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但美食的魅力并不局限于味觉和视觉上的享受。美食既是文化,又富于创造性,很多美味佳肴,诞生于危难或窘境之中。
肉松
1872年初,一位名叫倪鸿顺的厨师在常熟谋生。有一天,倪鸿顺在做红烧肉时不慎把汤烧干了,导致肥肉、瘦肉分离。他急中生智,赶快把肥肉拣出来,再用微火把精肉煮烂,搅散成蓬松的肉线,一尝,别有风味。因它形状蓬松,便取名肉松。后来,倪鸿顺回到家乡太仓,开设“鸿顺肉店”专营肉松。肉松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深受顾客欢迎。
护国菜
唐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明皇出逃四川,半路上粮尽援绝。随行的御厨无奈之下偷偷在路旁摘了一些番薯叶子,连同一些野菜熬成了菜汤。饱受饥饿之苦的唐明皇觉得这汤比山珍海味还要好吃,便追问御厨这道菜的名字,御厨情急中谎称这是历代名肴“护国菜”。从此,这道菜就成为四川名馔流传下来。
大救驾
皇封名吃“大救驾”,是云南腾冲最有名的传统小吃之一,位列“云南十八怪”之二。据传,清初吴三桂率军逼近昆明,明永历皇帝一路西逃,至腾冲时人困马乏,饥饿难耐,几度断炊。他们找到当地一户农家,农家主人把所有能找到的最好吃的食品炒在一起,做成了由饵块、火腿、鸡蛋、青菜组合的一盘菜。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从此,炒饵块便有了一个别名——大救驾。
油煎毛豆腐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时家境贫困,他白天要帮财主家放牛,半夜还要与长工们一起磨豆腐。长工们看朱元璋年纪虽小却做事勤快,便尽量不让他干重活。没想到,财主知道后很不满意,辞退了朱元璋。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跟附近一座寺庙跟前的小乞丐们待在一起。长工们见状,便每天从财主家偷出一些饭菜和鲜豆腐,藏在寺庙的干草堆里,让朱元璋悄悄取走与伙伴们分食。
一次,寺里一连几天都忙着做庙会,等朱元璋记起去取豆腐时,发现豆腐上长了一层白毛。朱元璋觉得丢掉可惜,便拿回寺庙偷偷用油煎食,发现味道鲜美无比。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备佳肴。
向陽塔摘自《奥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