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还牙”一成语也。其意是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还击对方,即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记得有一则令人叫绝 “以牙还牙”的故事:王羲之在某地做官时,一天,一年轻人来告状说,因家贫父亲死前曾向某乡绅要了一块荒地来埋自己,乡绅答应并要“一壶酒”酬谢。老人死后,年轻人拿一壶酒去感谢,乡绅却说是“一湖酒”。年轻人有口难辩!
王羲之听后,问年轻人:“你说的可是实情?”年轻人说:“不敢有半句瞎话。”第二天,王羲之悠闲地来到乡绅处。乡绅对王仰慕已久,其求墨宝。王没推辞,当即提笔写了一幅字送与乡绅。乡绅问送点什么礼品以谢时,王说:“只要一活鹅。”当乡绅送给他一活鹅时,王脸一沉:“我说的是一河鹅。”乡绅辩道:“鹅是以只计数,不是以河计数的呀?”王反问道:“既然如此,难道酒是用湖来计数的吗?”乡绅恍然大悟,从此再也不敢向年轻人讨酒了。
近日,笔者看到一则现代版的“以牙还牙”新闻。文说,河南郑州,燕女士的孩子在某幼儿园被另一名幼儿咬打致伤,看到孩子胳膊上深深的红牙印,脖子上被掐的伤痕。燕女士从幼儿园监控中发现一名小朋友追着自己的孩子跑,追到时咬了自己孩子一口并厮打自己的孩子。事后,幼儿园负责人将双方家长叫到幼儿园进行协调处理。协调中打人孩子的妈妈不仅不道歉,还蛮不讲理说:“要不,你咬我一口吧。”燕女士见对方如此横蛮,一气之下就在对方的胳膊上恨恨地咬了一口。(2021年8月11日人民资讯网)
两则故事均是“以牙还牙”,但其对象和效果则天渊之别。王羲之“以牙还牙”其“还牙”对象是剥削压迫穷人的乡绅,为的是帮穷人出气,让穷人摆脱乡绅的欺压。人们对王“以牙还牙”无不拍手称快,说他是大智大慧。而燕女士“以牙还牙”的对象是孩子同学的母亲,是自己的同胞姐妹,目的是为孩子被打报复出气。燕女士如此“活学活用”“以牙还牙”,让人看后大惊失色,引起众议,微辞颇多,甚至责骂和忧虑,说,如此妈妈何以让孩子健康成长?
为何燕女士“以牙还牙”让人责骂忧虑?笔者思之,是因为这位妈妈的处事行为有失常理。无可厚非,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打了、咬了,哪个当父母的不气愤?但气愤是一码事,解决问题又是一码事。气愤并不能解决问题,“以牙还牙”更会使问题复杂化。那么,自己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了、打了应如何处理?下面这则故事也许可以给人启迪。
一位名叫依依的孩子,6岁。一天,爸爸带她到广场玩平衡车。鉴于平衡车才买不久,依依操作还不熟练灵活。爸爸挑了个人少的地方让她练习玩耍。正玩得高兴之时,突然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冲了过来,依依来不及躲闪,被男孩撞倒,哭了起来。小男孩看到这情况,扭头就跑。“站住”!依依的爸爸大吼一声。小男孩吓了一跳,听到吼声慢慢折了回来。依依爸爸先把依依扶了起来,问依依哪疼。依依手掌有些擦伤,腿上磕青了一块,并无大碍。
围观的人们看见此情此景,满以为小男孩要倒霉了,要挨打了,都在拭目以待。只见依依爸爸对小男孩问道:“你爸妈呢?”“爸妈不在。”依依爸爸拉着依依来到小男孩面前,蹲着对小男孩说:“小伙儿,你刚刚把妹妹撞摔了你知道吗?”男孩畏惧地点点头。“我叫你‘站住’声音有点大,向你道歉。因为刚刚看你要跑,我怕声音小了你听不到。你把妹妹撞倒了,不道歉就跑了,我现在要求你向妹妹道歉,这是最基本的礼貌,也是你撞倒妹妹要承担的责任。”小男孩听到依依爸爸这样一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小男孩哭了一会,无奈只好对着依依说:“对不起。”这时依依爸爸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棒棒糖,给依依说:“依依,哥哥刚刚不是故意的,已经跟你道歉了,你原谅哥哥,把这颗棒棒糖送给哥哥,表示对他知错就改的奖励,好吗?”依依拿着棒棒糖递给小男孩说:“没关系,你不是故意撞我的,我原谅你!”小男孩不好意思拿着棒棒糖走开了。围观的人们,看见依依爸爸这样处理孩子被撞的事儿,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依依被撞、跌伤,依依爸爸并没有“以牙还牙”,也没有息事宁人,而是和小男孩“较起真来”,要小男孩给依依道歉。他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告诉女儿和小男孩,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任何人做错了事就应该道歉,而一个道了歉的孩子是值得别人原谅的。笔者很赞赏依依爸爸的做法,我想,燕女士若有此胸怀,像依依爸爸那样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效果会有一个大的反转。遗憾的是燕女士采取的是错误的狭隘的 “以牙还牙”方法,得到的是反作用的效果。作为一个妈妈这样处理孩子间的矛盾,能不让人忧虑吗?!显然,让人忧虑的不仅是“以牙还牙”的妈妈,还有打人咬人的孩子妈妈。自己的孩子打了咬了别的孩子,这是“闯祸”行为,本应教育自己孩子知错认错改错,向被打的孩子及家长赔礼道歉,同时也要承担自己“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亲自向对方家长说声“对不起”!如果伤有大碍,还应主动陪同受伤孩子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给受伤孩子检查治疗,并主动承担医疗费用。这是为人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一般常识。然而打人孩子的妈妈却一反常态,当被打孩子的妈妈找上门来,既不赔礼也不道歉,反说“你咬我一口吧!”以为“以牙还牙”就扯平了,了事了。岂不知,她这一做法既违背了做人道德礼仪,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成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为人处事方式,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成长。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因此,两位妈妈的言行势必会给孩子传播“暴力因子”,给打人的孩子以错觉,让他在小小的头脑中形成打人并不犯错,从而在歪路上越走越远,说不定在未来犯下更大的暴力错误。而对于被打的孩子来说,也会在头脑中种下“以牙还牙”的暴力种子,形成以暴制暴的报复心理。若如此,我们对下一代的成长能不堪忧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担负着“第一老师”的职责,父母品行素养好坏,教育理念和處事方式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同时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民族的复兴。为此,当爸当妈之人,对自己的品行和言行不可等闲视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