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 you,what would you do for love?
这句话里的单词乍一看都很简单,可赵丽颖的发音却明显是中式英语范儿,整体听下来就是下面酱似的效果:俺的油,窝特屋丢肚佛辣舞?
这不是赵丽颖第一次被群嘲“土”了,此前因为穿衣土、造型土、身材土等都招了不少黑,而这次,涉及Chinglish这个自从中国人学英语开始,就一直被讨论的话题,更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的确,像赵丽颖一样“口音太重”导致的说英文不洋气,一直是Chinglish受人诟病的最大问题。这一方面,其实和我们的英语教育环境有关。
各种花里胡哨的虚拟语态、过去式、现在式、定语从句用来应付考试,大家都只是一个劲儿地往死里背单词,虽然词汇量一测轻轻松松四五千那都不是事,可单词发音却全是靠备注汉字记下来的,比如good morning姑的毛宁,ponderous胖得若死。
发音不标准显得Chinglish,可用力过猛、发音太过标准同样会显得Chinglish。
因为和英伦腔比起来,中国人说英语很容易受追求字正腔圆的中文语调影响,把每个单词都说得十分清楚,却不知道怎么断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唱英文歌,尤其是英文快歌,经常是怎么学都跟不上人家的节奏,一句歌词明明有and或者will却很快就唱过去了好像压根没发音?其实就是轻重不分的问题。
年初在联合国代表中国青少年发言的王源就是一个例子。非英文母语环境下长大的他明显难逃中国式英语的怪圈:“this is a”被读成“贼死,一死,饿”,全程更是没有连读,因而视频流出后被不少人质疑英语太土。其实王源整段发言也算得上是台风落落大方,从其他与会人员的反应也能看出,大家都听懂了这位中国年轻人在说什么。在这种大场面上能说得这么流利、清晰、让人听得懂,着实没有什么纠结一两个单词的发音够不够英伦腔的必要。
如果你听过潘基文的英文发言更会发现,再销魂的口音也不耽误他胜任联合国秘书长,甚至还成为其人格魅力的一部分。虽然嘲讽他们口音的人不理解,但其中的道理十分简单:
语言是为了沟通,“说什么”永远比“怎么说”更重要。
这并不是鼓励口语不好的人放弃自己,说好英语在当下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可一个事实是:很多嘲讽同胞发音不好的人,自己压根儿无法流利使用这门语言。
他们一边拼命打击他人练习的积极性,眼高手低地每天嘲笑这个不够标准、那个不够原汁原味;一边对自己的地道英文发音自以为是,在最低级入门的发音和语法方面自我麻痹、裹足不前。
自以为发音好=效果好,可真到用英语的时候便只会一个个蹦单词,根本没有流利纯熟的自由交流和表达能力;有的人更是害怕因为口音不纯正被人笑话,就越来越不敢开口说话。
说到底,大家拼命学英语这么多年,目的就是拥有一条能获取更多文化养分和讯息资源的桥梁,而不是一副让自己被其桎梏、失去自由的枷锁。
没必要互相炫耀,更没必要互相歧视,整天追求着谁压过谁一头。
却忘了勇敢大声地说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让语言回到沟通的本来功能才是最重要的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