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报了班一上手,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闲庭信步的前提是学好基本功,否则球一会儿打到水池,一会儿进沙坑,根本没有乐趣而言。而且我的高尔夫教练也从不给我放空大脑的机会。相反,他总是灌输:打球一定要思考,击球前想策略,击球后想调整。高尔夫就像人生,要想自由,必先自律!
教练言传身教两不误,从热身开始,他就开始教导学员:“伟大领袖说过,人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每次击球前,他会重申:“目标要清楚,过程要把控。选择合适的球杆,调整好自己的动作细节,功到自然成,否则欲速则不达。”这时候,他热情膨胀,就像机场电视里的企业培训师。接下来,又是一番心理辅导:“出球没有完美的,无论落在球道、长草还是沙坑里,只能接受现实,忘记过去,朝既定的方向前进。无论多少人围观,压力都是自己给的,选择怎么打是你的自由。”我和学员同学都说,如果他像村上春树一样把对运动的感悟变成文字,大概也可以写一本《当我谈高尔夫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春树1978年开始写作,1982年开始跑步。据他说是因为喜欢就做下去了。1996年,在参加一次百公里超级马拉松后,村上对跑步没有了自然的热情。但是他走出困境的方法,是靠恢复跑步训练,慢慢找回那份热情。“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这句话我读不通也想不通,可是村上就这么做了。
我们的教练跟村上是同一个年代的人,行事也有相似之处。他坚信练习场打一万个球,下场会如有神助。于是催促我们挥杆、挥杆、击球、击球。遇到困难怎么办?坚持!
写作和运动,听上去是潇洒的事。但我自己码字或学球,觉得这两件事都不容易坚持。我不是那种一天能写一万字的天才作家,也没有天赋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项新的运动。当我写累了,写不出东西时去球场,在众目睽睽下击球,神经仍然是紧绷的,越想打好越打不好,往往數个小时也打不出几个好球。运动回来脑袋里满满的击球要领,放空的只有身体里的水分。还好,出汗多了,喝一罐啤酒,多吃点也不觉得内疚。
跟一个同事说起此事,他跟我说了他是怎么放空自己的。早年在异国勤工俭学,他最中意的事是去餐馆刷盘子。热水龙头一开,水哗哗地响,那时他可以什么都不想。忙一晚上,机械地冲去一摞摞盘子上的残羹冷炙后,算了工钱回去便倒头大睡。刷盘子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带薪有氧运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