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为什么要在有机会的时候冲一把名校

时间:2023/4/15 23:02:18  作者: 海殇  热度: 50
  “上大学你就轻松了”——是我听过最扯的谎言。

  1

  在华盛顿大学里,教授讲课,快得完全不考虑我的接受能力。一节课一章节,旁征博引不断,英语原本不是母语,如果不事先预习讲课内容,我经常半天听不出今天学什么。

  我18岁,坚决不掉队,24小时图书馆耗到天亮。我想,可以了,我这么努力,就算没读完,也肯定已经走在大多数人前面了。第二天进教室,傻眼,几百人个个课本标满印记,手里拿着笔记。课堂讨论,说的是以知识点为圆心发散的想法。我跟不上,不是我不努力,是别人花同样的时间努力,还比我会努力。

  很长一段时间,我时间都花了,不见成效。美国的大学,期末成绩通常只占25%,平时作业、测验和课堂讨论都算分,一项成绩落下,半学期超常发挥才能弥补。我出师不利,越往后压力越大,急得直掉眼泪。可进度那么快,一晚上哭过去,第二天只会掉更远,我只好边哭边学。

  2

  网络上常有人说,晚上熬夜,只能说明白天效率不高。

  他们或许一生都不会知道,这世上有一種20岁,时间要一小时一小时安排,对下班和双休没有概念,人生状态一年一个新样儿,因为年轻的一年时光,实在能做太多事了。

  这样的人,在一所好学校里,一不小心就碰到了。

  罗C是我金融课的同桌,深圳人。第一次进教室,我们准确辨别出对方是仅有的中国留学生,坐在一起互相帮助。

  第二节课,她的位置空了。

  商学院录取率22%,是著名名企通行证。我以为这里再没有不刻苦的人,如此松了弦一般,实在有辱自己过去的努力。

  第三节课她依然没来。我叹惋,真是要管宁割席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周后她终于出现,来得很早,找我借笔记。

  我注意到她的例题统统用铅笔轻轻写了一遍,她对着笔记一行行涂抹修改。她抄完,道谢,问要不要给我讲我画问号的知识点。

  我有点震惊。

  她听讲有自己的节奏。只听做了记号的题,边听边核对预习笔记,有时候核对得比教授讲得快,她就翻到下一章预习去了。

  我一脸蒙,这是何方神圣?

  下课,她问题,教授每节课间和课后都会被团团围住,轮到她,她首先道歉:“我上周在亚利桑那州打比赛,错过了两节课,对不起。”一口流利的英语。

  教授眼睛一亮,“你就是我们班的高尔夫球运动员!你上周的比赛转播我看了,表现得太棒了!恭喜!我为你骄傲。”

  她居然是NCAA的studentathlete,美国人叫学生运动员,我们俗称的体育生!

  3

  NCAA是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熟悉NBA的人知道,NCAA每年为NBA输送新兵,相当于中国的国家青年队。美国人希望职业运动员至少拥有大学学历,要求他们读书比赛两不误。

  校高尔夫球队是Division1,甲A级,也就是说,罗C的赛期长达几乎整个学年。

  这期间,她一周至少训练20小时,时刻活在比赛排名和反复出差的压力里,缺课自己找辅导员补,错过考试自行与教授商量补考时间。

  作业,我想不出她拿什么时间写。作业和训练体力时间双耗,比赛更是少则缺课四五天,多则八九天。她才20岁。

  而我,仅仅是这里的学习压力,已经逼得我哭天喊地了。

  她到底怎么活下来的?

  我立变跟班,跟着跟着就懂了:12∶20下课,她端上三明治和咖啡去最近的图书馆自习,路上已经吃完午饭,写起作业旁若无人,时间一到,一句“再见”起身就走。整个上午,她简直每一秒钟都是掐着过的,一天的效率抵我三天。

  我高中时,月平均写小说6万字,成绩很差。班主任说,都是你上课写小说耽误的,必须把全部时间和心思放到学习上才有出路。后来,为了跟上大学进度,我首先放弃开学期间写作,直到遇见罗C。

  罗C每次上课,都是预习充分、带着问题的,我早已是迷妹,问她到底从哪里挤时间读课本,她说飞机上。

  “飞机上预习我也试过,太难受了,根本无法集中精神,还总有人送吃的打断你。学习还是图书馆里有效率,安静,还有旁人用行动鞭策你。”

  她说:“我也觉得。可是如果我不在飞机上看,我就真的没有时间看了。”

  原来,我成绩差不是因为写小说,而是我没有合理管控自己、利用时间。

  那门金融课,罗C结业成绩4.0,满分,拼尽全力拿到3.4的我在震惊中度过整个假期。

  从此以后,每一次坐不住和想放弃,我都强迫自己——“为了写作,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吧,我没有其他时间了”。

  我23岁这年,15万字的游记小说《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在学习和工作的间隙中写完了,畅销了。

  因为亲眼看见世上有人那么活着,20岁那年,我相信了曾经以为的不可能。

  2016年夏天,罗C打出总决赛最后一杆,高尔夫球队拿下NCAA全国冠军。

  4

  在Foster商学院,罗C不是个例。我想起罗C提起过,她18岁作为体育生入校时,受不了双重压力,要放弃文化课,随便学个简单专业混学位,把心思给高尔夫球的时候,得知网球队有个上海学姐是建筑工程系。罗C后来的高效,师承已经毕业的网球学姐。

  我忽然明白,我们都会变成学姐,毕业离开,但有些东西会永远留在这所学校,在一届又一届年轻的身体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它们是面对世界的态度、精神和习惯。

  我看见四年后,我已经不知在什么地方成家立业,抹眼泪学妹退去了稚嫩和焦躁,淡妆正装坐在24小时图书馆,微笑看着一张18岁面孔,告诉她,“三年之后你且看它。”

  这一种传承,深深扎根在大学这片土壤里,徐徐飘散在这方空气中,滋养着每一个路过的有心人。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