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游中国宝华山

时间:2010/6/17 作者: 怡凡 热度: 81072

一。许世友

少驱万夫兵,老守一山门。

自古多上将,开国论功臣。

(怡凡题宝华山“将军洞”)

二。许将军

将军多大义,忧国岂老归?

眼前一个洞,北调有南煤。

(怡凡再题宝华山“将军洞”)

三。将军洞

主席有指示,开洞凿于此。

革命促生产,和平搞战备。

(怡凡三题宝华山“将军洞”)

四。乾隆御道

六巡乾隆爷,也做宝华客。

赏景取小道,厌弃鞍马车。

(怡凡题宝华山“乾隆御道”)

五。隆昌寺

叶落知时短,人老厌世喧。

求得清净处,潜心结佛缘。

(怡凡题宝华山“隆昌寺”)

六。朽木

谁愿比朽木?未雕先失足。

苟生屋檐下,下场堪入目!

(怡凡题宝华山一段朽木)

七。御赐牌匾

御赐隆昌寺,古今律宗体。

佛度万众生,法纳三界一。

(怡凡题宝华山“隆昌寺”牌匾)

八。律宗派

贫僧弃薄田,律宗隐碧山。

了去一世苦,修得三生缘。

(怡凡再题宝华山“隆昌寺”)

九。受戒堂

佛法扫俗尘,受戒入空门。

斋经度忽日,三界明白人。

(怡凡题宝华山“隆昌寺”受戒堂)

十。蜀中人其一

忠肝兼义胆,才气荡云天。

弹指一挥洒,悄然出妙篇。

十一。蜀中人其二

文武且双全,谦恭经世间。

怡情山水外,转瞬已超凡。

——怡凡

2010年6月17日

 

备注:1.这些诗歌是作者游览中国佛教“律宗派”第一名山——江苏宝华山后而作,每一首对应着一张拍摄的照片(此处因故不作一一对应上传)。

           2.介绍宝华山: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句容西北与南京接壤,在312国道南侧、沪宁高速公路以北,距南京、镇江、句容各30公里。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后因南北朝梁代高僧宝志来此结庵讲经,遂易名宝华山。宝华山森林公园素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198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景区。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华东旅游黄金线上,与方圆30公里内的南京清凉寺栖霞寺、金山江天寺、焦山定慧寺连成一体,西距南京市区23公里,东离镇市区30公里,312国道贯穿其中。

  

为进一步开发宝华山的旅游资源,宝华山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0亿元,规划开发了隆昌寺景区、国际生态社区、动植物观赏景区、渡假村景区等40多个旅游投资项日,使宝华山成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景观、人为景观为一炉,以名山古寺为依托,集自然保护、森林旅游、避暑渡假、疗养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宝华山森林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2%。山中有千年古树近百株。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栽下了六棵“御道松”最为有名。隆昌寺又称宝华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2008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在此结庵传经,故名宝志公庵。宝志即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原型。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的名称,于是改称隆昌寺。清康熙乾隆曾多次驾幸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隆昌寺,是佛教律宗祖庭,有“禅宗第一名山”之称。寺内戒台只有有放戒资格的寺院才能拥有。放戒是佛教仪式之一,大概相当于现代大学授予学位一般。隆昌寺戒坛为汉白玉所制,原为木结构,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和尚改为石制坛。据《宝华山志》载,见月造石戒坛时,开基的夜晚,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云霄,众山群楼,亮如白昼。隆昌寺律院先后放戒七十余期,戒僧遍及天下,东南亚日本等地许多信徒也慕名前来受戒。凡取得隆昌寺工时牒的和尚,走遍全国大山名刹,都会得到热忱接待。

  隆昌寺号称有殿宇九百九十九间半,风格独特,四合方形宛如一座法坛。与众不同的是山门面北偏东,既小又僻。原来因皇上驾临寺院,故改山门面北以示接驾。至于山门较小,是因为律宗寺院戒律严格,将山门造小使僧人不能随便进出,也可避去尘俗烦扰。寺前还有一龙池,水位终年不变,可供数千人用水,僧人认为池水与长江相连。寺内所供佛像是贴金的香港天坛大佛的石膏小样,高5.24米,面含微笑,莲眼低垂,慈祥庄严,眉如新月,螺发复顶,神韵非凡,堪称东方艺术珍品。

  风格独特的隆昌寺,属典型的明清建筑。周围还有10多处庙庵和一批人文景点。隆昌寺是国内保存下来的最大的传戒道场,享誉海内外。该寺始建于梁朝,扩建于明代,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建筑宏伟,有999间半之称。由于寺庙建在山坳之中,史称“山为莲花瓣,寺在莲心中”。古寺被青山环抱,古木掩映,常年云锁雾罩,清静绝尘,盛夏无暑,真乃佛门名刹。历代达官贵人、名流雅士纷纷登山浏览,留下千古佳句,诗文百余篇。梁武帝、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曾驾临,史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六进隆昌寺,留下千古传说。明清时代,不仅全国70%的僧尼来此受戒,而且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尼也慕名专程赶来受戒。寺内至今珍藏着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家教徒赠送的玉佛石佛铜磬法器,钦定镇山玉印,皇帝用过的万寿枕头、九龙杯光绪年间铸造的可煮千斤大米的5口铁锅及铜殿、无梁殿等。宝华山名扬海内外,隆昌寺在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 隆昌寺的山门面北而开,据说是为了方便水路而来的香客。隆昌寺的布局比较少见,不像通常寺庙那样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这样一路上去,它的山门却在一侧,里面分为东西寮房,一字排开的方丈室、藏经楼大雄宝殿与左右厢楼以及正面的大悲楼组成一个大四合院,并与戒堂、铜殿、无梁殿等七个小院又组成了一个既独立又相连的方形庙宇,回廊相随,院院相通,非常巧妙。据说这种组合布局,主要是与律宗道场传戒所设十四个堂口有关,气势宏伟庄严而又井然有序,既表现了佛教传统的理性精神,又在高低错落、虚实对比中显示出极高的建筑艺术。

  隆昌寺极平常的山门,向右一拐,进入四合大院,平正开阔的院落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显露出它的平静、亲和、不张显的风格。也许不是香期,寺内敬香的人并不太多,没有喧闹嘈杂的感觉,有的只是静穆平和的气氛。迎面走来一个老僧,身穿灰布僧袍,脚蹬黄色僧鞋,左手拄一个竹节拐杖。出了大四合院,由院内回廊就进入另一个四合院内,在这里有一个戒台堂,也就是学徒受戒的地方,这也是在其他寺庙很少见到的。宝华山隆昌寺是目前(2008年)国内最大的传戒道场,在历代律师的弘扬之下,宝华山律法得以深入人心。据说开始建的是一个木戒坛,康熙年间,又将木戒坛易以为石,分为上下两层,四周以层栏护之,并承以莲座,镂刻精美花纹,显得十分庄严沉稳。据宝华山志记载:“释见月造石戒坛,开基之夜,感坛殿放光五色,直冲霄汉众山群楼,明如白昼,莫不骇异赞叹。”从此,数以十万计的求戒僧众从戒台上走下,取得“戒牒”而传佛法于天下。宝华山戒坛是至今依然在传戒的古戒坛之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