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离开手机24小时是什么样的体验

时间:2023/2/2 8:29:04  作者: 水榭听风  热度: 47
  上午8点30分,李明上交手机;10点50分,李明开始追着志愿者要手机;11点40分,当志愿者要将手机交给其父亲保管时,李明哭了。

  这是8月5日发生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天马乡中心小学的一幕,李明是当地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由中国青年报社和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主办的2018暑期“快乐学校”四川省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中,“离开手机24小时”成为其中的一项主题。

  事实证明,无论是对农村孩子还是大学生志愿者,离开手机24小时都是不小的挑战。

  李明最喜欢玩的游戏是《王者荣耀》,接受采访时,李明表示自己平时玩游戏比较少,只是偶尔玩,也没充什么钱,只是过年时母亲给了150元的零花钱,用来买了游戏皮肤。

  旁边李明的同学代聪直接反驳:“他骗人。”代聪说,李明他们有一个游戏QQ群,都是村子里的同学,一起玩游戏,“他同学说过,他们常常打到(凌晨)两三点,买游戏皮肤花了3000多元,可有钱了。”

  李明手机很快被没收了,家长不允许他玩,“他什么时候悄悄拿走的,我们也不知道。”

  那一天,手机没有再回到李明手上。下午,志愿者去他家家访时,看见李明正坐在房间里发呆,他父亲仍在自己的店铺中忙碌,母亲在不远处打麻将。“我要打麻将,没有那么多时间管他。”李明母亲笑说。

  手机正成为农村孩子的“玩伴”,网络社交、刷视频、玩网游越来越成为他们生活的“标配”,每逢假期,大批农村孩子一面在网络世界中疯狂,一面在父母面前小心谨慎地“躲猫猫”。“手机成瘾”已不是某些个案。

  上小學四年级的邓宇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母亲回家,他家在东观镇邓家坝村,他母亲在南充市里上班,两地相隔近100公里,为节省路费,母亲半个月左右回来一趟。“妈妈手机安装了‘吃鸡’,爸爸和姐姐的手机没有。”邓宇说,玩“吃鸡”(又名“绝地求生”)的时候特别开心,觉得很放松。他坦言,爸妈不在的时候就想玩手机,但现在爸妈管得比较紧,机会比较少。

  离开手机那天,邓宇显得有些焦虑,他时不时看向收手机的书包,不断询问下课的时间。那天他带到学校的是他姐姐的手机,虽然没有“吃鸡”玩,但邓宇还是想“摸摸它”,“我也喜欢刷抖音。”他说,“一个一个刷下去,时间过得很快。”

  “离开手机的前几分钟,习惯性地翻口袋,却发现手机没了!离开一段时间后,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丢了,这24个小时里,最大的感觉是时间慢下来了。”志愿者张沛杰说。

  显然,对于许多习惯了手机在手的志愿者,“离开手机24小时”也是一段难熬的经历。

  活动当天,志愿者团队会留下一部手机用于拍摄服务现场的照片以及应对紧急事情的沟通,这部手机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它使用时的一举一动都会吸引四面而来的目光,同时也会成为志愿者们讨要回手机的理由。

  服务时,志愿者们对手机的渴望还不是很强烈,而当服务结束有空闲时间后,各种讨要手机的声音就多了起来“我就看看微信”“我看看有没有人找我”“我放个歌听”……种种理由不一而足。

  8月5日,由于天气过于炎热而担心孩子中暑,在天马乡中心小学服务的志愿者团队下午提早结束了服务活动。往常像这样的下午,志愿者们午休后会做一些娱乐活动,兴致起来弹弹吉他、唱唱歌。可是当天这些娱乐活动都“消失”了,大家都在各自屋中,有的在发呆,有的一直躺在床上,互相之间也少了交谈,生活突然变得索然无味。

  志愿者们最终也没能做到“离开手机24个小时”。当天晚上9点多,他们就拿回了上交的手机,有的回复社交软件上的留言,有的玩起了游戏。彼时,离活动结束还有10个小时。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