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渡重洋来黑你
有这样一句话用来形容杜克和篮球之间的“爱情”:“杜克的人不看篮球,就像中国人不打乒乓球一样,无论你怎么解释,都没有人相信你。”为了一圆自己的“篮球梦”而选择杜克的人,在杜克大学本科生里超过30%,其中不乏拒绝了哈佛和耶鲁等名校而来的铁粉。
但是,跟那些天生自带主角光环的偶像明星一样,杜克大学也是“容易招黑体质”。就在2011年8月22日,北京举行了杜克大学蓝魔队中国行的第三站比赛,一边是中国国奥队,一边是杜克大学队,到了比赛尾声杜克球员罚球的时候,观众席里传来了带着汉堡味儿的中文:“没有!没有!”原来,这是杜克大学的“黑粉”在喝倒彩。甭管这中文说得对不对,在场的中国观众都惊呆了:你们这是跟杜克有多大的仇,远渡重洋来帮主场队黑你们自己人……
反正只要有杜克的比赛,收视率总是很高,但是全都是在吐槽:杜克输了就开心地骂,骂他们打得烂;杜克赢了就生气地骂,骂他们浪费了两个小时,没有带给观众吐槽的快乐。
教练说要听妈妈的话
为啥杜克大学的篮球这么牛?十有八九他们会告诉你,那是因为“K教练”。K教练,杜克人口中的“coach K”,全名迈克·沙舍夫斯基(Mike Krzyzewski),培养出多名NBA球星,曾率领蓝魔队10次闯入NCAA决赛,5次获得全国冠军,是全美胜场数最多的大学教练,胜数几近千场。
所谓“虎父无犬子”,这样的教练带出来的队伍自然是不好惹的。然而与K教练在训练场上所展现出的彪悍作风截然不同的是,他本人是个“听妈妈的话”的乖宝宝,并且人生信条是“永远和好人在一起”。
全队伍都是“好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告诉你,鸡汤倍儿好使,开挂我最强。在2015年全美锦标赛上,杜克一度落后,全队士气低迷,K教练把全队集合在一起,让大家盯着彼此的眼睛,真诚地告诉彼此:“只有互相依靠,我们才能充满干劲。要么一起赢,要么一起输!”全队热血沸腾地干了这碗鸡汤。重回赛场后,大一的队员格雷森·艾伦发动了技能“咆哮”,大喊一声“冲啊,杜克!”(“GO DUKE!”)瞬间爆发了气场。杜克队也被这声经典口号所激励,一举扭转了战局。后来K教练在总结这次比赛时,再一次动情地说道:“就在那一天,团队学会了诉说和倾听,我的团队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并夺得全国冠军。”
疯狂的K小镇
杜克大学的学生一直给人一种“学也疯狂,乐也疯狂”的感觉,因为他们不但成绩优异,学术能力与哈佛、耶鲁等常青藤学校不相上下,而且论玩乐,更是全国无校能敌。
杜克的疯狂时刻一般都紧跟篮球比赛的步伐,有时甚至远远走在赛季的前面。
由于卡梅隆室内球场篮球馆在2000年为表彰K教授而被命名为“教练K球场”,连带着球场外的帐篷小镇也被戏称为“K小镇”。这个每年只在三四月的赛季出现的K小镇,它的出现总是代表着:杜克人疯狂的时间到了!先不说奇葩的庆祝仪式,光是抽选一张入场门票,杜克大学都把“疯狂”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不是杜克的学生,自掏腰包看比赛还是很贵的。卡梅隆篮球馆的单场NCAA篮球比赛门票是65美元,这个水平已经高于NBA的平均门票价格,如果遇上热门比赛,对外价格甚至会超过100美元。但是,如果是杜克的学生想看比赛,只花200美元就可以买到一整季的全部门票——前提是你买得到。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便宜东西谁都想要,这导致学生票比普通门票更加一票难求。杜克大学不得不使用一种叫作“campout”的方式来决出谁才能拿到这张珍贵的门票。“campout”是一种露营游戏,凡是报名以“campout”方式来抽取门票的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指定场地上连续待上40多个小时,从周五下午6点一直到周日下午2点。当然,这两天半的时间可不是拿来给你刷朋友圈的,其间会有人不定时地吹哨,一听到吹哨子,大家就要按照自己的号码,到指定的地方去签到。总共会有十几次到二十几次不等的点名,如果有谁3次以上没有签到,就会自动出局。
由于“campout”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其间怕错过点名又不敢睡觉,所以大家一般都组队十几个人一起“刷副本”,如果队里有一个人抽到了票,大家也可以分享。据说各国学生消磨时间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美国学生会租一个房车彻夜喝酒派对,韩国学生搭个烧烤架去烧烤,中国学生则是研究国学——打麻将。
如果熬过了这两天半并且成功签到的话,恭喜你,入围抽签名单了。是的,你没看错,累死累活坚持两天半,中间根本不能睡觉,不能放空也不能淘宝,一次不落地全程签到之后,还仅仅只能进入抽签环节。
每年有很多学生都没有这个机会进入球场亲眼见证胜利的诞生。但是这样就能阻止杜克学生的疯狂了吗?当然不会!杜克大学最疯狂的庆祝仪式根本就不是在球场里鼓掌欢呼,而是在场外烧椅子!这是自1986年赢了宿敌北卡罗来纳大学之后诞生的传统。只要是赢了重要比赛,学生们就会搬来本科生宿舍楼下的一张长木凳,用长椅点燃篝火,据说有时也往里烧点儿万恶的教科书,或者讨厌的舍友的东西……
车尾上的派对
其实除了篮球比赛,杜克大学在许多赛事前都有狂欢派对,其中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车尾派对”(Tailgate Party)了。尤其是在橄榄球赛之前,学生们会穿着个性十足的衣服,清早就开着“皮卡”(一种驾驶室后方设有无车顶货箱的汽车),聚集在球场旁的停车场上,在啤酒瓶碰撞的声音中,开始一整天的狂欢。
之所以叫作“车尾派对”,是因为派对的舞台就是车尾。大家用汽车敞开的后挡板,或者后盖车厢来充当酒水食物的吧台,在这种场合下举行的派对就叫做“车尾派对”。
在美国,“车尾派对”只要在同一个地方办上几年,就很容易成为一种当地文化。杜克大学的“车尾派对”也是如此。来参加派对的不只是学生,也有一些慕名前来的“杜克粉”。号称是“橄榄球赛前热身加油聚会”的派对,往往开始于啤酒。除了狂轰滥炸式的干杯,还有热情的“啤酒洗礼”。大家互相把啤酒泼在对方的头上、身上,一边笑一边泼,颇有点傣族泼水节的意思。这还只是开始,等赢了比赛,庆祝仪式更是越闹越大,一个个都会被浇成“落汤鸡”,欢呼声彻夜不息,杜克大学上空的欢乐气氛久久不会散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