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选择独居的年轻人

时间:2023/2/26 9:09:38  作者: 玮玮  热度: 64
  对于“空巢青年”的普遍畫像:一个人远离故乡,在大城市打拼,并一直是独居状态。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曾经写过一本《单身社会》,在该书中显示,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口中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向人们证实,这一数字背后绝非一时的潮流走向,事实上,这代表着自婴儿潮以来最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看来,这样的形态出现于现代发达的科技下,反而是一种革新力量的社会现象。

  空巢青年不再是一种标签,应该说它是一种生活态度。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经济实力较好,对婚姻持中立或保守观点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独居。

  独居的生活美学

  林舒很忙,以时尚买手的身份刚从上海时装周回到广州,每天在工作室待到晚上11点后回家。

  林舒学的是服装设计,2006年做起了时尚买手的工作,在创业前是华南最大的一个设计集合创意平台的买手总监和品牌运营,现在是自己品牌的创始人。

  她的独居生活并不无聊,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夜跑,和每天给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

  在认识林舒的前几年,她有微胖,胖对于时尚从业者来说简直是一个“杀手”,这意味着有许多衣服你无法穿上,但这并不是林舒开始夜跑的唯一理由。“2015年在伦敦时装周,因为时差没法睡觉,我就约了同行的买手去伦敦公园里跑步,从那之后我发现跑步的好处,独处、思考、身体在流汗,让内心变得更为沉静。”

  闲暇时,林舒邀约朋友们来家里晚宴,她的分享人格对朋友们来说是最好的礼物,朋友们纷纷撺掇她,应该开一个私厨餐厅,要不可惜了这么好的手艺。林舒笑笑说,做饭终归是一个人的事情。对于独居生活,林舒并不显得焦虑。“生活的质感,重要的不是多少人一起生活。我出生在一个热闹的大家族,母亲是一个操持了家庭一辈子的主妇,那是上一代人的选择,而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创业的林舒,似乎在独居和忙碌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角度。“如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又何须委屈迁就?你可以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得精彩。你可以选择养宠物、养花草、给自己做一顿早餐。那有什么区别呢?”

  “孤独等级”体验者

  苏妙从2009年开始做旅行摄影师,现在是一家瑞士旅行APP的签约作者,每个月会有一半的时间在旅途中。

  苏妙出生于1988年,今年刚好30岁。“你看过国际孤独等级表吗?从一个人去逛超市、吃饭、咖啡厅、看电影、吃火锅、KTV、看海、游乐园、搬家、做手术……各有等级。我应该算是重度空巢青年的代表。”

  “你不认为空巢青年这个词会让你有不舒服?”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所谓空巢青年应该都是自己的选择。时代已经变了,互联网的存在、科技的发展、婚恋观的多元化都催生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从大学毕业开始,我就从没有想过要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自由职业的这些年让我学会了安排自己的生活,即使是一个人生活,也会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不出一点差错。”

  苏妙聊起在选择自由职业生涯之前的一段和家庭的挣扎。

  “那时候年纪小,我不相信父母给我的那套规矩——工作、结婚、生子。80后的我们父母基本上都是60后,他们那一代人对生活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我们现在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公务员,可以选择互联网创业,也可以选择自由职业。话是这么说,那次大学毕业回家,和父母吵了三天,最后我们互相都没有说服对方,父母终究还是觉得失望。这样也好,我顺带就来了北京。在北京开始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不管你觉得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到这里来你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曾经也惶恐过自己的选择,但好在我喜爱的摄影给我带来了机遇,从杂志、活动、明星、广告到成为旅行摄影专栏的作者,我觉得这个时代的开放性给了年轻人不同的选择,我们并没有像父辈一样被困在一种选择上,慢慢地,父母开始接受了我的工作。”

  “孤独等级表的前7个阶段于我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我重点聊聊最后的三个级别:一个人看海(旅行)、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做手术。”

  独居的这些年中,苏妙不是没有过烦恼,搬家和进医院的经历,几乎是每个空巢青年的痛处,来自对未知和对生死的恐惧。“如果我一直是现在的情况,我一点都不担心我会从一个空巢青年变成一个空巢老年,因为我和我的独身朋友们早已经商量好,老了以后一起买一块地,盖一栋大别墅,我们可以过上一种老年群居的生活。”

  孤独经济

  李可可刚从日本东京大学毕业回国一年,最近一直在想,如何在国内开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人食餐厅。

  “在日本,一人文化延伸出了许多产品,一人食餐厅、MINIKTV、24小时健身房、社交型公寓等。线上服务于一人文化的产品也数不胜数,外卖、跑腿、视频博客都是现代年轻人独居状态的体现。而根据独居状态开发的产品,如单人动漫抱枕、单人饭量的电饭锅以及可以摆放在餐桌上的一人食隔板产品,受到日本年轻人的广泛喜欢。”

  对于离群索居的年轻人而言,他们不仅要在精神层面找到孤独的慰藉形式,伴随群体的增加,其带动的消费形态也变成了年轻人热衷的潮流。李可可和我说起他在日本看到的一人食餐厅,“日本餐馆盛行单人座位,有的品牌主打的就是为服务于一人而开发的食物套餐,甚至有些餐馆会在座位之间用隔板隔开。一人食餐厅与日本人独食文化有关,食物不应该只是果腹这样简单,也是享受自我独处时光的体验。”

  李可可发现,在国内,有海底捞已经开始设计一人进食火锅时有玩偶陪伴,在呷哺呷哺就可以吃到为一人准备的小火锅。

  李可可觉得目前这样的“孤独经济”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2018年年初,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调查中有61.47%的人表示平时会感觉孤独,而57.69%的孤独人群表示,会为了排解孤独产生消费,每月因孤独消费在1000元到5000元的人超过七成。

  也就是说,除了空巢青年之外,孤独经济指向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要面临的与自我相处有关的问题。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