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那个当年殒命在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时间:2022/12/28 14:03:55  作者: 那些事  热度: 66
  在130年前,也就是19世纪 80年代末的巴黎,一个薄雾的早晨,有人在卢浮宫旁的塞纳河畔打捞起一具溺水而亡的少女尸体,按照当时的惯例,尸体被送往巴黎的停尸房,等待着人认领。

  停尸房里当值的医生不经意间看到这具被送来的无名女尸,立刻被女尸的容貌所吸引。

  可能因为是投水自尽,少女全身完好,没有丝毫外伤,更难得的是她面容淡定温柔,甚至有些可爱,她的眼睛闭上,但看起来好像随时都可以睁开。

  这种异样的美感折服了值班医生,在那个摄像技术还没有大众化普及的年代,欧洲国家流行着用石膏印模在刚死之人脸上制作“死亡面具”的风潮。

  这位医生立刻找来工匠用石膏涂抹在少女的脸上,将她临死时似笑非笑的模样保存了下来。

  很快,这个少女面容的石膏像就在法国的地下文艺沙龙流传起来,因为最终都没有人知道这个少女叫什么名字,身世如何,于是人们便叫她“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未知的身份,莫名的死因,难以言状的美感,这些因素不断勾起人们的遐想,无名少女的死亡面具也在巴黎艺术圈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出名。尤其是少女嘴角那微微一笑,无数艺术家为之倾倒,让她几乎成为和蒙娜丽莎比肩的女神。

  无数人在猜想着这个少女的身世和她所经历的一切。作家们以此为灵感写下了他们脑海里这位少女所经历的不幸。甚至咱们中国的当代大诗人冯至,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留学时就被书店里无名少女的雕像倾倒,也写下了散文《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他的笔下,“无名少女”成为被雕刻家抛弃的修道院女孩,因为无法让雕刻家雕出天使的脸庞而投河自尽。

  到了60年代,“塞纳河畔无名少女”的美丽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

  1958年美国医生PaterSafar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术,证明了往患者嘴里吹气可以起到急救的效果。

  为了推广这一跨时代的急救法,一个瑞典玩具商人AsmundLaerdal接到一单生意,为新生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术制作合适的教学用具。他决定做一个能引起人们学习兴趣的人体模型教具。

  这时他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在爷爷家墙上看到的“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的面具雕塑,那种有着自然外表,并且有亲和力的女性模样正是这种模型教具的不二人选。

  于是Asmund便以“無名少女”的模样为蓝本,制作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口对口人工呼吸训练人偶,并把它取名为“复苏安妮”。

  到了60年代,以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多项急救手段集合的心肺复苏术开始在全世界推广,“复苏安妮”也随着心肺复苏术的推广在全世界流传开来,成为最著名的急救训练人偶。

  而当年“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化身为“复苏安妮”,她美丽的脸庞从艺术家的小圈子里彻底走了出来,成为影响全世界的面容。

  相信当年殒命在塞纳河畔的少女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离开人世的最后一个美丽的瞬间,居然让千千万万的人在溺水后,有了可以和死神争夺生命的机会。

  这样的“美丽”大概最让人震撼吧。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