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一个武士去投奔他,孟尝君照例设宴款待并亲自作陪,在旁边布菜的服务员挡住了灯光,刚好把孟尝君挡在黑影里。那个武士误会了,以为服务员偷偷地给孟尝君端上好菜,心说:“把好菜留给自己,不让我吃,明显是瞧不起我!”于是拔腿要走。孟尝君多聪明啊,赶紧把自己的饭菜端到武士跟前。武士知道自己想左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当场拔出剑来抹了脖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点:一是孟尝君确实尊重门客,二是战国的武士太血性,第三则能说明战国时期流行分餐制。
分餐制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史前时代持续到隋唐时代,不过它跟卫生基本上没关系,主要是为了在等级上显示出差别:就餐者的地位越高,面前食案上摆放的饭菜数量越多。假如共餐的话,就体现不出高低贵贱了。
从隋唐开始,为了节约,共餐制逐渐取代分餐制。到了北宋,绝大多数饭局跟现代中餐宴席一样,一群吃货围着同一张餐桌向那七碟子八碗展开进攻。但是分餐制在宋朝还有一点遗留,一是寺院里的和尚仍然坚持分餐(现在依然如此),二是皇帝在大宴群臣的时候,群臣虽然共餐,皇帝本人还是独自占据着一张餐桌。
群臣共餐,皇帝分餐,这种规矩给御厨房带来了“创收”的机会。每到举行大宴的时候,御厨只需要精心备办皇帝的饭菜就行了,底下文武百官的宴席可以肆无忌惮地虚报预算和偷工减料。百官既吃不好,又吃不饱,还不敢向皇帝打小报告。第一,皇帝请客,再难吃也是恩典,不能不识相。第二,皇帝是分餐,他吃的跟你吃的不一样,你说这顿饭菜难吃,他会翻脸——明明很好吃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