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替代勤俭”之拷问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 热度: 14675
吴凤桐

  

  不久前微博上一条热搜引网友热议。2020年9月1日,江西婺源一位副校长当着学生的面,把孩子们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对此富有冲击力之举,许多网友点赞这开学第一课,是一种很好的言传身教的方式,示范拒绝餐饮浪费,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由这条视频,笔者还联想到另一个替代“光盘行动”近似版的新闻。

  烟台大学开展“光盘行动”。餐厅老年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不要浪费。7位保洁员4男3女,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均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提到替代“光盘行动”的初衷,62岁的吴明华说:“我们老年人对忍饥挨饿深有体会,现在看见粮食浪费觉着挺可惜。”他还说:“粮食来之不易,春种、夏管、秋收、冬储,再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才到餐桌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忘了勤俭。用我们的行动告诫孩子:不扔不剩是美德,就为这个。”老人们的话很朴实,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很朴素。但这几位老年保洁员的行为,对大学生们触动却很大。大部分同学认为,老人们的行为,值得尊重;不糟蹋粮食,应从我做起。

  由老年保洁员志愿“替代”大学生践行“光盘行动”,又使笔者联想到另一类的“替代”。如:某大学生将一包穿脏的衣服寄给母亲,附言:“洗干净后寄回。”于是老母乖乖地替其洗净晾干“完璧归赵”——此为替“勤”。某县上大学的儿子给父亲寄函仅写3个字:“寄钱来!”于是老父亲将这“索金”飞鸿视为“圣旨”,带上土琵琶沿路卖唱替儿子“化缘”。等到了学校,儿子拿到老爸的血汗钱,却与同学们到饭店、歌厅狂欢,让老爸一人夜晚孤零零睡乒乓球案——此为替“俭”……

  以上列举的几个“替代”,副校长、老年保洁员以“俭约”的实际行动“谴奢”,用“一粥一饭”的珍惜,诠释“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大道理,以替代“光盘行动”为警示镜,向学子折射“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的告诫,从侧面也在教导学生思考“节约与尽孝”的密切联系。而后者长辈的“替代”,虽甘愿付出,却因对晚辈过分娇惯,初衷与效果适得其反。

  不论何种形式与內容的“替代勤俭”,都在拷问:我们的教育,德智天平“砝码”,到底应该哪头沉?莘莘学子,一旦进了高等学府,就该忘记《悯农》吗?就该理直气壮“啃老”吗?学生的长辈,对子孙过分娇纵,是培育子女成人成才还是养阔少纨绔?子女要月亮,父母、祖辈不给摘星星,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如何传承?……

  诚然,从卫生习惯上而言,特别是在目前防疫常态化特殊时期,在食堂等公共场合吃剩饭,从卫生健康角度考虑实实不宜提倡。然而,由此“震撼”辐射的学校与家庭,如何补齐学生、子女中存在的勤俭节约素质、传统敬老孝老道德教育“缺憾”的短板,却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地进行深层次思考。

  郝延鹏/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