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条件反射限制了人的可能性

时间:2020/6/4 10:19:30  作者: stardust  热度: 1112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家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一件事情,然后做这件事就变得熟练,这就形成了条件发射。条件反射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任何职业中都要用到条件反射。

  在我的记忆里,应用条件反射最多的时期当然是学生时代。评价一个学生是好学生和差学生,几乎就是看考试成绩的高低。好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学习同一个知识,他们形成的反射弧肯定比差学生的牢固。考试的时候应用条件反射能及时记起来,拿的分数自然也就比差学生高。这一点在初中可能不太明显,有些学生凭借自己的天赋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条件反射,而其他学生可能不具备这个能力,形成得比较慢。但到了高中、大学,学习的任务变多了,大脑的发育普通人都差不多,即形成条件反射所需的时间也差不多,一些熟练应用条件反射的学生就开始冒尖,而其他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开始变得平庸。

  我在刚进入大学后,也感觉自己只是个分数平庸的学生,但是那时我对专业书本上的知识持怀疑态度,我一直想弄懂它的起因经过结果,我还以为考试就是凭借自己的推断得出结果,这些在现在看来就很可笑,因为答案在你进考场之前就应该已经准备好,而不是进考场之后想出来的。在经历了考试失败无数次,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

  条件反射的优势是那么的强大,以致于人一旦使用就根本放不下它。我是怎么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呢?在我大学初,我酷爱玩一款moba游戏,当时的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感,脑子里充满了各种玩的思路,这样那样的理解和自己的创意。中间由于学习的缘故,我放下了它,直到现在我又有空来重温他,我第一时间想的是我应该网上学习主播的思路,学习他们的玩法,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然后玩好它。确实我只要形成玩这款游戏所需要的条件反射,我能玩好它。但是它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意义,那种creation,那种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它已经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一个只要把时间花进去就能玩好,而我没有收获任何新的事情,我觉得已经没必要玩了,因为我还有更多重要的事。但这一切是怎么形成的呢?因为我在大学后期为了毕业、升学,也开始应用条件反射,一遍又一遍地刷题,一遍又一遍地看教学视频。条件反射是做事的一条捷径,不用去探究它是为什么,just do it,只要花时间进去我就会收获。

  然而条件反射却能抹杀可能性。在第一个条件反射出来之前,人是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但大多数情况下没人会记得失败,只记得成功的那次。也许条件反射出来的时候并不完美,在时间的长河中它慢慢完善,但我们只会记住已经完善的那个。但哲学上认为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那些曾经失败的经历在不同时期它可能成为正确的方法。但我们长期形成条件反射已经有了惯性,认为我们大多数情况下的做法是理所应当的,从不会想它是怎么来的,于是我们做事的时候再也没有其他可能性。

  在《霸王别姬》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当程蝶衣给一帮学戏的后进晚辈讲京剧的情境的时候,他自小收留的小徒弟小四儿质疑他说不明白时,他当时说:等你流上三船五车的汗,你就明白了。但是小四他是真不明白,他也不想明白,可是我们都明白,想成为程蝶衣就要走程蝶衣的路。但是如果想成为像程蝶衣一样的梨园大拿,又要有所不同,仅仅只靠三船五车的汗是不够的,还需要创新。

  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成功的秘诀离不开汗水、坚持,条件反射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文学界的朋友可能个个都是饱学鸿儒,熟读四书五经,深谙孔孟之道。但是仅仅是重复经典,那他最多也只能是经典。当一条路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到那个百家争鸣的起点,或者起点的起点,看看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条件反射的高效率性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同时,也限制了我们自身的想法。因此人在选择最优解的时候,也应该看看其他的方法,跳出那种本能上认为对的的思路。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