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管三七二十一”说起
有一则小幽默:3乘7等于多少?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写了22。当然,这是对小孩说的,玩儿的。那么,不管三七二十一,能改为不管三七二十二吗?这在说笑话!这是众人皆知的乘法口诀。可稍微冷僻一点的,恐怕有不少人不甚了了。昨晚看电视剧,见一句台词:你怎么一推四五六。这“一推四五六”我可没听见过。倒是有个“一退(推)六二五”,可算歇后语,用在该处可也(形容某人对事情的推诿)。它的来源是“斤求两、两求斤”口诀。过去的老市秤是16两制,日常生活中算账常要用到这口诀。“斤求两”好算,是乘法。“两求斤”就难了,要用除法。1两合多少斤?那便是1/16=0。0625(斤),编成口诀即“一退六二五”。“退”指退一位,此位则为0(即十分位为0)。1--15两都有口诀,免得临时去作除法。 歇后语、民间口头俗语,不像成语那样严谨,但大多也是有出处或者是约定俗成的。一般不可随意改动。譬如,说某件事做得麻利:三下五除(去)二,事情办妥了。再如,我们形容一个人坐上桌啥也不问 只顾吃,说他“七(吃)上二去五成十”(我们家乡土话七与吃同音)。这两句是珠算加法口诀,其数字也是不能改的。
说到吃,这就说说吃螃蟹。现在时兴的是大闸蟹。若干年前初闻此名,我以为是某地的特殊品牌,跟“闸”有关。时间一长,始知不然,似乎跟“闸”无甚瓜葛。螃蟹皆有螯,像钳子,也就是夹子。当然,这夹子有大有小。大则里面肉多。我窃以为,这“大闸蟹”其实该叫“大夹蟹”。如今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世上以讹传讹的事并不鲜见。这儿我想说一下常听到有人说的一句歇后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样说,其实把意思弄拧了。对此,难免有人要“打破砂锅——璺(问)到底”。我这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想想,还是多说几句,把话说清楚。 我们不妨比较下面两句:(1)跳进清水塘也洗不清。(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前一句意思很清楚:水清却不能洗清。应该能洗清却洗不清,这中间就有一个转折,故句中用“也”,起转折作用。而后一句里,因为黄河水夹带大量泥沙,浑浊,所以洗不清,自然洗不清,顺理成章,岂有什么转折。故句中不该用“也”。用“也”就错了。实应为:跳进黄河洗不清。 其实,“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与上面我引用的两句歇后语,以及“竹篮打水一场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等,句式结构是一样的。句中也可加破折号或逗号,或者加“是”字,如:跳进黄河是洗不清。反之,上面句中的破折号、逗号、是,也可不用。总而言之,在这句中加上“也”,实乃蛇足。
(2014·1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