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获取陪伴的诡计

时间:2022/7/12 21:01:52  作者: 梦梦君儿  热度: 76
  如果你的朋友中有那种稀里糊涂的“糊涂虫”,你一定对抓狂、想要撞墙的感觉非常熟悉。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经常能够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她仍然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网速慢得要死,每月的花费却比宽带高出不少。她家旁边就是一个电信营业厅,朋友们无数次动员她去申请个宽带,十几分钟能办妥的事,她竟然拖了两年多。

  迷糊的人大多是“路痴”,此人也不例外,一个聚会地点去过三四次,哪怕有人把重要的路标都叮嘱一遍,下次她仍旧找不到。

  “糊涂虫”们善于让大脑进入一种“不思考”的状态——“办宽带,这个先放放,待会儿再想”,而结果就是“一直不去想”。任你的唾沫星子横飞,人家可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对于他们的种种“恶行”,旁人除了着急、愤慨之外,还会不解——举手之劳就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他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这背后是有玄机的。

  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记录过一个团体治疗小组中的成员,这位老兄是个极爱拖延的“糊涂虫”。每当大家可以帮助他时,此人就会拖延。有一天,他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一份教职,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正当大家为他欣喜之时,他又立刻让大家紧张起来,原来他还要花两个小时,填写一张教师资格申请表,这事他已经拖了很久,而明天就是截止日期。听到这个消息。每个人都有种盯着他马上把表填完的冲动。最后,最有母性的成员真就把他带回家,给他做饭,监督他把表填完。

  亚隆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况,终于读懂了这个人拖延的意义——那是一种寻求关注与陪伴的方式。

  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父母从小对她宠爱有加。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常用一种兴奋自豪的语气对人说:“小时候我父母从不让我吃一点苦。”可以想见,父母陪在身边,一定成为了她记忆中一幅无比美好、安稳的画面。而她日后种种稀里糊涂的举动,就像为了重温那个画面的“诱饵”。

  保持“迷糊”的状态,激发起周围人的担心、着急,“助人”特质强的人很快被诱导,一边数落着他们,一边冲上去帮忙,“糊涂虫”们于是获得了支持与陪伴。

  某种意义上讲,“糊涂虫”们也是胜利者,他们往往能够实现内心深处的愿望,我那位朋友的身边聚集了一群热心人。就是大家指责她的时候,她也安之若素,只不过,她也一直在付出代价——把自己变成“白痴”。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