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代心学宗师,从被囚诏狱到被贬龙场,他经历九死一生。从南赣剿匪平宁王之乱一路所向无敌,他一生最爱是讲学,他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五百年过去了,他提出的知行合一、事上炼、致良知又将如何影响今天的我们呢?
几张图看懂杨明心学
传奇开始的地方.mp4
宣官那个坑mp4
理学那道坎儿.mp4
致良知0.mp4
破心中贼难.mp4
破山中贼易.mp4
心学也是心理学.mp4
秋风扫落叶.mp4
一封“情书”.mp4 .
两个余挑人.mp4
爱是讲学.mp4
三个七零后.mp4
事上炼.mp4
父亲那座山.mp4
龙场悟道mp4
生死那道关.mp4
知行合一-.mp4
决战都阳湖.mp4
战或不战.mp4
善恶之间.mp4
心学归于致良知.mp4
此心光明.mp4
艰难时世.mp4
心智的较量.mp4
叛逆的儿子.mp4
心学的正能量.mp4
《五百年来王阳明》是郦波创作的哲学著作,2017年8月首次出版。
《五百年来王阳明》中,郦波通过王阳明苦难辉煌的一生,展现心学的强大力量,揭示心学的精华——“心外无物”,成就事业,格局始于立志;“知行合一”,思想要转化为行动,实干兴邦;“致良知”,人生要有大境界。
2018年4月23日,该书入选2017中国好书人文社科类图书。
内容简介
在该书中,著者一方面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故事,采用白描、类比和引申等手法,对王阳明的人生传奇故事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展示了一个生动传神的“王阳明”;另一方面从当代视角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进行了现代阐释,向读者讲述了王阳明如何一步步地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总共二十三章,其主线沿着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发展而展开。前四章的“父亲那座山”“理学那道坎”“宦官那个坑”和“生死那道关”等形象地讲述了王阳明从出生到龙场悟道前的曲折经历。在第六章到第十一章的内容中,著者主要讲述了王阳明主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心学思想的精髓之处。从第十二章到第十九章,著者主要讲述了王阳明平江西匪患和平宁王之乱的事功,这是其学说在现实实践中的展现。从第二十章到二十三章,著者主要讲述了王阳明的第三次悟道以及最终以此心光明的方式辞世。
作品鉴赏
该书不仅为读者讲述王阳明的传奇故事,拨开云雾,再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王阳明,而且还注重分析王阳明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让读者再次领悟了五百年来王阳明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影响。在介绍阳明心学时,强调王阳明及思想对明代徐阶、张居正、徐文长、汤显祖、袁宏道、李贽、徐光启,到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近代曾国藩、左宗棠,民国的孙中山、宋教仁、章太炎、蒋介石等历史名人的影响,他们都是王阳明的忠实信徒。甚至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一论断也是从阳明心学得到启发而提出的。不仅如此,王阳明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道道阳明旋风,对当地社会风尚和思想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如王阳明龙场顿悟之后,在当地开设龙冈书院,大兴讲学之风,开启了贵州有书院的历史,对贵州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担任庐陵县令和平定江西匪患、宁王之乱过程中,仍然不忘讲学,教化民众,对江西庐陵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中,著者不仅以故事的方式来讲述王阳明传奇的一生,而且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还不断对之进行点评、议论和阐释,使该书充满了故事的传奇性和知识的趣味性。在讲述王阳明人生传奇经历的同时,著者将阳明心学思想在相关故事中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最终实现了让王阳明走进大众视野的目的。
作者简介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