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正文

情感故事 生活琐记 工作札记 资料网摘 文学随笔 校园纪事 游历笔记 往事悠悠 宝宝丫语 其它日记

河的上游

时间:2011/7/28 16:56:18  作者: 肖复  热度: 976

    河的上游有什么?

    河的上游有事情的真相;河的上游有可以根除的办法。就看你愿不愿意走去看一看。

    我来讲一个有关于社会心理学的故事。

    有一条河,河边有一群人。河可以只是一条河,也可以代表着别的什么;这群人可以只是普通的一群人,但也可以代表着别的什么。就随你怎么看。

    这群人各自在河边做着事情,但并不仰赖这条河为生。

    有一天,一个溺水者从上游漂了下来,当然,还没有死,一面大呼着救命呢。这群人中有一些跑过去看了,看着看着,就有人打算去救,但被旁人拉住,终于有个人跳下水去把那人救了上来。

    又有一天,一个溺水者从上游漂了下来,当然,也还没有死的,一面大呼着救命。这群人中有一些跑过去看了,看着看着,就有人打算去救,但被旁人拉住,还是上次那个人跳下水去把那人救了上来。

    还有一天,一个溺水者从上游漂了下来,当然,仍然还没有死,一面大呼着救命呢。这群人中有一些跑过去看了,看着看着,就有人打算去救,但被旁人拉住,还是上次那个人跳下水去,但不知怎么的,他把那溺水者推到岸边,自己却沉下去了。

    此后的事情,是几个人合伙搞了个打捞公司,他们的第一桩生意,就是把那个救人的人的尸体打捞上来,赚了两千块。以后经常会有溺水者从上游漂下来,不管死活,他们都捞,但前提是先交钱。再以后,这家公司的生意一直很好。

    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到河的上游去看一看呢?我想,倘使那个救人的人还没有死,或许他在那一次之后就会去看一看的。但是他已然被淹死了。

    把这个故事再改一改,是这样的:

    有一条河,河边有一群人。河可以只是一条河,也可以代表着别的什么;这群人可以只是普通的一群人,但也可以代表着别的什么。就随你怎么看。

    这群人各自在河边做着事情,也全都仰赖这条河为生,他们吃这河里的水、鱼以及别的什么,河里的水还要浇灌庄稼,供养牲口等等。总之,没有了这条河,这群人难以活命。

    有一天,一具什么东西的尸体从上游漂了下来。这群人都跑过去看了,看着看着,就一起嚷叫着要去捞上来,在很费了不少功夫之后,终于这具尸骸被清除掉,维护了河水的清净。

    又有一天,一具什么东西的尸体从上游漂了下来。这群人中的一大半都跑过去看了,看着看着,就一起嚷叫着要去捞上来,在很费了不少功夫之后,终于这具尸骸被清除掉,维护了河水的清净。

    还有一天,一具什么东西的尸体从上游漂了下来。这群人中的一小半跑过去看,看着看着,只有几个人嚷叫着要去捞上来,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这具尸骸被清除掉,维护了河水的清净。

    此后的事情,是这几个人合伙搞了个打捞公司,他们按月从这群人中间收取一些钱(这个后来就叫“收税”了),然后每次负责打捞河里的尸骸,以维护河里的清净、大家的平稳的生活。

    但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到河的上游去看一看呢?我想,总有一天会有人去的。

    前些时候是出了个药家鑫,后一点有个“赛家鑫”,这两天又揪出个赛锐,这河里的“死尸”,当真是层出不穷。本来,我是属于在第二次出现死尸就不会去捞甚至不会去看一眼的一类人,一则素性如此,一则因为它们太繁、太厌,让那些“打捞公司”去清理就好了。我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其实很不少的。然而不曾想“打捞公司”和“死尸”之间还有什么“猫腻”,他们竟对于某些“死尸”放任自流了。

    这还了得。

    群情是很激愤起来了,于是就声讨,发声明,表态度,放狠话、脏话甚至粗话,既对着那些没被捞上来的“死尸”,更对那“打捞公司”。我开始也跟着喊了几嗓子的,后来,被放任自流的“死尸”多了,我也就觉得无聊。这样隔三岔五的总有“死尸”漂下来,即便“打捞公司”愿意捞,也未必捞得过来,而况他们也偶然会有别样原因在:譬如说这“死尸”还没有腐烂到那一步不会污染了河水啊;还譬如说那其实不过是别的东西你们看错了啊。总之,是终于“放任自流”了。但是,河里的脏污确是愈多起来,简直有些让人难以安住了。因为,有些“死尸”没有捞而终至于沉下去;还有些,是虽然打算去捞,但是“缓期两年再捞”,其时这样的“死尸”们早就都沉到不知哪里去了。

    反正在这里还有许多人在无休止的纠缠着,“打捞公司”也总不会丝毫不在意“纳税人”的声音的,有这么多人在叫嚷,多我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如此,我不如到河的上游看看去。

    其实药家鑫、“赛家鑫”以及赛锐他们,未必一出生就成了药家鑫、“赛家鑫”以及赛锐的。他们一开始其实就是一粒很我们差不多的“种子”,虽然种子有它的物种限制,譬如一颗萝卜种子绝不可能长个西瓜出来,但它的长好长坏,却跟它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以及栽培它的人的施肥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后天的教养很重要。

    我所说的“河的上游”,就是在他们还没有变成“死尸”的时候。不管怎样的萝卜或者西瓜种子,倘使它所处的环境是:土壤又很贫瘠;气候又冷热不定、旱涝无时;播下它的人也是漠不关心,甚至任它自生自灭。我想,处于这样环境的萝卜或者西瓜再或者白菜种子,能长成一株好的萝卜、西瓜或者白菜,那就真是天大的奇迹了。简直就是比中个几千万大奖的奇迹还要奇迹得多。

    现在的很多人,很多的人的“种子”,也都处在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中国的现状,真的不必再去费心解说什么,只消每天打开个新闻页面,其实也就等于打开个丑闻、恶闻甚至“耸人听闻”的窗户了。小的是数说不清,重大的如客车大火高铁脱轨之类,也是“不胜枚举”。难道真的就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依我的眼光来看是并没什么好事。

    但或许也有一些,但是再仔细的看一看,又可以在这“或许有的一些好事”里面挑出几个不真的来。譬如假装的便是一类,这在现在是叫做“作秀”的;还有类似于“塞翁”的所谓好事,就是先丢了一匹马,后来捡回了一匹马,这叫失而复得,简直可以喜极而泣的;再或者有个有势力的人先杀了几个人,后来终于给抓住,给抓住却不能让他偿命,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可以叫他偿命了。于是这也成为一件不小的好事,正义伸张了嘛。你要不信这是好事,看看有人放鞭炮庆祝就信了。在把这几样挑拣出来以后,那“或许有的一些好事”里面就“所剩无几”了。但我说的是“所剩无几”,其实也还是有的,只是不多。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还没有成为厌世家。

    我们到了“河的上游”看了一看之后,就可以想出疗救的办法来了。就是要改变一整个的这个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主要有这么些影响因素:一是家庭影响;一是学校影响;一是同伴影响。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以及气候以及所处地理位置之类的倒在其次。

    父母的影响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否则我们看不到那么多的由共同父母教养出来的兄弟姐妹之间是那么的迥然不同,也看不到那么多的父母会为子女的不当行为而心碎;很多时候,老师的影响也很重要,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个学生会更遵从老师的学习安排;但更多的时候,影响青少年的是他们的同伴。一个吸烟喝酒的父亲要教出一个吸烟喝酒的儿子,比一群吸烟喝酒的玩伴教出一个也吸烟喝酒的“同志”要难得多。

    所以,关起门来教养孩子是不行的,托付给老师也用处不大,还要控制他(她)会跟着一群怎样的玩伴。但即便这些都做好了,外在的环境仍然是关键,整个的社会都是这个样子,哪里还有可能“独善其身”的。于是,这就需要孔孟的学说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还是那些老话,那些我说着都很有些不好意思的老话:要改良这一整个的大环境,就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己做起。一面这样的教养、对待、示范给自己子女,一面也同样对待别人们的子女。我们的每一个人,就组成了“种子”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土壤、气候、地势、以及关注与培养。我们想要“种子”会长成什么样,全取决于我们给他们造成了怎样的环境。我们也不能等他们有些“懂事”之后才致力,实在是老早就要开始。譬如要使一粒种子能长成好的植株,先就要它是好种子,所以我们会选择好的植株的种子做我们撒播的种子。这样,就需要在“为人父母”以前就做好准备,使自己有一个健全的身心,一面也不使那些污浊之物侵害了将来的、就来的以及已来的“种子”们。

    现如今的人们,是“大道理都懂的”,但我还是要厚着脸皮再说些这样的话:只要是还想这社会有些改良的,还愿意自己的子女能生活得更好的人们,就从现在开始做起,先改良自己,再一同改良环境。即便仍有不少的顽固分子在,但我们自己改良了,再带动不少的子女也好起来,让这个改良的队伍愈发壮大起来,我相信,总有一天这社会会好起来的。

    最后,为了不让人太生厌,我也还要来说些新鲜的东西,就是关于废除死刑的。我以为,这个问题其实是不成其为问题的,至少是现在不成其为问题。这就好比河里的许多“死尸”,清理还是不清理呢?我的意见是,只要还有这样的腐败的“死尸”在,就一定是要清理的,否则我们究竟会被全部毒死。但当务之急,是我们应该不让这河里再漂来新的“死尸”。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我们都走到河的上游去,去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去想一想有什么疗救的法,再去实行起来。

    河的上游有什么呢?

    河的上游有事情的真相;河的上游有可以根除的办法。就看你愿不愿意走去看一看,甚至于做些什么。

                                         肖   复
                                         7月25日

  •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