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2年,还在上中学的郝景芳已经获得新概念作文奖,写作天赋在那时崭露头角。而她现在为人熟知的身份,除了雨果奖得主,还有清华大学物理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妥妥的一名学霸。
科幻小说写作要求极高,不是学霸别混科幻小说圈。
由于科幻小说写作要求极高,不但要把小说写得足够吸引人,写作时还要涉及大量专业背景知识,所以科幻大牛的知识储备都非常丰富,否则难以驾驭。
科幻小说写得好的作者,多数是学霸。创作了《银河三部曲》的著名科幻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就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读博期间成绩优秀,还参与过原子弹试验。他博士毕业后,在大学里当着副教授,教书多年后才开始专职从事科幻写作。《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先是在哈佛读了人类学,想想还不满足,又跨专业读了个医学博士,后来发现自己最想做的还是写科幻小说,再次弃医从文。而迈克尔·克莱顿在哈佛的学弟刘宇昆(就是把《三体》翻译成英文的那位),也是哈佛的法学硕士。
从1999年起,英国著名的科学杂志《Nature》开始首次登载科幻小说,这意味着科学界已经向科幻打开大门,希望加强科幻和科研的联系。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科幻作品的作者也多数是学霸。
科幻小说是文科与理科相结合的产物,科幻作者不但需要“跨界”,还要把故事情节和科学知识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科学与文学之间的平衡必须拿捏好,如果重文学而轻科学,很容易被斥为“这算哪门子科幻”;如果重科学而轻文学,则会被读者嫌弃一味炫学,故事无趣。把握好这个度,让文学与科学水乳交融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科幻小说创作的要点。
所谓学霸,不外是比其他人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如果学霸们把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转移到对社会、人性的观察和思考,往往比其他人看得更加透彻,写出来的作品也更加深刻。
科幻小说与中国流行的仙侠小说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
科幻小说虽然听着高大上,作者也多是学霸,但也不是孤芳自赏的阳春白雪。在国外,科幻小说不过是一种流行小说的类型,就跟中国的青春小说、仙侠小说这类畅销书一样。看看《侏罗纪公园》《云图》《火星救援》这些书在国外的销量就知道,老外完全是把这些书当通俗小说看。《三体》系列去年也为刘慈欣带来千万版税,说明科幻小说还是很受大众欢迎的。
科幻小说与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仙侠小说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这两种小说流派,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种种故事,科幻与仙侠的故事都脱离了现实的控制,在另一个世界的规则下,演绎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全新故事。首届雨果奖的最佳长篇小说《群星,我的归宿》,与仙侠文中的复仇逆袭流就非常相似,故事充满冒险和反转,这些套路在今天的网文资深读者看来应该很眼熟。
优秀的科幻小说,具有通俗性的同时,仍然保留着对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思考,对人类文明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这正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通俗的故事中,处处可见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创作科幻小说的学霸们,出于对科学和社会的责任感,把自己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写进了科幻小说中,让人读之感慨良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