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美国中小学没有班干部

时间:2022/3/24 14:48:56  作者: callen  热度: 155
  女儿刚到美国时还在上小学,头一天放学回来,我问她:同学都认识了吧?班长啥样?

  班长?没班长。

  第二年,她跟着我们搬家,转到另一个州上七年级,头一天放学回来便告诉我:别说班长了,连班都没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居然没有固定的班集体

  美国公立中学基本实行学分制,同时入学的孩子,上的未必是同样的课。每门课程一般又分3种班:“普通班”“快班”和“荣誉班”,校方按成绩分班。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独一无二,有几门课,就要跑几间教室:这节课跟这一批同学在A教室上“快班”数学,下节课跟另一批学生去B教室上“荣誉班”社会学,大家都是上课聚首,下课分手。听他们说起同学来,不是说“我们班的张三、李四”,而是说“科学课上的托尼”,“英语课上的温迪”……

  没有固定的班集体,班干部可不就不存在了嘛。

  学生听课打瞌睡,该检讨的是老师

  既然如此,中国班干部承担的那些任务,在美国中小学里又由谁来干呢?

  对我们的疑问,女儿反问一句:能有什么任务啊?

  美国中小学的师生比较单纯、松散,老师只负责教自己那门课而已;而且,这里每个班的人数较少,就十几二十个学生,老师大可直接管理,什么发作业、收试卷、组织讨论……都用不着人辅助,更用不着设学生干部这个“夹心层”来上传下达。

  至于学习秩序,课堂上,根本不要求正襟危坐,不要求鸦雀无声,要的就是自由自在地学习、七嘴八舌地交流,只要不影响他人。真要是学生听课思想开小差、打瞌睡,该反省、该检讨的首先就是老师自己。

  要锻炼能力?请加入社团

  学生没机会当班干部,会不会没了锻炼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机会?

  事实上,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公益精神和团队作风的方式,在美国中小学里并不缺乏——这就要靠形形色色的课外组织。

  美国小学中少见学生社团——毕竟年龄太小;但在中学里,各种学生社团五花八门。科学院、合唱队、模拟联合国、未来老师联合会、反对酒驾联合会、长跑队、网球队、滑雪队……“我所有的朋友都至少在两个社团里”,而她本人,据我所知,参加了至少5个社团。

  社团的领导班子都是学生通过竞选上任,没有老师指定一说。

  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也可自己创办社团。像我女儿,本来在高中的《艺术家》杂志担任诗歌编辑,但她觉得这个杂志办得死气沉沉,多次提出改革建议未被采纳,索性在十年级时另立门户,开办一份新刊物《剪影》:自己找老师当顾问、征聘编辑,自己筹款——我不得不开车送她去本地的商业区,让她一家家去游说老板慷慨解囊,掏出区区三五十美元的广告费,然后自己组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真算得上是全方位的锻炼。

  想进“学生政府”得竞选

  在美国所有的学生社团中,唯一与中国的学生会和班干部有点相似的,只能是学生自治会,或者叫“学生政府”。

  不用说,想当学生自治会委员,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竞选。得票最高的,就成为校学生自治会会长,秘书等其他职位也顺序产生。要搞什么活动,都由这个班子定下蓝图,再去跟各部门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

  如前所述,美国中学不设“班”,学生自治会下面没有基层,组织活动相当不易。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自治会的委员往往都会被名牌大学录取——他们能当选,能组织活动,本身就体现了领导能力,这正是各大学争相收揽的人才。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