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知识付费凉了吗

时间:2023/1/21 6:38:32  作者: 囡~_~囡  热度: 78
  通衡浙商资本创始人梁晓玮说,今天的知识付费行业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至少还有20倍的增长潜力。

  这是什么样的消费升级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永远忘不了2016年1月6日的场景。

  那天马东团队打造的“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上线,这是喜马拉雅最早的知识付费产品之一。产品上线当天,就带来500万元的收入。

  “当天我们特别嗨,每分钟刷一下数据,我知道,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来临了。”

  梁晓玮和余建军给知识付费划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2014年开始的泛知识阶段,中产阶级白领对知识的渴求和焦虑成为高晓松、罗振宇等火爆的前提条件。二是2015年、2016年最后的泛财经阶段。相比前一阶段,这个阶段更加务实、切口更小。吴晓波、秦朔在这一阶段成为大号。三是泛金融阶段。

  “从物质消费时代到知识消费时代,是史诗级的消费升级。”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称,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空闲时间超过三成用在了个人充电上。

  2017年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EugeneStiglitz在知乎Live开课,不到一小时的课程吸引了3万多名用户参加。以单笔9.9元的交易价格换算,这位经济学家一个小时就创造了近35万元的收益。这意味着只消按照这样的用户热度开20次课,他创造的收益就将超过2001年获得的诺贝尔奖奖金数。

  知识付费第三方观察平台新知榜的数据显示,知识付费用户最愿意为成长、人文、商业财经类课程埋单。

  值得对照观察的一个数据是:财经类课程仅上榜4个,却拿下了16%的销售额。这显示出用户对财经类课程付费意愿最高,财经类课程的单价也相对较高。

  喜马拉雅FM出品的《马东携奇葩天团亲授“好好说话”》、得到出品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蜻蜓FM出品的《矮大紧指北》分列销售榜前三名。

  在喜马拉雅APP中按照用户播放量排序所有财经类付费频道中,播放量排名前十的产品播放数均在400万以上,前两名的播放量更是达到1500万以上。

  “旧观念”向“新力量”低头

  “知识付费这个事情,(最开始)我个人是极不看好的。”梁晓玮说,他曾经坚信,互联网只要收费,就肯定做不下去。而现在,知识付费已经过热的判断在梁晓玮看来是目光短浅。

  在和投资界朋友讨论知识付费行业的潜力时,他总会讲这样一个故事:1999年,一位朋友告诉他,尽管觉得房价已经涨到山顶,以后估计不会再涨了,但自己还是下定决心买房子。这一年,杭州房价从2000元/平方米涨至3000元/平方米。不久后,梁晓玮以3500元/平方米的价格置产。梁晓玮确信,现在的知识付费行业,就是当年的房地产——至少還有20倍的增长潜力。

  不过,直到半年前,梁晓玮还在问余建军,知识付费,到底是谁在付费?余建军说,不是你们70后,也不是60后,是85后。

  梁晓玮想了半天,从自己孩子身上想通了。85后这批孩子,从小在打游戏的时候已经习惯在网上充值。

  用户参与比什么都重要

  今年25岁的齐佳圆(化名)是一名财经记者。从大学起,她就开始购买付费音频节目“新闻酸菜馆”了。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她发现,简单听听发散思维的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她的需要了。目前,齐佳圆付费订阅了财新的内容,也会在知乎Live听一些调查记者的分享课程。

  齐佳圆觉得,选择付费是对原创的支持,而一些第三方平台并非内容生产者,所以她选择了直接支持财新等原创平台。

  齐佳圆直言,付费肯定不是为了细水长流地学习,否则用户可以直接去图书馆自学。为知识付费往往更功利化,是利用别人的长时间阅读成果,获取结论和解读。如果二者的供需不那么匹配,就会出现问题。

  多份针对知识付费平台的报告显示,用户选择付费产品,往往是更关注内容生产者本人,而非平台。经济学博士、财经主持人马红漫直言,音频节目的讲者要标签化,要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讲者要清晰地找到比别人更强的一点,努力做到无限地放大。

  知识付费领域的大V薛兆丰也以个人风格独特吸引了众多用户。他认为公开课这样的教育方法打破了教育隔阂。他要力求让每个用户都能听懂。他的每节课程,都要保证两位课程主编听懂,不论说多少遍,直到两位主编说,好了,我听明白了,他才能走出录音棚。

  余建军说,和传统出版行业相比,知识付费更有“弹性”。传统出版业一本书的出版周期是一年,定价几十元,其中8%~12%将作为报酬付给作者。而知识付费课程的出版时间最短可以达到一个月。“客观来说,我们可以卖期货,只要用户对你有信任就可以买,边买边听,中间给你反馈,变成众创的过程,消费者参与意见反馈,内容创造者进行升级。”

  管清友进入知识付费行业后,对IP打造的思路很清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观察发现,仅靠个人IP进行内容生产来运营大V,是十分辛苦的。他希望创业项目能够超越个人IP,持续产出知识。打造内容生产平台才能培育出多个子IP。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