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散文随笔 外国文学 杂志 小说 名家文集 评论鉴赏 文学理论 诗词戏剧 文学名著 影视资源

《小人物日记》_Diary of Nobody_乔治·格罗史密斯 著

时间:2022/12/2 作者: 柒柒柒安安 热度: 143

  《小人物日记》(Diary of Nobody,1891)托名是小职员查尔斯·普特尔的日记,实为虚构作品, 作者是乔治·格罗史密斯(GeorgeGrossmith,1848——1912)和他的弟弟威登 (WeedonGrossmith,1852——1919)。后者还为该书画了生动有趣的插图。先是在幽默杂志《潘趣》(Punch)连载,后来才结集成书。该书问世百余年,普特尔的名字Pooter进入了日常英语,用来指称某一类在郊区生活的古板守旧的中产人士,还派生出Pooterish一词。这本书虽然在正统文学史中地位不太显要,却是雅俗共赏,很受欢迎,直到现在影响绵绵未绝。《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牛津出版社近时推出的《英美文化词典》里都有相关的词条。


《小人物日记》_Diary of Nobody_乔治·格罗史密斯 著.png

  小说提要

  

  查尔斯·普特尔是个公司小职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却也过得心满意足:在郊区安了新家;老板对他很照顾;妻子也与他情投意合;还有两个关系“老不赖”的街坊朋友。踌躇满志之下老普开始写日记,当然都是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太阳底下无新事。偶尔有机会参加一个上等人的聚会,虽弄得鸡飞狗跳、洋相出尽,可老普也并不以为意,他生活的目标是成为个体面的绅士,当然他最终达到了,努力没有白费。

  自从日记出版后,老普成了英国的名人,他的名字pooter进入了日常英语,还派生了pooterish一词,用来指某一类在郊区生活的古板守旧的中产人士;该日记也被认为是部维多利亚全盛期郊区生活的“编年史”。当然,老普是被虚构出来的一个“典型”,他的刻板老套、乏味虚荣、容易满足、没有幽默感等,既让人发笑,也令人同情。英国讽刺艺术的精妙于此中毕现。钱锺书先生将此书“叹为奇作”,“惊其设想之巧”,认为“世间真实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围”。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乔治·格罗史密斯(George Grossmith) (英国)威登·格罗史密斯(Weedon Grossmith) 译者:孙仲旭乔治·格罗史密斯(George Grossmith,1847.1 2.9 -1912.3.1 )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喜剧演员、作家、歌手,是当时有名的多伊利·卡特剧团(Richard D'OylyCarte)的台柱。威登·格罗史密斯(Weedon Grossmith,1854.6.9 -1919.6.1 4),其弟,也是一名优秀演员、画家。由二人合著的《小人物日记》是典型的“英国式幽默”的代表,被英国讽刺小说大师伊夫林·沃称为“世界上最有趣的小说”。小说出版后,主人公普特成了英国的名人,其名字pooter进入了日常英语,并派生出pooterish一词,用来指某一类生活在郊区的古板守旧的中产人士。小说也被认为是维多利亚全盛时期郊区生活的“编年史”。

  

  评论

  我国著名学者钱锺书

  我国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对此书也是偏爱有加。不久前出版的《钱锺书手稿集》中有一段相关的文字。那是《手稿》卷一“容安馆札记”的百九二条。其中说道:

  “余一九三六年夏游巴黎,行箧未携英文小说,偶于旧书肆(此处原有“得”字,涂去)DiaryofNobody,姑购归阅之,叹为奇作,绛亦有同好。一九四0年此书收入“Everyman'sLibrary”,而V.S.Pritchett复作文张之(见InMyGoodBooks,pp.87ff),知者稍多矣。[JohnBetjeman谓T.S.Eliot亦喜此书(T.S.Eliot:ASymposium,compiledbyR.March&Tambimuttu,p.92)。)近日圆女方取读,因复披寻,益惊设想之巧,世间真实情事皆不能出其范围……

  “这条札记半是回忆购书读书的经过,半是联想和议论。谈及艾略特“亦喜此书”的态度以及某些细节与《龚古尔日记》的类似之处时,相关引文的出处和页码一一在案。由此得知钱先生一家人对这本不很出名的小书的喜爱超乎寻常,将它“叹为奇作”。

  “小说的主人公普特尔先生在一家伦敦公司兢兢业业服务多年,终于在年届知天命之时搬进市郊良好地段一处有六室外加早餐间(“还不算地下室”)的小楼“劳瑞屋”。虽然是所老房子,又在铁路近旁,他和他“亲爱的妻子卡丽”已是心满意足。对于老普,此番搬迁是人生中更上层楼的新开端,于是他踌躇满志地开始写日志,记下了那些居家度日、柴米油盐的事儿。

  “《小人物日记》讲述的实实在在是正经人普特尔的幸福生活。小市民家常的微末细节让很多人感到亲切。与中国工人贫嘴张大民相比,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下层中产者老普的日子在物质上远远更丰足。但是攀附“绅士”的势利心态却反衬出他生活的局促、黯淡和难堪。对老普的贴切而尖刻的讥讽英国味儿十足,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一个社会群体的有一定深度的自省和自嘲。这在当下五花八门的中国文字中倒似乎不太多见。 Charles Pooter住在城郊结合处,在一家公司里面已经工作了20年(稳定如斯),儿子在别的地方工作,家里有一个佣人,有两三个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夫妻的生活情况大多数是这样的:早晨一起吃早餐,然后上班,下班之后和这两三个朋友坐在火炉边或者是露台上消磨晚上的时光——波澜不惊的生活,没有些许金戈铁马的激情,就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一样,所以他的“小人物”的典型代表。

  他会和朋友吹牛,说自己的酒窖里面藏满了上好的威士忌,而事实上却打发自己的佣人去镇上的杂货铺子卖劣质的酒来取暖,更糟糕的是居然被朋友当面揭穿;走后门领了伦敦一家剧院的票来招待自己老婆的同学,却发现这些票根本没有办法用,结果还让同学夫妇自己埋单欣赏了一出并不十分精彩的戏剧;听到自己的同事说某个品牌的油漆很好,就在下班之后买了很多红色油漆(他最喜欢的颜色),然后把自己的家刷了一遍,甚至是浴缸,结果发现浴缸里盛了热水之后油漆开始融化,自己变成了第二个在浴缸中的马拉(你能想象他发现自己双手沾满鲜红的油漆时的惊讶);把朋友的拐杖弄坏了,不得不买个新的还给别人,还要和老婆撒谎说新买的拐杖只花了两个先令(事实上花了四个便士);给别人写信以示感谢,结果拼错了一个单词,为此懊悔不已,觉得犯下了很大的错误;他对妻子的爱朴素简单,虽然有的时候也为了不起眼的事情大动肝火,当妻子搬到朋友家住之后,又热切盼望着亲爱的Carrie能够回来;他常常对自己发明的幽默自恋不已,如果别人不觉得好笑,他就会觉得别人没有幽默感;儿子是个二十岁的楞头小伙子,我行我素,仅仅因为不喜欢那个银行的工作就辞职了,让做父亲的大为恼怒;她总觉得儿子是个孩子,当不得不承认孩子已经是成年人的事实后,第一次给儿子递烟,却被儿子拒绝说还是自己的雪茄比较好抽;因为被市长大人邀请参加晚宴,提前三个小时做了隆重的准备,结果还是在晚宴上大出洋相:他几乎不认识任何人(甚至连镇子上的地板工都比他认识的人多),和妻子跳华尔兹的时候重重的摔在地板上;因为没有赶上火车回家,不得不租用车辆,为此多花了六个便士就懊悔不已……这些可爱的小故事,总让人读来有亲切的感觉,作为小人物的我们,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平淡的没有风险,却突兀的让人不能接受。

  

  互联网

  

  从互联网上得知,《小人物日记》仍在出版,新书二十美元一本。读者随着作者站在高处看老普之流表演,自觉远胜他们一筹心下很是欣喜,又不时在他们身上认出自己的影子不免有点怵惕;得到不少消遣愉悦,不经意间也得了小小的教化,一代一代,仍没看厌。”


下载权限:
月卡会员|年卡会员|永久会员 可免费下载

价格: 10 e币 会员价 8 e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