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的活动半径加大,交际范围变广,“学会说话”,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温暖人心,更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笑话《请客》说得上家喻户晓:过去,一土财主请朋友喝酒。眼看时间过了,还有一人没来,财主心里焦急:“怎么搞的,该来的没来。”已来的三人中的一位特别敏感:“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了?”于是起身走了。财主一看慌了:“唉,不该走的走了。”剩下的两位客人听了,一位坐不住了:“不该走的走了,那我们是该走的了。”于是也起身离去。此刻,财主更加着急,忙解释说:“我不是说的他。”仅剩的这位客人一听:“你不是说的他,还不是说的我吗?”于是也一走了之。
这个土财主说话蠢,蠢就蠢在他的话语会产生歧义,结果事与愿违。
人们说话(包括写文章),除了要防止词汇、用语产生歧义,使听者造成误会外,还要在以下诸多方面多加注意和小心。
一是,不讲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和雾里看花、言不及义、说了等于没说的“正确的废话”。这种现象机关单位里比较多,相应地,报刊上、网络里讥讽、批评这种令人生厌的不良现象的文章也就多。鉴于此,这里略去不表。
二是,不说“多余的话”。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招人喜欢,往往不是因为“三观”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与人相处时,说话硬邦邦的,让人听了不舒服。某单位的小王就属于这号人。有一次,饮水机没水了,她对同事小李说:“帮个忙,换桶水吧,就你闲着。”就因“就你闲着”属于多余的话,小李立马不高兴,小王自己也碰了一鼻子灰。
三是,时下,分享和嘚瑟两个词没了界限,有的人,在微信群里,在一些公众场合,大肆晾晒自己工作的成绩、家庭的富有或别的“闪光点”。看得出,其心态好极了。岂不知,在他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晾晒之时,大家都能看出他在以“分享”之名,行“嘚瑟”之实。依我看,一个人说话、办事,还是少来这套浅薄、庸俗、显摆之举为好。
四是,包括对自己,丧气的、败劲的话不能说。
五是,捧杀——无原则地过分夸奖、吹捧别人的话;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话;棒杀——侮辱、质疑、刺激、贬损、打击、否定、嘲讽……这类主观故意、怀有恶意的气人伤人的话不能说。袖手旁观当“看客”,阴阳怪气瞎起哄,于人于己都没啥好处的风凉话也不能说。
六是,同事同学间,亲朋故旧友人间,拨弄是非,张家长李家短“扯舌头”,容易引发纠纷、产生矛盾的话不能说。
七是,像最近某网民那样,将人家祖孙照说成“老夫少妻——73岁企业家娶29岁美女”,这种主观臆断、妄加揣测的话,不是能不能说的问题,而是造谣可耻,造谣者到头来要负法律责任的。
学会说话,要说就说有态度有温度有感情,让人听了入耳入脑开心开悟的话。
1984年7月,著名漫画家方成应邀到山西杏花村酒厂参观。厂党委书记见方老来了,急步走上前,笑着说:“久聞大名。”方成也笑着说:“大闻酒名。”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学不来方老作画作诗为文为人大智若愚的幽默感。但“学会说话”,我们学一学方成老那种善于驾驭语言文字的一些技巧,虽不能至,总也可以“心向往之”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