地铁都没到家。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威海出国比往国内的城市交通还方便。
为了更加密切两者之间的联系,2019年青岛机场还在持续新开日韩航线。青岛到首尔、大邱、釜山三个城市的航班每周达37个架次,与仁川间的轮船每周也有4班以上,青岛成了国内到日韩地区的空中主通道之一,韩国旅客量更是排全国第二位。
30多年来,为吸引包括韩国人在内的海外投资,青岛还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从1992年中韩建交开始,青岛先后跟大邱、仁川、平泽、釜山、群山、蔚山、大田这7座韩国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青岛市政府多次举办“青岛—韩国日”、“青岛—韩国周”、青岛赴韩国推介会、各种经贸洽谈会等,韩国仁川也举办“中国日”来促进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甚至,青岛和韩国的往来,要更早于中韩正式建交。1984年5月,青岛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1989年2月,青岛三养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是第一家得到批准的中韩合资企业;后来韩国在城阳区投资建成了一家叫拓普顿的电器电子公司,这是第一家得到批准成立的韩国独资企业。
鼎盛时期,韩国在青岛的企业超过4000家,大部分集中在城阳区。
截至2019年6月末,在青岛注册的韩资项目累计达13010个,实际投资额197.4亿美元。韩国,让青岛“又爱又恨”
早期,韩国人在青岛开设的工厂,大多都是电子零配件、塑料、橡胶、运动鞋、泡菜之类的小厂子,他们从本国进口原材料,借用青岛廉价的人力成本和方便的港口,最后将货物卖到欧美。
可是这种模式很难长久,小厂子本身抗风险能力差,青岛当地的工人工资也逐年上升,導致稍有风吹草动,这些韩资企业就“不告而别”“夜半逃逸”,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
吸取教训之后,青岛进一步改进了投资环境和相关政策,同时在引进韩资方面,也倾向于新一代电子信息、健康医疗、精密智造、文化创意等领域,而不只是以前简单的服装厂、零件厂。
不过,如今在青岛的韩国人,仍然比鼎盛时期少了将近一半,曾经火爆的韩国一条街,也越来越萧条,大多要靠旅游旺季接待旅行团来赚出一年的收入。
两地关系如此密切,也难怪青岛这次如此紧张。不过过度紧张也没有什么帮助,何况官方也已就“韩国人大量入境避难”进行辟谣,只希望大家都能自觉做好隔离,继续宅起来给社会做贡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