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杭州小笼包

时间:2022/11/23 16:26:15  作者: 沧月精灵  热度: 73
  小笼包,在杭州算常见物。小笼包是典型的江南格局,如苏州园林的精巧婉转,如越剧与吴语的浅吟低唱。你看它的吃法,就很不一般:

  一只好的小笼包,用筷子将其从笼内搛出时,便如水滴状,内里的馅与汤汁是沉甸甸的,把面皮拉长,悠悠荡荡,却并不会破。

  吃小笼包,要配一碟好醋,最宜用浙江的玫瑰醋,味淡而甘,醋里切了几缕姜丝。把那水滴状的小笼包,入醋蜻蜓点水那么一蘸,然后凑在嘴边,在面皮上小小地咬开个口子,吸吮里头的汤汁,那汤汁充盈,味感丰富,一时间满嘴鲜香。然后,再把小笼包整个塞入口中,气势磅礴地吃肉,嚼面皮,一起下肚。

  吃小笼包,讲求的是要趁热,一包汤汁要热得烫些才好。从来只有人等小笼包,没有小笼包等人的。小笼包凉了,皮子硬了,易掉底、跑汤。须是随吃随蒸,就笼上桌,食客早在桌边等候多时。

  一只小笼包,居然连多少道褶子都有讲究。蒸熟上桌之时,小笼的皮子,若婴儿的皮肤般吹弹可破,18道褶纹若隐若现。

  隔着那半透明的皮子,丰腴的猪肉和虾仁丁,内里的馅料及汤汁居然也是隐约可见。

  小笼包之所以多汁,全因为猪肉与肉皮冻的美妙结合。肉馅的肥瘦比例,须拿捏得好,而肉皮冻更是关键要素。肉皮要熬煮三四个小时,把肉里的胶质都煮出来,上去浮油,下去肉渣,只取中间清澈澄明的一段,冷却,放进冰柜,冻上一天一夜,制成肉皮冻。制作小笼包时,取出皮冻剁碎,与猪肉拌匀为馅。这样的小笼包,清爽宜口,多吃不腻。

  那是一个微雨的早晨,我要从兰州坐火车去武威。看时间尚早,就去吃了一碗牛肉面。出得门来,见牛肉面的隔壁就是一个挂着杭州小笼包招牌的早餐店。

  我问老板是哪里人。老板说,浙江的。浙江哪里。嵊州。嵊州我去过,越剧的故乡。后来才知道,杭州小笼包,所以能闻名全国,是跟嵊州人有大关系。

  有资料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打着“杭州小笼包”招牌的小吃店多达100家,但经营者几乎都是浙江嵊州人。在北京,嵊州人开的“杭州小笼包”有3000余家。

  整个嵊州,有5万人在全国各地蒸着小笼包。最初的原因,是嵊州的“嵊”字太生僻,很多人不认识,便有老板写了“杭州小笼包”的招牌。果然,这还真引来了好生意,于是其他人纷纷效仿。而今,越剧式微,这美好的唱腔已经不太听得到了。我突发奇想,嵊州人那么会做小笼包子,何不在每一间店里播放越剧呢。越剧与小笼包的完美结合,是不是能带来文化上的奇妙反应,一如小笼包中的那团肉皮冻?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